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審美素養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審美鑒賞與創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邏輯關系來看,審美與鑒賞往往相伴而生:審美是面向大眾的基礎能力,而鑒賞則是更高層級的審美活動,二者共同服務于審美創造。由此可見,審美素養在核心素養體系中具有奠基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其他核心素養要素,審美素養本身又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其以語言建構與運用等基礎素養為依托,兼具綜合性、情境性和主觀性特征,正是契合當代高中生成長需求的重要素養。
一、挖掘教材中的審美素養培育元素
審美素養的培育需要載體,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發展審美素養,最基本的載體是教材。教材中的相關文字與圖片等等,都凝聚著教材編寫者的智慧,其中也有著豐富的審美元素。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人推進,高中語文教材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古詩詞選文的篇目、體裁、題材、編排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特色和要求。如何根據新教材的特點,有效開展古詩詞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所面臨的挑戰[1]。面對這一挑戰,語文教師最好的選擇之一,就是在教材當中解析出與美有關的元素,然后將之與學生的生活以及理想銜接起來,從而賦予學生以審美的空間。就教材中的審美素養培育元素挖掘而言,亦需要從學生的視角做出判斷。
例如,部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上冊)的“古詩詞誦讀”,選擇了《靜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古詩詞,其中既有“古老的愛情詩”,也有“充滿了羈旅懷鄉的思緒”;有“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聽風的無眠、物是人非的無奈、愁懷難解的悲涼”,同時也有“忠貞不渝的愛情”。教材嘗試通過這樣的古詩詞解讀,讓學生認識到人的情感,從而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領悟人文內涵。
基于這一教材編寫思路,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古詩詞的時候,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體味課文文字中的美,另一方面也要借助于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想象當中構思美。如此,無論是對美的直接感知,還是對美的構思想象,都可以在這樣的載體之上發生,審美體驗亦可以在此基礎上實現。
二、豐富課堂上的審美素養培育體驗
審美素養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元素[2]。同時,審美過程又是復雜的。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即:審美不是將與美有關的事物放在學生面前就能實現,學生能夠直接感知到的美,通常也不認為是深度審美。真正的審美素養培育,應當是學生在解讀文本中發現能夠給自己帶來愉悅體驗、情感與認知收獲的過程。因此審美素養的培育,重在讓學生有審美體驗的過程,重在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有隱性和顯性的收獲。
例如,上面所提及的“古詩詞誦讀”的教學,筆者嘗試在教學的過程中,以“美的發現與體驗’為主題,組織學生對不同課文進行對比閱讀,同時從課文本身、作者視角以及自身閱讀收獲角度,去發現并描述課文和生活中的美。
教學實踐表明,此時學生確實可以將“美”作為古詩詞解讀的脈絡,去形成目的性更明確、收獲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比如有學生能夠就不同詩詞中的文字進行比較,于是發現了《詩經·邶風》中“愛情萌發時的甜蜜與歡樂”,發現了“同心”的人身處“舊鄉”的惆帳;李煜筆下文字則體現出詩人以“具體的物象”去表現“抽象的愁緒”…當學生有了這些發現并進行對比之后,一個直接的收獲就是“文字可以表達美的事物與情感”(學生語),隨后想到的則是那句著名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于是新的問題又隨之而來:怎樣讓自己擁有發現美的眼晴呢?
這一問題的回答可以指向作者,因為學生能夠自然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作者能夠發現如此的美景?為什么作者能夠寫下如此美的文字?新的問題出現,自然會驅動學生對文本進行更有深度的解讀。與此同時,學生也會將文本閱讀的感受與自已的生活、成長結合起來,他們期待自己在課文解讀之后能夠擁有發現美的眼睛,能夠寫下美的文字。這種從課文解讀向學生生活的自然延伸,進一步夯實了學生審美的路徑,讓學生有了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
三、評價生活中的審美素養培育成效
審美體驗之后形成關于美的認知,一定是指向學生自身的生活。在評價審美素養培育是否有效時,亦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來進行。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學生面向課文并從課文走向自己的生活,認識到“發現生活中的美在于自身擁有審美的意識與能力”(學生語)。這對于學生的審美素養提升而言,就是真實的內驅力。教師不妨開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發現美、尋找美,并嘗試用最好的文字去表達美。這樣的學習空間開辟,本質上也是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有效手段。在評價學生審美素養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發現美與尋找美的過程,并結合學生的言語表達來進行評價(客觀上也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相關);也可以結合學生描述美所用的文字進行評價,這可以體現以讀促寫的基本教學理念;更可以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去評價,看學生在生活中的言行是否與美相關,是否與自己所追求的美相一致。相比較而言,最后一種評價更具廣度與深度,更能夠體現審美素養的真諦。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高中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3]。語文教師應當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努力通過審美素養的培育,來提升整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水平,從而奠定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楠.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古詩詞教學借鑒:評《高中必讀古詩詞精華品鑒》[J].語文建設,2024(13):85.
[2]袁菊.高中古詩詞教學審美操作摭談:“南通市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專題”評優課活動啟示錄[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4(01):53-57.
[3]曹秀云.群文閱讀視域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3(10):8-10.
作者簡介: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高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