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梨指導價是A級果8塊,B級果7塊,C級果5塊5。9月10日試采,9月20日正式采摘。”新疆巴州庫爾勒香梨協會會長盛振明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介紹。
2016年6月,庫爾勒香梨協會進行改革,長期深耕香梨產業的盛振明成為協會第三任會長。8月24日,庫爾勒香梨協會換屆選舉大會舉行,盛振明獲得連任。近日,民生周刊記者專訪了盛振明。
民生周刊:你任職近10年來,庫爾勒香梨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盛振明:最大的變化是實現了從“種得好”到“賣得好”的質變。從2018年開始,庫爾勒香梨品牌價值連續6年穩居中國梨類第一,這背后是全產業鏈的升級。
在種植端,我們推動標準化生產,建立20萬畝綠色認證基地,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在加工端,以前香梨只能鮮食,現在有了梨膏、梨酒、梨醋等20多個深加工產品。在銷售端,我們打通了電商、跨境電商、社區團購等20多個渠道,還在20多座大中城市設立了前置倉。目前,香梨產業在全市農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達到63.4%,核心產區農戶年增收超8萬元。
民生周刊:庫爾勒香梨協會提出“塑造品牌,回歸原味”,怎樣做到回歸原味?
盛振明:首先是建立標準。自2018年起,協會率先啟動團體標準的起草與實施工作,2019年發布《庫爾勒香梨》團體標準,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又根據感官指標、理化指標、食品安全指標三個指標劃分了A、B、C三個等級。
其次是呼吁延遲采摘,將采摘期從8月中旬推遲到9月中下旬,讓香梨充分積累糖分。
最后是呼吁生態果園種植。近年來,協會一直呼吁改變種植模式,多使用有機肥與農家肥。
民生周刊:為什么呼吁延遲采摘?聽說最初有很多人反對,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盛振明:這是我任期內最艱難的一仗。2020年,市場出現“搶早”亂象,8月中旬就有香梨上市,果徑不足50毫米、糖度不到10%。我在協會大會上提出“9月25日前禁止采摘”,當場就有30多位果農和經銷商拍桌子,有人說:“早賣早賺錢,你憑啥管我們?”
那年我們和執法隊去果園勸阻早采,有一位果農不認同。雙方僵持到中午,我讓司機拉來一車去年的香梨,現場切開對比,最終那位果農說:“盛會長,我信你這一次。”
當年晚采的香梨在中秋節前集中上市,價格比早采果高50%,果農們嘗到了甜頭?,F在,“晚采20天,口感、品質以及市場競爭力都有很大提升”成了共識。
民生周刊:庫爾勒香梨名揚海內外,地方政府對香梨產業給予了哪些支持?
盛振明:2021年,《庫爾勒香梨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出臺,明確禁止早采、規范用標,這是全國首個針對單一果品的地方性法規。2025年,庫爾勒市林業和草原局推出《果園農藥安全使用監督管理方案》。
政府通過項目資金支持,助力庫爾勒香梨產業鏈發展升級。此外,州市兩級黨委和政府帶領大家走出去,參加全國推介宣傳銷售,帶領大家舉辦豐收節、香梨嘉年華等宣傳推介活動。
民生周刊:庫爾勒香梨產業目前存在哪些發展瓶頸,怎樣克服?
盛振明:庫爾勒香梨產業發展存在三大瓶頸。一是同質化競爭。陜西、山西等地引種庫爾勒香梨,價格比我們低30%。對此,我們建立了核心產區認證,規定只有庫爾勒市的11個鄉鎮58個行政村種植的香梨才能使用核心產區標志。
二是氣候變化。近5年極端天氣頻發,2022年花期凍害導致減產40%。我們正在試點庫爾勒香梨大數據檢測,通過感應器監測氣溫,有針對性地在極端天氣到來之前進行干預。
三是存在深加工短板。目前,庫爾勒香梨深加工率不足10%,而日本梨深加工率超過40%。香梨深加工、精深加工業發展緩慢,深加工企業較少,且原料收購量非常有限。對此,我們利用等外果制作酵素堆肥,目前已經在阿瓦提鄉試點成功。
未來,香梨協會還將引導果農對部分香梨園進行樹體改造,引種一些大果型的梨品種,如秋月梨、玉露香梨、山農酥梨等,增加品種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