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與式的規律探索題因其融合了觀察、分析、歸納與表達等多種能力的考查,成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與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這類題目往往以表面簡單、實則深藏規律的數字或代數式呈現,要求學生在有限的信息中發現隱藏的結構特征,進而加以歸納推廣[1].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此類題目的解題策略,本文將以“觀察數字特征”“關注式子特征”“數形結合\"“歸納與驗證”四個維度為切入點,系統探討規律探索題的常見類型與解題方法.這四類方法既體現了解題過程中的思維路徑,又展示了數學思想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建立系統的解題意識與模型感知能力.通過典型例題分析與策略歸納,旨在為規律探索題的教學與學習提供清晰的思路指引和實踐路徑,
1題型分類例析
1.1觀察數字特征
一些習題創設的是數字情境,給出一組或幾組數,要求回答相關問題.解答該類問題,需要探尋數字的特征.一般情況下,如給出的數為一組,需要分析彼此相鄰數之間的差別,包括符號相同還是有規律地變化,數之間是按照什么方式變化的,數與順序之間有否內在聯系.若給出的數是幾組或若干組,分析時既要注重觀察組內數的特征,又要具備整體意識,探究組與組之間數的關系.
例1(2025年日照模擬)觀察下面三行數:
(1)按第 ① 行數排列的規律,第7個數是第 n 個數是 (用含 n 的式子表示).
(2)觀察第 ② 行數與第 ① 行數的關系,第 ② 行第 n 個數是 (用含 n 的式子表示);觀察第 ③ 行數與第 ① 行數的關系,第 ③ 行第 n 個數是 (用含 n 的式子表示).
(3)取每行數的第8個數,計算這三個數的和.
分析:該題給出三組數并設計三個問題.其中問題(1)要求第 ① 行數的相關問題,解題的發力點應該放在探尋數之間的變化規律上.分析可知各數按照—2的 n 次方變化,其中 n 和數的順序相同,容易得到數與 n 的關系為 (-2)n .在解答問題(2)的過程中,需要分別對比 ① 和 ② . ① 和 ③ 對應數之間的差別,通過作差、作商,找到規律.在順利解決問題(1)和問題(2)后,問題(3)也就不難得出結果.
說明:本文4道例題的具體解析 可掃碼查看.
1.2關注式子特征
部分習題會給出一組式子,要求基于對式子規律的分析解決相關問題.該類問題的解題方法隱藏在式子之中,因此,應認真觀察式子的特征,尤其是當所給的式子與分數相關時,應觀察、分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之間是否有聯系,是否存在規律性變化.當給出的式子為分數相關的運算時,應通過對比探尋運算規律.
例2(2025年江蘇模擬)觀察等式: 2+22=23- 2,2+22+23=24-2,2+22+23+24=25-2,…… 已知按一定規律排列的一組數; 2100,2101,2103,…,2199 若 2100=m ,用含 Ψm 的代數式表示這組數的和是
分析:本題屬于典型的“關注式子特征”類規律探索題,其突破口隱藏在指數式和求和結構之中.題目通過遞推式展示了一類指數和的規律.如
.逐步構建出“前 n 項指數式的和等于下一個2的冪減2”的模式.面對題設給出的從 2100 到 2199 的求和問題,應先識別出其是首尾明確的等比數列,再結合指數冪的性質,巧妙構造出完整的等比和再相減.通過構造從2到 2199 的總和減去從2到 299 的部分和,運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 2n+1-2 ,最終得出結果為 2200-2100 ,即m2-m .本題重點在于通過觀察式子內部指數結構及其變化規律,發現并運用指數冪之間的關系,是訓練學生“式子敏感度”和代數化表達能力的典型例題.
1.3數形結合
部分初中數與式相關的習題結合圖形進行設問,事實上,初中階段遇到與圖形相關的習題,可以通過數形結合找到解題思路.解答該類習題時需要認真觀察所給的圖形,明確圖形中數表示的含義,并根據需要從不同的視角對圖形進行分析,從而建立對應的方程,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
例3(2025年濟南模擬)將長為 2a ,寬為2b的長方形對折后再對折,展開得到如圖1所示的圖形,沿圖中虛線用剪刀平均剪成四個小長方形,然后用這四個小長方形拼成如圖2所示的圖形.
圖1

圖2

(1)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表示圖2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可得到關于 a,b 的等量關系為
(2)根據(1)中的等量關系,解決下列問題:
① 若 m+n=6 , mn=3 ,則 (m-n)2 的值為 ;
② 將邊長分別為 x,y 的正方 形 ABCD 、正方形CEFG按圖3所 示擺放,若 xy=12,BG=1 ,求圖3 中陰影部分面積的和.
圖3

分析:該題以圖形為背景,要求探尋數之間的內在聯系.解題的關鍵在于以面積為橋梁構建相等關系.問題(1)通過觀察確定陰影部分的邊長表示其面積,而后從整體視角通過圖形的面積相減表示出其面積,由此便可建立相等關系.問題(2)中的兩問是對問題(1)結論的靈活應用,解題時需要結合圖形,設出對應參數,結合問題(1)中的結論,通過變形、推理、計算得出結果.
1.4歸納與驗證
初中數與式的問題中,部分習題給出相關的定義或運算法則,并設計問題檢驗對定義或運算法則的理解及靈活應用能力.解答該類問題的關鍵在于吃透題意,通過對相關運算過程的歸納,找到對應的運算法則.同時,聯系所學,對運算法則進行驗證,做好細節上的修改,確保得出正確的結論.
例4 (2025年菏澤模擬)閱讀理解:一般地, n 個相同因數 a 相乘記為
,如 2×2×2=23=8 ,此時3叫作以2為底的8的對數,記為 log28? (即 log28=3 )
(1)計算:
,
·
(2)(1)中三數9,81,729之間滿足怎樣的關系式?寫出 log39,log381,log3729 之間的關系式
(3)由(2)的結果,請你歸納出一個一般性的結果: logaM+logaN=(agt;0 且 a≠1,Mgt;0 Ngt;0? )
(4)根據上述結論解決下列問題:已知 loga2= 0.3,求 loga4 和 loga8 的值 (agt;0 且 a≠1) :
分析:該題以乘方運算為背景給出新的運算法則,并解決問題.觀察可知,新的運算法則是乘方運算的逆運算.結合題干不難得出問題(1)和問題(2)的答案.問題(3)是對新運算法則的進一步推廣,可以通過問題(2)歸納得出.問題(4)具有一定難度,需要深刻理解新的運算法則,并靈活應用,
2解法總結
在數與式的規律探索類題目中,解法的核心在于對題目所呈現信息的深入觀察與合理歸納,而非機械套用公式或模板.這類題型以數字、代數式、圖形、定義等為載體,考查學生對數量關系的敏銳洞察和對數學思想的綜合應用能力.無論是給出一組特殊數列,還是呈現一連串具有結構特征的代數式,或是在圖形背景下融合數的變化規律,其共同點都在于通過表面形式引導學生尋找背后的本質聯系,從而實現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躍遷.因此,規律探索類題目的解法并非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學生基于所給情境靈活分析,選擇合適的數學工具與策略.具備整體觀和結構意識,是高效解題的前提[2].
以數字特征類題目為例,面對多組數據時,關鍵在于從數值的變化規律入手,明確數與數之間的差異、倍比關系或位置關系,進而推導出通項表達式或遞推規律.同時,在面對式子特征類問題時,要特別關注表達式內部結構的變化趨勢,尤其是指數、分式或乘法構造等常見形式,嘗試通過構造與變形將其轉化為可識別的模式.在此過程中,建立數與式之間的等價轉化尤為關鍵,常見策略包括拆項、配湊、遞推和整體替代,最終實現代數化表示與簡潔求解.此外,圖形類題目中常通過“面積構造”“圖形變換”“形數關系”等策略引導學生建立圖和數之間的聯動機制,在圖形拆分、重構或轉化中表達數量關系,進而轉化為代數語言求解;而定義類題型則要求學生在理解新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演繹,并通過驗證確保規律的成立和適用性.
總之說,規律探索題的解法需依托“觀察一比較一歸納一驗證\"這一基本思維路徑.先通過觀察和分析提取信息,再通過對比構建關系、歸納出一般表達,最終借助具體算例或邏輯推演驗證其正確性.這一過程體現的是數學的思維方法論,也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邏輯推理與數學表達等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發現規律一抽象建模一驗證應用\"的完整過程,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既能提升數學思維的深度,也能增強對數學結構美與邏輯美的感知,從而實現“以題促思、以題養能\"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雍蓉.初中數學規律探索問題的題型分類與分析[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9):8-9.
[2]周存蘭.初中數學探索規律型題目解法探析[J].數學之友,2022,36(11):58-59,6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