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從今年初開始在越南辦廠的何艾倫而言,過去半年的經歷像是過山車般驚心動魄。
位于平陽的家具廠和包裝廠剛開工一個多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在4月2日宣布將對越南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征收46%的所謂“對等關稅”。一周之后,“對等關稅”暫停。在越南與美國展開的貿易談判中,先是傳來關稅可能降至11%的消息,但特朗普最終宣布的稅率為20%。雖然越南是東盟國家中最早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但更晚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周邊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的稅率甚至比越南還低了1個百分點。
在去年底到越南考察之前,何艾倫從來沒有到過越南。幾個月之后,他每個月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待在越南,每周三天上越南語課。促使他來到越南的原因只有一個:客戶要求。
近年來,面對歐美客戶要求推行“中國+1”戰略的要求,許多中國供應商加快了海外擴張步伐。越南則成為這波供應鏈轉移中受益最大的東南亞國家。盡管在越南的綜合投資成本高于中國國內,勞動力和土地價格更是在疫情過后出現大幅增長,但當中國供應商需要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尋找新的生產基地,越南成為最好的選擇之一。
關稅反反復復,何艾倫再無奈也只能接受。他對《財經》表示,既然來了越南,只能“一股腦往前沖”。在越南遇到的一位同行曾勸他,不必太過關注關稅的問題,因為來到這里是奔著長遠的目標。他深以為然,更堅定了在越南長期發展的決心。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投資越南的制造設施,生產可供出口的商品,從而避免受到美國對中國制造產品加征關稅的影響。雖然這一趨勢之前已經存在,但美國對轉口貿易的新關稅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在越南開展更大力度的實質性制造和本地增值投資。最終這將創造就業和強化越南的制造業基礎,惠及越南經濟。”杜安·莫里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兼河內辦公室主任奧利弗·馬斯曼對《財經》說。馬斯曼在越南已經有超過25年的經驗,為許多跨國企業提供在越南投資的服務。
中資企業在越南的投資逐年擴大,中國已成為越南外資重要來源地。中國對越南投資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業、房地產和電力生產等領域。貿易方面,中國連續多年是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越南則是中國在東盟第一大的貿易伙伴和全球第四大貿易伙伴。
越南統計總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越南貨物進出口總額達7862.9億美元,同比增長15.4%,創歷史新高。其中,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則是越南最大的進口市場。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額高達1366億美元,占其GDP(國內生產總值)約三成。
今年4月2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的“對等關稅”中,越南面臨的稅率高達46%,僅次于柬埔寨和老撾。“對越南的投資一度基本上暫停,但現在關稅降到20%,對越南的信心又開始恢復。”中印越電子(手機)企業協會秘書長楊述成對《財經》說。
楊述成忙碌的時候曾在一年內接待過500多名來越南考察的中國投資者,但今年上半年,他只接待了四五十人。楊述成分析說,美國關稅對越南的影響分為兩方面:一是針對轉口貿易的40%關稅,受這類關稅影響的行業以傳統行業居多,如紡織、輪胎、制鞋等,因為這些行業本地增值比例不高;大部分電子和手機企業則將面臨20%關稅,因為這些行業在越南本土生產的比例可以滿足越南原產地的要求。
楊述成預期,今后涉及轉口貿易的投資會增加,例如紡織行業。紡織企業雖然比電子企業更早在越南展開投資,但多數仍以加工為主,大量原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今后可能會有更多涉及織紗、印染等環節的上中游企業進入越南。
“從越南的準備情況來看,工業園區的廠房和土地數量仍在增加。他們認為到越南的外資,尤其是中國投資,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楊述成說。
馬斯曼認為,相較于最初擬定的46%關稅,美國最終敲定對越南出口商品征收20%的關稅無疑是更為有利的結果。“這一減幅證明了越南政府積極主動且嫻熟的談判能力。此外,許多其他國家也同樣面對類似稅率,競爭環境更趨公平。”
馬斯曼指出,美國為防止貨物繞道進入而加征的40%關稅是一項重大舉措。在美國近來達成的一系列貿易協定中,越南是唯一被設置轉運關稅的國家。美國方面指責一些貼著“越南制造”標簽的產品沒有在越南產生顯著附加值,卻通過在越南的短暫停留,從“中國制造”變為“越南制造”,然后運往美國,從而避免被征收更高的關稅。
7月3日,在越南與美國宣布達成貿易協定當天,越南工貿部發布文件稱,將頒布一項新法令,對產品原產地欺詐行為實施額外制裁,并引入更嚴格的檢查措施。文件稱,檢查重點為“受歐盟和美國貿易保護措施影響的中國產品”,并列舉了木制家具、膠合板、鋼制機器零件、自行車、電池、無線耳機和其他電子產品。文件列出的欺詐行為包括利用偽造文件獲取原產地證明、偽造貨物原產地證書以及將假冒產品進口到越南。
今年4月,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后,越南工貿部曾發布類似指令,要嚴厲打擊向美國等貿易伙伴非法轉運貨物的行為。文件要求加強對進口商品原產地的監督和檢查,特別是用于生產和出口的進口原材料;以更嚴格的程序檢查工廠,監督“越南制造”標簽的發放。
因此尚不清楚美國將如何定義非法轉運,以及多大比例的附加值才能避免被征收40%的關稅。越南方面通常要求產品必須滿足至少30%以上的本地附加值才能標注為“越南制造”。
“越南完全有能力應對這一挑戰。事實上,這項政策可能會激勵企業在越南投資本地化率高的制造業,而不是僅僅把越南當作中轉站。從長期看,這將帶來更高質量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馬斯曼說。
自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以來,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許多跨國企業為了避免懲罰性關稅和分散供應鏈風險,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中國供應商也由此加速出海,應西方客戶的要求在海外設立工廠。“中國+1”戰略推動了越南、印尼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大幅增長,越南是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根據越南財政部外國投資局的統計數據,2025年上半年外資新批、增資、出資和購股總額達215.1億美元,同比增長32.6%。加工制造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吸引了近120億美元的投資。在2025年上半年對越投資的92個國家和地區中,新加坡以超過46億美元的投資額繼續位居首位,韓國、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分列其后。
在馬斯曼看來,越南相對于其他東盟國家的優勢包括:憑借穩定的政府,以及近期出臺關于發展民營經濟決議體現出的親商環境承諾,越南為長期投資提供了堅實保障;與中國毗鄰并擁有陸地邊界,使越南自然成為制造業和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樞紐;擁有龐大、年輕且技能不斷提升的勞動力隊伍,同時具備工資競爭力;已建立起強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網絡,為進入國際市場打開大門。
在東盟十國中,越南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數量排名第二,僅次于新加坡。迄今為止,越南已經生效的自貿協定有16項,除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多邊自貿協定,越南還與英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貿協定。
楊帆從2017年開始代表國內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考察東南亞和印度的投資機會。盡管當時更多人看好的是印度和印尼,但在經過實地考察后,楊帆從2018年決定全面押注越南,并最終在2020年搬到了越南。如今楊帆已經在越南生活了快五年,但他仍然覺得自己來得有點晚了,應該再早一點來。在經歷一天上四小時越南語課的密集練習之后,他已經熟練掌握了這門語言,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工作也從安永越南換到了一家中資物流企業,擔任百世越南副總經理,負責百世越南的投融資及政府關系。
“特朗普關稅搞得人心惶惶,過去幾個月都不敢做決策。但我對越南的判斷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線里。這個國家的歷史充滿起伏,但它不僅活到現在,而且活得非常好。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后成為一個反脆弱的典型,不但沒有受到傷害,反而從中受益,這是很了不起的。”楊帆對《財經》說。
楊帆更愿從儒家文化的角度來看待越南的發展。他認為越南是21世紀最后一個還未進入發達階段的儒家社會,未來充滿潛力。儒家社會發展經濟的潛能早在20世紀就已經被“亞洲四小龍”所證明。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這四個亞洲經濟體通過出口導向型戰略,吸引外資和技術,實現了經濟的騰飛。
在準備到海外設廠時,何艾倫考察的國家除了越南還有柬埔寨,但最終決定在越南落戶,因為這里的供應鏈更齊全,營商環境更好,也更安全。平陽是越南的家具重鎮,建立了完整的家具供應鏈,配套設施齊全,何艾倫的工廠本土生產比例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八十,因此不必擔心美國對越南加征的轉運關稅。
和楊帆一樣,何艾倫也希望自己來得更早一些。很多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來的企業已經賺到了錢,當時的土地價格和租金也不像現在這么高。他在平陽工業園租的廠房每月租金為每平方米3美元(約合人民幣21.5元),價格比在國內江蘇的工廠貴了1倍。廠里的普通工人月薪換算成人民幣大約3000元,雖然低于國內,但在效率上與國內工人仍有差距。盡管越南對美國出口的關稅比國內低,但綜合算下來,越南工廠的投資成本不僅不比國內低,甚至還要高出一些。
出海的另一個原因是“反內卷”。但到了越南之后,何艾倫發現這里也很“卷”,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一個全新的國度從頭開始創業并非易事。楊述成說,在越南的中資企業,能夠實現盈利的企業約占20%,80%的企業處于保本或者虧損狀態。盈利的企業擁有穩定的訂單和客戶,它們大多是蘋果和三星供應鏈條上的企業。應美國客戶要求來到越南的何艾倫現在最大的煩惱就是如何為越南工廠開拓更多新的客戶。
越南的電子行業在過去幾年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三星和蘋果這些“鏈主”企業的帶動,因此得以在越南建立起從原材料、設備到加工的一整套供應鏈體系。在電子行業取得巨大成功的越南,如今正在更多領域發力,希望實現價值鏈的攀升。
馬斯曼觀察到,近年來對越南高科技制造業的投資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半導體、電子和先進零部件領域以及可再生能源方面。“我看到已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承諾流向越南。這與越南吸引高附加值和高質量投資的政策高度契合。”馬斯曼說。
楊帆也有同樣的感受——如今的越南正在以舉國之力發展芯片、人工智能和高科技。
越南已將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確定為推動越南邁向高收入發達國家的關鍵動力。去年9月,越南總理范明政頒布了越南半導體產業2030年發展戰略和2050年愿景,希望用25年時間,將越南打造成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中心。
今年1月,越南計劃投資部長、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阮志勇表示,越南目前在半導體領域擁有174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注冊資本總額達近116億美元。據媒體報道,越南與高通(Qualcomm)、谷歌(Google)、Meta、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威訊(Qorvo)等科技巨頭合作制定具體計劃,將供應鏈轉移至越南、建立研發中心并擴大在越南的生產經營和投資。
盡管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其他東盟國家相比,越南發展半導體產業在基礎設施、技術和人才等方面仍有距離,但差距正一步步縮小。去年12月,美國人工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宣布將在越南設立首個研發中心,展現出對越南發展前景的信心。在越南第四大城市峴港市,半導體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不斷涌入,使這座城市成為技術投資的新高地。據越南媒體報道,峴港市已吸引近70家企業在半導體芯片和人工智能領域開展業務。
正在實現產業升級的越南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在楊帆看來,這個時常被討論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越南的體量只能和韓國或者日本比,無法像中國那樣發展出全部工業門類;而與日韓相比,越南更像韓國,因為兩者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我會把越南和韓國做比較,看它會不會創造另一個‘漢江奇跡’。”
今年8月,在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訪問韓國期間,越方表示希望韓國分享以技術為基礎的成功發展經驗,并希望在半導體、電子、通信、人工智能、量子等新興技術領域與韓國開展深入合作。
蘇林訪韓期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金正官發表署名文章指出,自1986年實行革新以來,越南開啟了革新開放時期,取得了經濟發展與工業化的成就,2024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超過7%;河內的紅河三角洲原本是農業區,如今已成為通向世界的出口門戶;越南創造了可與韓國“漢江奇跡”相媲美的“紅河奇跡”。
實施革新開放將近40年,越南已經從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發展成為一個中等收入國家。隨著越南在電子、科技、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越南已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2024年,越南GDP實現了7.09%的增長。今年2月,越南將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提高至8%以上,希望為從2026年起實現兩位數字的增長奠定堅實基礎。今年上半年,盡管面臨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越南經濟仍實現了7.52%的增長。
8月的一個夜晚,楊帆去位于首都河內的越南國家會展中心聽了一場演唱會。這個剛落成的會展中心不僅是東南亞最大的展覽中心,也躋身全球十大展覽中心之列。演唱會幾乎集結了所有越南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手,吸引了近3萬名觀眾,演出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在越南的這幾年,楊帆親身感受到越南流行音樂(V-Pop)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當經濟蓬勃向上的時候,人的創造力,尤其年輕人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楊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