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切入點,有助于促進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趯ηf浪縣果農的問卷調查數據,采用二元 回歸模型,對影響莊浪縣果農對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果農的種植面積、年均產量、生產貸款額度及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呈正向顯著,果農的技能培訓參加情況、收購商的收購情況以及政府的生產補貼扶持情況呈負向顯著。因此,針對果農的技能培訓參加次數少、收購商的收購情況差以及果農對政府的生產補貼扶持情況不滿意等問題,提出鼓勵果農參與技能培訓、構建蘋果流通體系、提高生產補貼政策實施的精準度等對策建議,以期解決果農的實際困難,促進莊浪縣蘋果產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蘋果產業;影響因素;問卷調查;莊浪縣;二元Logistic模型中圖分類號:F307.1;F30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5)09-0001-08
產業振興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蘋果產業作為經濟型農業產業,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蘋果種植的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1]。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及農業產業的日漸多元化,我國蘋果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果樹品種落后、品質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力減弱等多重問題也嚴重阻礙了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經濟型農業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強,蘋果產業成為當前國內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當前相關學者對我國蘋果產業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兩大類。
對于蘋果產業發展的理論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關于蘋果園的投入與效益關系的研究。相關學者認為,蘋果生產成本不斷攀升是影響果園效益和果農收入的重要因素,這種投入與產出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2]。蘋果生產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農業生產活動,其資金投入以生產資料和生產加工為主,果園的生產成本投入不斷增多,而經濟效益逐漸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3]。二是關于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究。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推動我國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并立足我國蘋果產業的發展現狀,梳理了蘋果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認為新時期要多措并舉,通過轉型升級、多措增效等來推動我國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4]。目前,我國縣域蘋果產業的市場化服務水平相對較低,產業鏈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不配套、倉儲規模小、吞吐能力弱等問題阻礙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蘋果產業應該向提質增效方向轉變[5]。三是關于蘋果的生產、貯藏、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研究。相關學者對我國主要蘋果產區的蘋果產業從生產、貯藏、加工及市場營銷等多個環節進行了調查分析,認為中國蘋果總產量將大量增加,而如果大量的蘋果涌入市場會對目前蘋果產業市場體系造成巨大的壓力。因此,要在加強培育國內市場的同時,提高蘋果出口的潛力[6]。蘋果加工應從選擇適合于加工用的蘋果品種入手,提高蘋果單位面積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同時要加強蘋果的貯藏設施建設,特別要鼓勵發展村級和鄉級貯藏體系[7]。近年來,我國蘋果產量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黃土高原和環渤海兩大主產區的強勁供應。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穩步提升,市場供應逐漸從緊張轉為寬松,蘋果價格保持穩定,雖偶爾因低溫凍害導致減產會引發短暫的價格波動,但從整體上看,我國蘋果產業發展態勢平穩[8]。
對于蘋果產業的實證研究,當前學術界呈現出多元化的研究視角。一是基于果農的微觀生產主體視角。王秀娟等人通過對陜西省洛川縣 165 戶果農的實地調研,利用Logistic模型進行實證研究,認為果園的經營規模、蘋果的商品化程度以及蘋果銷售市場的完善程度是影響果農生產積極性的關鍵因素[9]。對于果農面臨的風險問題,楊海鈺、蔡文聰等以早春蘋果花期霜凍災害為例,基于期望效用理論與實地調研數據,采用曲線調節效應回歸模型分析霜凍災害對生產要素投入的影響及農業保險的調節效應。他們建議政府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提升果農風險應對能力,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10]。王云、霍學喜等則從果農生產效率角度入手,運用 Bootstrap-DEA 研究方法分析影響蘋果種植戶生產效率的因素。他們發現,種植戶年齡、培訓次數及生產投入等因素對生產效率具有顯著影響?;诖?,他們提出針對種植戶與政府的建議,旨在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11]。二是基于產業經濟集聚的宏觀層面。孟子恒等以我國七大蘋果主產區為研究對象,運用產業集聚理論及 C-D 生產函數構建經濟增長模型,結果表明,蘋果產業集聚對產業經濟增長具有顯著推動作用。產業集聚不僅增加了生產要素供給,還促進了種植業生產結構升級和技術傳播,為蘋果產業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12]。
綜上所述,學術界對我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完善生產體系、加強風險保障、提高生產效率以及促進產業集聚等不同層面進行了多方面研究,為本文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梳理現有文獻發現,鮮有學者從果農視角出發研究影響果農對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的因素。基于此,文章以甘肅省莊浪縣為例,利用問卷調查數據,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從果農視角出發,分析影響莊浪縣果農對當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滿意度的因素,探索其面臨的實際困難,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期望有效推動莊浪縣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莊浪縣地處我國蘋果最佳適生區,生產蘋果的地理條件優越,被農業農村部列入“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蘋果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在縣域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莊浪縣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不僅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可為全國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二、研究假設
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的滿意度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文章在學習借鑒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查數據,從果農視角出發確定了 10 個自變量來分析果農對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并做出如下假設。
H1:果農的年齡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果農從事蘋果種植的時間越長,對蘋果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情況越了解。因此,認為果農的年齡越大,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的滿意度越高。
H2:果農的種植面積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果農種植蘋果的面積越大,越有助于發揮其規模效益,進而影響生產成本和產出效率。因此,認為果農的種植面積越大,對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越滿意。
H3:果農的年均產量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產量是蘋果產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果農種植的蘋果年均產量越高,則經濟效益越好。因此,認為果農生產的蘋果年均產量越高,對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越滿意。
H4:果農的技能培訓參加情況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果農參加技能培訓的次數越多,對新的生產技術、新的生產理念和管理方法的理解越全面和深入,能夠客觀判斷生產經營的具體情況,及時掌握市場動態,減少生產損失。因此,認為果農參加技能培訓次數越多,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的發展現狀越滿意。
H5:收購商的收購情況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市場需求是決定產業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收購商作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連接,收購商的收購行為直接影響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對產業的投入。因此,認為收購商的收購情況越好,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越滿意。
H6:果農每年的生產貸款額度與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適度增加果農的貸款額度有助于果農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技術水平,從而促進蘋果產業的發展。因此,認為果農每年的生產貸款額度越高,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越滿意。
H7: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程度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果農生產的環境,基礎設施越完善表明產業發展條件較好。因此,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程度越好,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越滿意。
H8:果農的生產投入成本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正常情況下,較高的生產投入成本往往意味著果農在果樹種植、果園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摘及后續銷售等方面進行了更多的努力和資源分配。這有助于提升蘋果的品質和產量,進而增加果農的經濟收益。因此,認為果農的生產投入成本越高,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越滿意。
H9:果農有冷庫及統一包裝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冷藏庫的配備可以延長蘋果的保鮮期,提高市場競爭力,統一包裝可以提升產品形象,增強品牌影響力,為果農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因此,認為具有冷庫及統一包裝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
H10:生產補貼扶持情況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正相關。政策扶持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生產補貼情況越好,越有利于激發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因此,認為生產補貼扶持力度越大,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越滿意。
三、調查形式與模型構建
為確保研究結論的科學性與可靠性,基于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設,在充分考慮調查形式的可行性后,采用問卷調查法及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對莊浪縣果農對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調查形式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采取調查對象自填式問卷和訪談員代填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對于一些有較大種植規模的農戶,進行了實地訪查(萬泉鎮、柳梁鎮、臥龍鎮)。
問卷內容涉及調查對象的年齡、種植面積、年均產量、技能培訓參加情況、蘋果的商品率、生產貸款額度、基礎設施普及程度、生產投入成本、是否有冷庫及統一包裝、生產補貼等方面。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 400 份,實際收回問卷378 份,回收率為 "。其中有效問卷為 355 份,占回收問卷數的
"。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如下頁表1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果農群體呈現出明顯的老齡化特征,46—55 歲年齡段占比高達 ",55 歲及以上占比
",年輕果農占比相對較低。種植規模以 10 畝及以下為主,占比
",反映出當地蘋果種植仍以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在生產經營方面,年均產量集中在
"公斤,占比超
";技能培訓參與度低,
"的果農未參加過培訓;收購商的收購情況普遍一般,差和一般占比達
";果農貸款需求集中在 1萬—10 萬元,占比
"。此外,
"的果農認為生產投入成本較高,
"的果農沒有冷藏庫及統一包裝的果農;認為生產補貼扶持情況差和一般的果農占比近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尚可,但仍有
"認為較差(見下頁表 1)。
整體而言,莊浪縣蘋果種植在勞動力結構、生產規模、技術培訓、產銷環節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模型構建
1.模型選擇
產業的發展受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影響,蘋果產業供給方作為生產源頭,生產者的生產意愿和生產能力對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起決定性作用,而生產者對于產業發展現狀的滿意度是影響生產者是否愿意繼續生產的直接因素。然而,生產者對產業發展現狀的滿意度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基于此,本文從果農視角出發,以果農對產業發展現狀是否滿意為因變量,以對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滿意度的結果為是或否,所以果農面臨的是二元選擇問題,可采用二元Logistic 回歸模型對其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公式如下:
根據公式變形后得到具體模型如下:
式中, "表示因變量,
"表示自變量
",10),
"表示第
"個自變量(影響因素)的系數,
"表示回歸截距,
"表示隨機擾動項。
2.變量選取與賦值
本文基于果農視角展開研究,因此確定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是否滿意為因變量。調查顯示,
果農對產業發展現狀的滿意度受果農年齡、種植面積、蘋果的年均產量、果農參與技能培訓的情況、蘋果的商品率、果農的生產貸款額度、果園的基礎設施、果農每年的生產成本、冷庫及統一包裝的配備情況及政府的生產補貼扶持情況等變量的共同影響,因此確定本文的自變量如表 2。
四、實證分析
在此,將收集到的355個有效數據樣本輸入Stata17進行二元 Logistic 回歸分析,探究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是否滿意的影響因素。
(一)模型多重共線性檢驗
多重共線性是指在線性回歸模型中,解釋變量間存在的高度相關性現象,它往往導致模型估計結果的失真或精確評估的困難。鑒于本文涉及多個變量,存在較高的線性相關風險,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運用二元 Logistic回歸模型之前,本研究采用方差膨脹因子法對所選取的 10 個變量的共線性進行檢驗(一般判斷標準為方差膨脹因子(VIF)應不大于 10 或容差大于 0.1[13]),其 VIF 值均小于 10,其中最大值為 1.175,說明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滿足回歸模型的要求。
(二)二元 Logistic 回歸結果分析
在通過多重共線性檢驗后,運用式(3),得出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是否滿意的回歸結果(見下頁表3),結論如下:
1.果農的年齡自變量 "值為
",說明該變量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相較于其他變量,年齡不是影響因變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認為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不受年齡的顯著影響。
2.果農的種植面積自變量 "值為
",該變量通過顯著性檢驗,符合預期結果,接受原假設
"。
3.果農的年均產量自變量 "值為
",該變量通過顯著性檢驗,符合預期結果,接受原假設 H3。
4.果農的技能培訓參加情況自變量 "值為
"0.05,該變量通過顯著性檢驗,但回歸系數為負,與預期結果不一致,因此拒絕原假設H4。在回歸結果中,果農的技能培訓參加情況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負相關,其原因可能是果農參加技能培訓的初衷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收益,但在實際生產中,這些相關單位組織的技能培訓內容可能與部分果農的實際生產需求不符,或者果農投入大量時間參與培訓,但實際效果未能達到果農預期,導致果農對參與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參與技能培訓的次數越來越少。
5.收購商的收購情況自變量 "值為
",該變量通過顯著性檢驗,但回歸系數為負,與預期結果不一致,因此拒絕原假設 H5。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部分收購商惡意壓價、收購率低的情況,果農不僅要面對巨大的生產壓力,而且處理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使果農對收購商的收購情況滿意度低。因此,收購商的收購情況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負相關。
6.果農每年生產的貸款額度自變量 "值為
"0.01,該變量通過顯著性檢驗,與預期結果一致,接受原假設 H6。
7.果農對基礎設施的滿意度自變量 "值為
"0.01,該變量通過顯著性檢驗,與預期結果一致,接受原假設 H7。
8.果農在生產過程中的投入成本自變量 "值為
",該變量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由于樣本缺失,造成果農的生產投入成本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不顯著。
9.果農是否擁有冷庫及統一包裝自變量 P 值為",該變量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相較于其他變量而言,果農是否擁有冷庫及統一包裝并不是影響其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的關鍵因素,而其他如產品產量、市場需求即蘋果的商品率、政策支持等因素可能更為重要。
10.政府對果農的生產補貼扶持情況自變量 "值為
",該變量通過顯著性檢驗,但其回歸系數為負,與預期結果不一致,拒絕原假設 H10??赡苡捎谡贫ǖ纳a補貼標準未能精準對接果農的生產成本和收益預期,使果農認為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再者,補貼額度較低,難以有效緩解果農的生產成本壓力,甚至無法彌補因市場波動導致的收入減少,使果農對當前政策補貼扶持情況產生不滿。因此,生產補貼扶持情況與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呈負相關。
綜上所述,在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中,考查了 10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從回歸結果來看,除年齡、投入成本及是否有冷藏庫及統一包裝三個變量不顯著外,年均產量、收購商的收購情況、每年生產的貸款額度、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生產補貼扶持情況等變量都在 "的水平上顯著,技能培訓參加情況在
"的水平上顯著,種植面積在
"的水平上顯著(見表 3)。
(三)模型擬合優度分析
霍斯默 - 萊梅肖(Hosmer-Lemeshow)檢驗結果用于評估邏輯回歸模型的擬合優度。在本研究采用的二元Logistic 模型中,卡方值為 4.539,自由度為 8,顯著性水平為 "值遠大于常用的顯著性水平(如 0.05),表明觀測數據與模型預測值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即模型擬合良好,沒有顯著的異質性(見表 4)。因此,可以認為本研究采用的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在當前數據集上是合理的,能夠有效地反映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關系。
(四)穩健性檢驗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來分析果農對縣域內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是否滿意,為了更全面地評估此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健性,本研究進一步引
入了二元 Probit 模型進行驗證,通過不同的統計方法,檢驗各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通過采用二元 Probit 模型檢驗,發現所得結果與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的結果在主要趨勢上高度一致,各自變量的顯著性水平及方向均未發生顯著變化,因此表明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穩健性
五、結論及對策建議
本文基于問卷調查數據,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歸分析方法,分析了果農對莊浪縣蘋果產業發展現狀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得出如下結論及對策建議。
(一)結論
第一,果農的種植面積、年均產量、生產貸款額度及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呈正向顯著,這反映了規模經濟效應、生產效率及資源配置優化對產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第二,果農的技能培訓參加情況、收購商的收購情況以及政府的生產補貼扶持情況呈負向顯著,這種技能培訓參與度低、收購商收購不穩定且政策支持情況差的現狀,極大地降低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影響了整個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三,回歸結果顯示,果農的年齡、生產投入成本以及是否具備冷庫設施和統一包裝并未表現出顯著性,這些因素在當前分析框架下對因變量的影響不突出。
(二)對策建議
1.鼓勵技能培訓,打造差異化蘋果品牌
針對目前果農參與技能培訓次數少這一問題,相關單位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系統性地增加對果農的專業技能培訓頻次,以此提升果農的市場敏感度和采用先進生產技術的能力。政府及相關單位要設計并實施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的培訓課程,激發果農參與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通過此類培訓,幫助果農迅速且準確地捕捉市場動態,科學合理地規劃其生產方向和種植結構,從而有效應對市場波動,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相關部門還可與果農展開合作,充分挖掘并發揮地方特色和優勢,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差異化競爭格局,以此進一步提升莊浪縣蘋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效避免同質化競爭,為果農帶來更為穩定、可觀的收益[14]。
2.構建蘋果流通體系,優化蘋果供應鏈
針對蘋果收購商的收購情況,要加快在縣域內構建農產品流通體系,打破莊浪縣蘋果市場結構固化封閉、要素流通不暢、信息不對稱等缺陷,發展“互聯網 "農業”的農產品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15],通過這一模式,可以實現對蘋果供應鏈管理的全面優化,精簡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提高蘋果流通效率,從而確保蘋果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的快速流轉,為果農創造更多直接與消費者對接的機會,提升果農議價能力,進一步保
障果農的經濟收益。
3.提高生產補貼政策實施的精準度,激發果農生產積極性
政府生產補貼的力度與精準度直接影響到政策的實施效果。對于目前果農對政府生產補貼扶持力度滿意度低的問題,政府需著力提升政策的執行力,確保補貼資金能夠精準、高效地覆蓋至目標果農群體。對于果農而言,政府應注重從產業生產根源入手,通過精準高效的補貼政策引導果農采用先進生產技術與管理模式,同時鼓勵果農參與技能培訓,從而幫助他們克服技術障礙,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推動莊浪縣蘋果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為更廣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霍學喜,劉天軍,劉軍弟,等 年度中國蘋果產業發展報告(精簡版) 中國果菜
[2] 路樹國,高鵬,劉光東,等.蘋果園投入與效益的關系及節本增效的對策建議[J].中國果樹,2024(4):1-6.
[3] 薛曉敏,王金政,路超,等.沂水縣蘋果生產投入產出效益分析[J].山西果樹,2009(4):51.
[4] 楊易.轉型升級 多措增效 推動我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果樹,2024(3):1-5.
[5] 鄧芳,李云國,姚梅,等 昭通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及建議 云南農業科技,
[6] 常江.我國蘋果對外貿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實務,2021(11):63-65,69.
[7] 張彪.中國蘋果產業近7年產量、加工和貿易狀況分析[J].中國果樹,2018(4):106-108.
[8] 趙勝亭,王雙磊.從市場競爭變化看蘋果產業大趨勢[J].煙臺果樹,2023(4):27,42.
[9] 王秀娟,鄭少鋒援陜西蘋果產業發展中果農參加專業合作社意愿的實證分析[J]援西北林學院學報,2009,24(6):197-200
[10] 楊海鈺,蔡文聰,趙素彥,等.霜凍災害對蘋果種植戶生產要素投入影響的倒U型關系:基于農業保險調節效應的實證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11] 王云,霍學喜.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蘋果種植戶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4,29(9):106-112.[12] 孟子恒,朱海燕,劉學忠.農業產業集聚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蘋果產業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2):231-239.
[13] 朱鈺,鄭屹然,尹默.統計學意義下的多重共線性檢驗方法[J].統計與決策,2020,36(7):34-36.
[14] 田萬慧.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協同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1(2):11-21
[15] 王偉新,許蔣鴻,王曉萱,等.區域要素稟賦結構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研究:基于蘋果產區要素稟賦與價格相關性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