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生命的基本需要,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石。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設備來監測睡眠情況。智能手表的監測數據能反映真實的睡眠質量嗎?我們該如何保證高質量的睡眠?
科學評估睡眠質量,大家需要關注以下關鍵指標。
睡眠時長
即實際睡眠的總時間。成年人每晚需要7~8小時睡眠,兒童和青少年的睡眠時間應更長一些(如13~18歲的青少年需要8~10小時睡眠),老年人的睡眠時間略短(7 小時左右)。睡眠時長因人而異,關鍵在于白天是否精力充沛,日間功能是否正常。
睡眠結構
睡眠分為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和快速眼動(REM)睡眠兩個階段,90~100分鐘為一個周期。NREM睡眠占比約為75%,分為淺睡期(N1期和N2期)和深睡期(N3期,促進精力和體力恢復)。REM 睡眠占比約為25%,通常在入睡90分鐘后出現,此時人的大腦活躍但身體放松,伴有眼球快速轉動。
入睡潛伏期
從閉眼到睡著的時間, 正常在30 分鐘以內,超過30分鐘則提示入睡困難。
睡眠效率
計算方法為:實際睡眠時間/臥床時間×100%。健康成年人的睡眠效率應≥ 85%。睡眠效率過低,常提示睡眠衛生不良。
入睡后清醒時間
這是指睡著后到起床期間清醒的時間總和。夜間醒來1~2次且很快入睡,為正常。若夜間頻繁醒來或醒來后難以再次入睡,提示睡眠碎片化,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想客觀、準確地評估睡眠質量,多導睡眠監測(PSG)是“金標準”。PSG通過腦電圖、眼電圖、肌電圖、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多維度的數據,精準劃分睡眠階段,對失眠、睡眠相關呼吸障礙、睡眠相關運動障礙、睡眠期間行為異常、嗜睡等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評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核心技術
智能手表監測睡眠質量,本質是通過間接指標推測睡眠狀態,主要依賴兩種技術。一是加速度傳感器,通過監測身體動作,區分靜臥與睡眠。淺睡期身體易動,深睡期和REM期身體相對靜止,設備通過計算“動”與“不動”的頻率,判斷睡眠深淺。二是光學心率傳感器,通過監測心率與心率變異性(HRV),結合呼吸情況等判斷睡眠深度。人睡眠時的心率通常低于清醒狀態,深睡期心率更低、HRV更穩定,REM期心率波動較大。此外,部分設備還會加入血氧飽和度監測、皮膚溫度監測等指標,但核心邏輯仍是“體動+ 生理信號”的組合推測。
監測“短板”
智能手表監測睡眠質量的“短板”,是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睡眠狀況。
1.對于NREM 與REM 的識別率不高。與“金標準”PSG 相比,智能手表只能通過體動、呼吸、心率等推測睡眠狀態,因此,無法準確識別睡眠階段。比如,智能手表可能將“閉眼清醒靜臥”誤判為淺睡。再比如,REM 期大腦活躍但身體不動,與深睡期的“不動”難以通過體動進行區分,部分設備會把REM 誤判為NREM。
2.易受干擾。睡眠時手表過松、過緊、外界光線干擾等,都可能影響傳感器數據的準確性。睡眠時動作較多的人群(孕婦、睡眠期行為異常者),在睡眠時可能被設備誤判為清醒或淺睡,從而低估深睡時長。
3.個體差異。睡眠相關呼吸障礙患者動作多且心率波動大,兒童睡眠時體動多,老年人深睡眠少,設備對這些人群睡眠的判斷誤差更大。
科學看待
如何正確看待智能手表的睡眠數據?
1.看整體趨勢,不為單晚數據糾結。睡眠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偶爾的“深睡少”“REM 少”是正常的,只要整體趨勢穩定,日間功能正常,就無須糾結單次數據。
2.用睡眠數據優化睡眠習慣。若智能手表長期顯示“睡前使用手機導致入睡潛伏期延長”,則應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更不要在關燈后使用手機;若數據顯示“周日補眠過久引起周一深睡眠減少”,則應避免周末過度補覺。
3.僅作參考,不替代醫學診斷。若智能手表提示“長期失眠、打鼾憋醒、血氧飽和度驟降”,自身持續存在入睡困難、日間嗜睡等問題,要及時就醫并通過PSG等專業檢查進行確診。
與其糾結于智能手表的數據,不如用科學方法保證良好睡眠。基于《中國失眠障礙綜合防治指南》和《中國失眠障礙診斷和治療指南》,我們給出如下睡眠建議。
規律作息 保持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時間,建立穩定的生物鐘,使自身作息規律與大自然同步。不要在周末過度補覺。可以午休,但不要超過半小時。
改善睡眠環境 光線:睡前1小時調暗室內燈光,關閉電腦、電視等電器,避免藍光刺激(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聲音:保持安靜,可用耳塞、隔音門窗降低臥室噪聲。溫度:適宜睡眠的溫度為20~23攝氏度,可通過調整被子厚度實現。
適度運動與合理飲食 白天適度運動,如快走30分鐘以上;睡前3小時避免劇烈運動。按時吃飯,睡前避免食用油炸、辛辣食物,睡前3小時不要攝入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因為它們會破壞深睡和REM睡眠,導致夜間易醒。
不要和失眠“硬剛” 若長期睡不著、早醒、日間嗜睡、夜間打鼾,導致白天精力、體力差,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智能手表就像一名睡眠觀察員,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睡眠習慣,但大家不要因數據而過度焦慮。真正的好睡眠,不是“得分高”,而是醒來后神清氣爽、白天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