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何謂“喚醒\"?是指為使問題得到順利解決,把與問題相關的學過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和生活經驗等,從“沉睡”狀態“叫醒”“激活”,服務于問題解決的過程.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稱“三會”.
深入考慮,怎樣做才能使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如何讓學生獲得“三會”?眾所周知,數學課堂是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主陣地,誠然要使學生實現“三會”目標,就離不開有效的數學課堂.作為數學新課標的主要實施者、學生數學學習的合作者和領路人一—數學教師責無旁貸,需要給學生創造喚醒“四基\"的情境和機會,從而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保障.本文中以一道相似形問題為例,分析筆者是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問題解決中喚醒“四基”培養核心素養的.
2解題教學中喚醒“四基\"實例分析
題目如圖1,是濱河公園新開辟的牡丹花苗種植園的示意圖,在△ABC中, ∠ACB=90° .AC=BC=60m,E 是 AB 邊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 A,B 重合),∠CED=45°,ED 交 AC 于點 D (1)直接寫出圖中的相似三角形 ;
圖1

(2)設 AD=xm ,則 x 的取值范圍是 ;
(3)當 x 取最大值時,如果在 AD 段(包括端點A,D) 每隔 1m 栽一根籬笆樁,那么總共需要栽幾根籬笆樁?
解析:(1)因為 ∠ACB=90° , AC=BC ,所以∠A=∠B=45°
因為 ∠CED=45° ,所以 ∠A=∠CED !
在 ΔACE 和 ΔECD 中,因為 ∠ACE=∠ECD .∠A=∠CED ,所以 ΔACE~ΔECD
因為 ∠AED=180°-∠CED-∠CEB=180°- 45°-∠CEB=135°-∠CEB,∠BCE=180°-∠B- ∠CEB=180°-45°-∠CEB=135°-∠CEB ,所以∠AED=∠BCE ,又因為 ∠A=∠B ,所以 ΔAEDCD ΔBCE
故答案為: :ΔACE~ΔECD 和△AED∽△BCE.
(2)如圖2,過點 c 作 CF 垂直 ?AB 于點 F .由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可得 AF= CF=BF
圖2

在 RtΔACB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AC2+BC2 ,所以

所以 
因為 E 是 AB 邊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 A,B 重合),所以 CF?CE ,于是可得
,所以1 800?CE2lt;3 600
由(1)得 ΔACE~ΔECD ,可得
所以CE2=AC?CD=60(60-x)=3600-60x ,于是可得1800?60(60-x)lt;3600
解得 0
因為間隔 1m 栽1根籬笆樁,端點 A,D 也要栽,同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得“籬笆樁根數
(根)”,所以總共需要栽31根.
在這道相似三角形題的解題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有效喚醒學生的“四基”,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供有力支撐.
(1)喚醒基礎知識
解析中指出 ∠ACB=90°,AC=BC ,因此△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進而得到 ∠A=∠B=45° ,這是基礎知識的直接激活.接著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角角(AA)判定法,通過 ∠CED=45° 與 ∠A=45° 的對應關系,喚醒了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和判定標準.此處教學中學生需回憶并應用這些基礎知識,完成對 ΔACE° ΔECD 和△AED∽△BCE的判定,體現了基礎知識的“叫醒”與運用.
(2)喚醒基本技能
在設未知數 AD=x 并求 x 的取值范圍環節,教師喚醒學生對勾股定理的計算技能,明確計算出斜邊AB的長度為
然后,結合輔助線 CF 的構造與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質,得出 CF=AF= BF的長度.通過這些技能,學生能夠建立準確的幾何關系.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將不等式 1800?CE2lt; 3600轉換為關于 x 的代數不等式,培養學生對不等式求解技能的掌握.通過對 CE2 幾何表達式 60(60-x) 的推導,學生實現了計算技能與代數推理技能的有效融合.
(3)喚醒基本思想方法
該題解法中,教師喚醒了輔助線構造的思想方法,這是幾何解題中的重要策略.通過作垂線 CF ,利用“三線合一”性質,巧妙簡化問題,使得求解范圍和計算更加直觀.進一步,題目在籬笆樁的計算中,通過“植樹問題\"類比法喚醒了數學建模與類比推理的方法,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具體生活問題中.此外,教師在整個解題過程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圖形分析與代數計算,體現了綜合思維和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
(4)喚醒基本生活經驗
題目結合實際場景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計算栽籬笆樁根數時,端點也要栽的要求來源于生活常識,喚醒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和經驗認知.這種結合使學生能夠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他們將數學知識服務于現實生活的能力.
綜上,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在具體解題環節——回憶和運用基礎知識(角度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發揮熟練的基本技能(計算、代數推理)、采用有效的基本思想方法(輔助線構造、類比推理),以及聯系基本生活經驗(栽籬笆樁問題),成功喚醒了“四基”這些喚醒不僅促進學生順利解決了問題,更為實現新課標強調的“三會\"核心素養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四基”與核心素養培養的緊密結合,教學目標明確,過程合理,成效顯著.
3解題教學中喚醒“四基”的步驟
在“喚醒四基、培養核心素養”的主題指引下,解題教學要以問題解決為核心,通過科學化的教學步驟,引導學生主動調動并應用已有的“四基”的有序喚醒,從而促進核心素養的逐步養成.以下是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四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喚醒基本生活經驗.
有效的解題教學應從真實或貼近學生認知的生活情境出發,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然調動日常經驗.通過創設有意義的學習場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他們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從而實現對基本生活經驗的喚醒.這樣能幫助學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建立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為后續問題分析和解決提供認知基礎,有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的素養.
第二步:設問引導,喚醒基礎知識,
在明確問題任務后,教學應圍繞關鍵知識點設計有梯度的提問或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回憶和梳理相關的數學概念、性質和規律.通過設問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促使其主動提取學過的知識,并在新情境中重新建構和應用.這一過程不僅是對基礎知識的喚醒,也是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推動由“記憶性學習\"向“理解性應用\"的轉變.
第三步:操作練習,喚醒基本技能.
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動手實踐、演算操作、模型構建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調動和運用已有的解題技能.這一過程是構建學生數學思維的基礎環節,有助于提升其表達、計算和推理能力.
第四步:方法提升,喚醒基本思想方法.
在問題解決的深入階段,應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比較、類比、轉化等思維活動,使其反思和總結解題中的核心方法.這不僅是對已有方法的喚醒,更是對數學思維方式的深化和提升,為學生日后解決更復雜的問題提供思維支撐.這一環節的本質是將“做題”上升為“思維訓練”,體現學生核心素養中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表達能力的融合發展.
綜上,解題教學中喚醒“四基\"的四個基本步驟構成了從生活經驗到數學思維的邏輯閉環.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科學設計、系統推進,使“四基”的喚醒過程與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度融合,從而真正實現“以解題促思維、以喚醒促素養\"的教學目標.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