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指出,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部署了“提升一流人才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戰略任務.為了完成該任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將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核心目標之一.而創新意識的培養往往因為缺乏抓手而流于形式.如教師不知該如何選擇內容;不知如何根據內容,設置適合學生能力的任務或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獨立的行為能力和創新意識.依托單元整體教學,圍繞“創新思維點\"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是發展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中從筆者開發的浙江省優秀課程資源——“有理數\"這一章節出發,分享具體的做法.
1創新思維點的價值探析
白春禮院士說“人的基礎知識、視野、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決定著他的創造力”.章建躍博士將“四個基礎\"作為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條件,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課程標準》中對創新意識進行了界定,它主要是指主動嘗試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科學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從中可以看出,創新意識(能力)的培養必須依附于關鍵內容,不妨稱之為創新思維點,它是指用培養創新意識的觀點審視單元的整體目標與內容等要素,進而提煉出來的具有創新發展效用的關鍵內容.如可質疑的開放性知識,以主題為中心的知識,等等.不難發現,創新思維點既扎根于單元知識體系的邏輯框架,又直接指向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促進創新能力培育具有重要價值.
1.1貫通單元知識結構與創新意識的橋梁
知識的結構化與系統性關聯是創新意識形成的重要前提,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打破課時界限,圍繞核心概念結構化知識使學生形成“認知地圖”,為創新提供基礎動力[2].然而在具體實踐中,單元整體教學容易被異化為“內容重組技術”,導致知識碎片化堆砌,未能形成系統結構,其后果是育人目標與實際的偏離[3.究其本因,其深層矛盾在于:單元整體教學擴大了教學設計的范圍,但如果未明確“創新意識培養的錨點”,教師容易產生“鋪得大但抓不牢”的現象.問題解決的關鍵是應明確創新思維培養與單元整體的過渡機制.以創新思維點為中介,從大處著眼確定單元知識結構邏輯,小處落點切實達成創新意識發展的目標,貫通單元整體與創新意識培養的橋梁.創新思維點的作用如圖1所示.
圖1

1.2提煉教學內容隱形創新因素的關鍵
知識為創新提供原料,創新是知識的轉化與整合.創新意識發生、發展于教師、學生、教學任務三者的互動中.數學教科書中創造性思維的呈現具有分布顯性化和差異化、融入路徑科學化和方法多元化的特征[4].創新思維點并不強調依賴新設計的情境、內容去實現創新,可依托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提煉現有教科書中具有創新因素的關鍵內容,通過設計教學活動或任務,引導學生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歸納、類比、綜合、概括、抽象,在思考、質疑、表達等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創新思維點能夠顯化和提煉出這種關鍵內容,從而在單元和課時的設計中更有效地促進其落地.
2有理數單元創新思維點的發掘
創新思維點作為單元知識結構中具有發展創新意識價值的關鍵內容,往往來源于核心概念生成之處、原理(公式、法則、定理)探究之時、知識(或方法)的運用之際.它的發掘可依托單元整體教學,在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時宏觀把握,明確本單元有哪幾處創新思維點,做到心中有數;在課時分析時針對創新思維點再具體細化、凝練.
2.1教學內容分析
代數的根本在于數的運算和運算律.整體看,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了自然數、分數及其運算,認識到運算律是通過改變運算順序達到簡化運算的目的.有理數單元學生經歷從整數擴充到有理數的過程,初步了解認識“新數”的基本方法:第一,從現實或數學需要出發,發現引入“新數”的必要性;第二,定義新數,給出表示、分類;第三,研究其基本性質;第四,定義關于“新數\"的運算,研究運算律;第五,應用新的數系解決問題[5].為后續學習無理數、實數提供經驗,也是研究代數式、方程、函數的基礎.
局部看,以數學和現實生活中的需要為起點,明確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建構有理數的概念、性質,與有理數的運算構成了研究一個數學對象的完整路徑.通過定義直線上的三要素(原點、單位長度、正方向)建立了直線上的點與有理數的關聯,為研究有理數的大小關系、數的運算提供直觀基礎.幫助學生建構起研究一個數學對象的一般路徑:情境一概念(定義、表示、分類)一性質一運算(第二單元).
因此,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抽象出有理數概念過程中滲透的數系擴充思想,負數、有理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的概念以及兩個有理數大小比較的法則,
2.2創新思維點的確立
依據《課程標準》,有理數(不包含運算)這一單元培育的核心育人價值是發展抽象能力和模型觀念.基于對創新中“新”的認識,整合核心素養目標,擬定本單元的創新思維點.
主動嘗試建立數學內部及數學與現實之間的關聯,通過表示現實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以及為“解決非負整數減法運算封閉性\"的需要,引入負數并符號化.理解負數、有理數的意義,體會數系擴充的基本思想.通過聯想和創新,探索有理數表征的方法,并在獨立思考與互動交流中進行驗證.能夠自我發現直線上表示有理數的三個關鍵要素,建立有理數的結構與直線上點的關聯,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基于數學內部及其與現實的關聯,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概念,借助數軸進行表達.借助數軸的直觀,通過類比和歸納,提煉有理數大小比較的法則,體會有理數“序”的性質,理解運算的一致性.
基于創新思維點的整體布局,以“1.2數軸”為例,將創新思維點細化為以下三點.
其一,通過在現實背景中設置“表示有理數”的開放性探究活動,啟發學生建立有理數的結構與直線之間的聯系,發展橫向思維.
其二,主動探究,自我發現數軸“三要素”的作用,發展橫向思維與發散思維.
其三,聚焦數軸上特殊位置的點,歸納出絕對值、相反數等概念,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發展橫向思維.
3課堂教學實踐
3.1立足創新思維點1,創設情境,建立關聯
數學情境:引人負數后,數擴充到了有理數.數學中,在定義一個對象后,往往需要用適當的方式將它表示出來.開動腦筋,試著借助工具將有理數直觀表示出來.
教學說明:學生嘗試提出各種表示方法,教師、同伴給與及時評價.其目的在于激活創新,為后續進行共性分析與優勢比較作鋪墊.
生活情境:在一條東西走向的馬路旁,有一個加油站,加油站東側 3km 和 7.5km 處分別是醫院和商城,加油站西側 3km 處有一個居民區,試畫圖表示出這些位置.
問題1 ① 馬路可以用什么幾何圖形表示?(直線)
② 你認為加油站所在的位置起什么作用?(基準點)在直線上可用什么點表示? (O) ③ 你能描述出醫院和商城的相對位置嗎?醫院與居民區呢?你是如何確定問題中物體的相對位置的?(方向 + 相對位置)④ 醫院、商城、居民區所在位置在直線上可用什么描述?(點)怎樣刻畫這些點之間的相對位置?談談你的方法.(相對位置見圖2)

教學說明:借助情境,學生發現馬路旁各個對象的相對位置,可以用抽象成直線上的點去描述,發展橫向思維.
追問1:上述情境中,若規定向東為正,將醫院抽象出的點表示 +3 ,試表示出居民區、加油站、商城抽象的點表示的有理數,并嘗試說明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
生1:若居民區所在點表示一3,則加油站所在點可以表示0,商城所在點表示 +7.5
生2:說得對,這樣就確認 1km 為一個單位長度.
生3:同樣,若加油站抽象的點表示0,也能得到上述結論.
追問2:為什么直線上確定了兩個數,就能表示其他數?
生4:有了 +3,-3 ,或一3,0,就有了方向、基準和單位長度,就能表示直線上的其他數.這樣,就能利用兩個數來說明相對位置.
教學說明:從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感悟,用有理數的性質能簡潔地描述出相對位置;要在同一條直線上表示有理數,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建立了直線上的點與有理數之間的關聯,在培養質疑精神、問題提出能力的同時,發展橫向思維與發散思維.
3.2立足創新思維點2,開發活動,抽象本質
數學活動1:從生活情境可知,直線上的點可以表示數,那么,你能把 +3 標到圖3中的直線上嗎?

生5:在直線上隨便標一個點,代表 +3 師:那么 +5 ,該標在哪里?一3呢?0呢?
生6:可以標在 +3 的左邊或右邊,如果 +5 定下來了,一3,0就好定了.
師:生6說得非常好,你知道為什么嗎?請大家小組合作,討論一下原因.
(經過討論,學生發現了方向和單位長度;進一步,體會數軸三要素的作用.)
問題2請根據討論的結果,解釋生2與生3說法的合理性,并思考“若要在直線上表示有理數,需要怎樣的條件”
追問:“三要素”是什么?并表示出居民區、商城抽象的點對應的有理數,它們的相對位置有沒有變化?
教學說明:基于學生的認知,從生活情境到數學內部,從感悟到理性,發現了數軸三要素,并能借助三要素,解釋問題2中的問題,學生經歷了“再創造”的過程.
活動2:帶著問題閱讀教科書第7頁內容.
問題3什么是數軸?如何畫數軸?
追問:你是如何理解數軸“三要素”的?查閱資料了解數軸發展史(課后完成).
教學說明:借助多種學習途徑,進一步理解數軸的三要素及相關概念,在鼓勵自我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3.3立足創新思維點3,應用嘗試,再探新知
例1如圖4,數軸上點 A,B,C,D 分別表示什么數?

例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各數:
(204號(2 ?)200,-150,-50,100,-100. (204
問題4觀察例2中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數,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根據數軸上的特殊位置表示的數,得到相反數、絕對值的概念;發現數軸上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小結:(1)數軸“三要素”各指什么?它們各起什么作用?(2)引入數軸有什么用?試舉例說明.(3)有理數可以用數軸上的點(形)來表示,那么,有關有理數的概念和性質是否也可借助數軸來研究?試舉例說明.
作業 (1)我們知道,在同一條直線上點的位置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那么,平面內的點該如何表示?類比數軸的“三要素”,需要定義哪些要素?
(2)數軸上有些點的位置非常特殊,如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它們到原點的距離相等.數學上有“反演對稱\"這個概念,請查閱相關資料,思考互為“反演對稱”的兩個點表示的數有何特點?
教學說明:學生經歷了“再發現—再思考—再探究”的過程,突破時間、空間的壁壘,培養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為創新提供可能的探索空間.
4實踐體會
單元整體教學通過知識的結構化整合,為創新意識提供結構化的思維基礎;創新意識又是單元目標的深層次體現.從上述教學實踐可以看出,基于單元的整體布局,在具體的課時教學中,圍繞創新思維點,通過設計恰當的數學活動,具體實施.
在概念生成之處的設計,可通過設計揭示概念關鍵屬性的情境,提出富有探究性的、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啟發學生抽象概念的本質屬性,以此發展創新意識.例如,上述教學實踐中通過“在直線上標數\"這一活動,實現了數軸“三要素”的自我發現、自我內化的目的,抽象了數軸的概念,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原理(法則、公式、定理)探究之時的設計,可運用特殊到一般思想,讓學生經歷“情境設置一發現共性一獲得猜想一驗證(證明)猜想—獲得原理\"這一過程,以此發展創新意識.例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學過程中,可設置“二項式 × 二項式”的練習,讓學生發現計算結果可以是四項、三項、兩項,通過探究發現,要使結果變成兩項,必須是“兩數和 x 兩數差”這一形式,繼而獲得公式教學的一般方法.并將此研究方法遷移到其他原理的學習中,培養有序思考能力,長此以往,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知識(或方法)應用之際的設計,可在明晰其內涵的基礎上,靈活應用知識,主動建構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例如,在上述教學實踐中,學生有了數軸的概念之后,會利用數軸的“三要素”解釋丁同學的說法;能歸納“由數在數軸上標點\"的一般步驟;并能借助數軸的直觀,發現相反數、絕對值、倒數等概念.
總之,依托單元整體教學,聚焦創新思維點展開教學,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后續我們將繼續嘗試,力求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閆守軒,楊運.新時代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結構性變革[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2):26-31.
[2]朱先東.指向深度學習的數學整體性教學設計[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5):33-36.
[3]吳增生.單元整體教學中的若干重要問題及其思考[J].數學通報,2021,60(9):20-26.
[4]秦德生,姜天卓.數學教科書中創造性思維的呈現:邏輯、現狀與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23,43(5):117-123.
[5]金紅江.重構教學過程體現育人價值—談“平方根\"教學要點[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3(17):65-6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