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是幼兒學習及成長的重要基礎。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對幼兒生活習慣、認知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其中,語言能力是學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構成要素,也是幼兒社交溝通的必備能力。因此,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可行性教學策略,助力幼兒語言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幼兒語言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語言領域的教學是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環節的教學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幼兒教育的有效性,還與幼兒后期的語言能力發展有著密切聯系。為此,幼兒教師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語言教學工作的關注,并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多樣化的語言教學活動,以此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水平。從幼兒園語言教學工作的開展現狀來看,教師積極踐行《3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相關要求,教學活動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日常語言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實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有必要對當前幼兒語言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為進一步探索提高幼兒語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策略明確方向。就幼兒語言教學現狀而言,影響幼兒語言教學質量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語言教學內容選擇偏離幼兒實際能力和興趣需求
幼兒作為語言教學的主體,各項語言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都應從幼兒學習興趣和能力角度入手進行綜合考慮,這樣才能確保語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從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在設計語言教學內容時,教學內容難度過大、與幼兒學習興趣脫離的情況十分普遍。這種教學活動不但會影響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還難以達成幼兒語言教學的目標,阻礙了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發展。
(二)語言教學活動方法選擇有待優化
由于幼兒自身學習能力和年齡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學方式的選擇應突出多樣化的設計,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語言學習的積極性,為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應緊扣幼兒實際發展水平,設計指向語言能力發展的多樣化主題活動。
反觀幼兒語言教學現狀,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語言學習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和固化,缺少創新性和趣味性,幼兒主動學習意識不足,缺少師幼之間的有效互動,這些實際情況的存在都會直接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提高幼兒語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以聽說游戲為抓手,訓練幼兒良好的傾聽能力
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而言,傾聽能力的培養是關鍵。聽說游戲是指將“傾聽\"與“口述\"行為相結合的游戲活動,這種游戲的開展能夠將幼兒傾聽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進行統一整合,讓幼兒在“聽\"的過程中學會“說”,以此推動幼兒語言能力的均衡發展。因此,在提升幼兒語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策略中,教師可以聽說游戲為抓手,循序漸進鍛煉幼兒的傾聽和轉述能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入手,設置趣味性的游戲規則和聽說游戲活動,以此營造良好的聽說氛圍,助力幼兒語言表達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預設“傳聲筒”趣味游戲。在游戲的活動細則以及活動內容方面,教師則可以根據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特征和學習興趣進行靈活設計。首先,根據游戲需要,將幼兒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各小組幼兒以一字形排列整齊,第一名幼兒負責轉述教師設計的一句話,然后按照排列順序依次轉述。其次,根據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需要,教師應細化活動內容。為了讓幼兒在傾聽和轉述中熟練掌握表示位置方位的詞語,傳聲內容可以進行如下設計:“幼兒園滑梯下面有一只毛絨熊,它的左邊是小豬玩偶。\"在幼兒依次轉述至最后一名幼兒后,由最后一名幼兒大聲地說出轉述的內容,轉述正確且用時最短的小組成為本次聽說游戲的獲勝小組。如果最后一名幼兒轉述的內容錯誤或者不準確,教師則可以要求該小組成員重新敘述自己聽到的內容,從而幫助幼兒發現傾聽和轉述過程中的問題,以此鍛煉幼兒的語言傾聽能力和轉述表達能力。最后,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游戲難度,要求傾聽者只能用點頭或者搖頭的方式表示接收信息的情況。通過這一游戲規則,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專注傾聽,以此培養傾聽的意識,從而在后續的人際交往和語言表達過程中準確地接收信息。
(二)以趣味話題為抓手,塑造幼兒自我表達情感
對于幼兒來說,富有趣味性的話題能夠誘發他們積極參與和互動,借助教師針對性的引領和啟發,幼兒自身的語言學習和表達能力會在無形中得到同步鍛煉。對于幼兒語言教學工作而言,趣味話題的開展重在搭建話題討論活動的平臺,讓幼兒圍繞一個既定的主題或多個話題進行自由討論,這種具有明確指向性和實踐性的話題討論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參與表達的積極性。為此,在提高幼兒語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中,教師可以趣味話題為抓手,篩選幼兒感興趣的趣味性話題作為媒介,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話題討論,以進一步增強他們語言表達的內在動機,為培養其自我表達情感和提升其語言水平賦能。
例如:在“龜兔賽跑”主題下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圍繞經典童話故事《龜兔賽跑》搭建趣味話題平臺,引導幼兒就故事的情節進行討論,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對童話故事中的道理進行解釋。首先,教師可以借助播放動畫片的方式帶領幼兒走進龜兔賽跑的情境,并在此基礎上提問:“為什么兔子明明跑得很快,卻輸給了烏龜?如果你是兔子,你會怎么做呢?”通過這一具有明確指向性的問題,幼兒在參與趣味話題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朝著既定的價值導向進行思考,得出“不能在比賽中睡覺”這一結論,同時在教師引導下懂得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在這一話題討論的過程中,幼兒自身的情緒得到充分激活,發表自身觀點和進行創意表達時更具指向性和目的性。其次,在延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預設發散性的情境問題:“有了第一輪的比賽經驗,在第二次賽跑時,小兔子還會輸給小烏龜嗎?”以問題為引領,為幼兒進行語言表達和交流搭建平臺,讓幼兒自主組織語言,進行故事編創,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品質,為語言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以繪本為抓手,提高幼兒閱讀理解水平
閱讀理解能力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對外部信息進行有效理解后,才能基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行表達輸出。因此,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既要引導幼兒學會聆聽外部信息所傳遞的主題內容,又要讓幼兒在閱讀理解表層含義的同時,掌握故事或其他閱讀材料的深層道理,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鑒于幼兒自身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局限性,在培養其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借助繪本這一載體,引導幼兒透過圖文淺層次的理解進行深層感受,從而逐步學會品味語言的內在含義,由“聽見”向“聽懂”過渡,為后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搭橋鋪路。
例如:在《活了100萬次的貓》這一繪本的閱讀活動中,故事圍繞一只貓的各種經歷展開講述,富有趣味性的內容和插圖十分契合幼兒身心發育規律和認知特點。圖文直觀地展示了貓的各種動作、語言等。隨著故事的深入,教師在引領幼兒進行閱讀理解時要有意識地透過各種動作和語言描寫,讓幼兒基于自己的理解,對繪本中貓的心理變化進行自主思考,以此補充故事中巧妙的留白設計。在充滿想象力和創意表達興趣的學習體驗中,幼兒能夠進一步提高繪本閱讀和理解能力。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進一步借助對話式閱讀的方式引領幼兒的學習思維,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自主創編繪本中沒有詳細敘述的內容或情節,在填補這些故事情境語言空白的過程中,幼兒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會在無形中得到進一步鍛煉。例如:在幼兒閱讀繪本之后,針對故事的結尾,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啟發性的問題:“想一想,活了100萬次的貓,這次為什么不再醒來了?”“馬戲團的那些人,他們是真的喜歡這只小貓嗎?”通過這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促使幼兒在閱讀理解時圍繞故事的核心思想進行自主思考。雖然幼兒在進行閱讀理解和創意表達時觀點各異,但是在有了積極分享和表達之后,原本淺層次的繪本閱讀活動無形中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同時幼兒逐步掌握了多元化的繪本閱讀的方法,從而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
(四)以圖文活動為抓手,激發幼兒書面表達欲望
在提升幼兒園語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中,培養幼兒書面表達的欲望是幼兒語言能力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對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而言,對于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能夠進一步促進他們綜合素養和社交能力的發展。考慮到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水平和識字量較少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借助圖畫結合的形式,降低幼兒自主表達的學習難度,以此逐步激活幼兒書面表達的欲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使用圖形、線條以及色彩的形式,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圖文表達中,用這種個性化的圖文信息代替單一的文字,從而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學會主動思考和組織語言。
例如:在“畫故事,猜故事”的學習活動中,教學目標是借助多樣化的語言領域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從幼兒的興趣點入手,以“快樂的一天\"為主題,組織幼兒進行繪畫創意表達。每個幼兒繪畫3幅作品,分別說明事件、人物和地點三個要素,以此明確“快樂的一天\"主題內容。在幼兒參與繪畫表達的活動中,教師則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通過在圖畫中標記數字、文字等信息輔助表達。當所有幼兒完成圖文繪畫人物后,教師則可以統一整理他們的繪畫作品,并逐一展示,讓幼兒用“猜一猜”“說一說”的方式就圖畫內容進行分享。通過這一趣味性的語言教學活動,幼兒參與語言學習和表達的欲望得到充分激活,在寓教于樂的圖文表達中積極調動情感和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水平會在無形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語言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立足教育工作的開展現狀積極反思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局限性因素,在此基礎上探索更有效的語言教學方法。在教學策略上,教師一方面要關注幼兒實際學習興趣的需求,突出語言教學活動設計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充分調動幼兒參與語言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要立足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需要,循序漸進地滲透構建語言和表達技巧,在多樣化的聽說活動中逐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為幼兒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徐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