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土生土長的海南人,本名韓雪的籃子姐總覺得家鄉難以找到心儀的蛋糕面包,為了尋得一口滿意的面包,只要聽說哪里有好吃的面包、蛋糕,她總會專程跑去打卡。帶著這份對美味的執著,2018年籃子姐赴成都上大學時,開始了系統學習烘焙,一學就是六七年。這段求學經歷也為她日后找到“搭子”埋下伏筆。
2021年大學畢業,籃子姐離開成都,來到重慶。2023年,創業開了一家烘焙店,差點虧本。不甘心,2024年1月1日主動開起了第二家面包店。現在8平方米的小店里站滿了顧客。
籃子姐的烘焙老師想開一家烘焙店。
雖有多年烘焙經驗,但老師在重慶之前開的店收益并不好,便選擇了放棄。當開店想法再燃起時,沒想到先點燃了籃子姐。
她隨即答應了下來,馬不停蹄找了位置,購買設備。
2個月,店開起來了。
她們對自己的面包極度自信,“只要面包好吃,開在哪里都有人來”。不過認可她們的,只有每天前來門口打卡的麻雀。
“第一家店的選址其實是很失敗”,籃子姐說。作為創業小白,選擇店鋪位置的時候,籃子姐只考慮到了停車方便,但誰會專門開車來買面包?
便捷性欠缺,人流量也不夠,當時來買面包的第一位客人就在交通上花了兩個小時。
由于地理位置不好,面包店只能打起周圍小區住戶的主意。好在產品有特色,面包店有了比較穩定的客源。
難題又來了。
重慶夏天熱死蟬。周圍小區的住戶們寧愿餓著吹空調,也難得下樓買面包。這對她們的生意影響很大。
外賣平臺是要上的,但打開銷量和品牌只能靠腿。
籃子姐開著車挨家去送貨,“不送面包就賣不完,賣不完就意味著虧損。”
從一個門崗到另一個門崗,從車庫一口氣爬到五樓。“有無數次都不想干了,對于我來說,開始是沒有盈利的,而且很辛苦。每天開車送貨,油費、原材料等支出,算下來最后拿到手只有1000元,還不如在家里躺著。”
理想主義被現實擊得粉碎。這很正常,不然烘焙店也不會和花店、咖啡店一起被網友們戲稱為“文藝青年破產三件套”了。
“2023年的五一假期,我們想著假期應該有很多人,就做了比平時更多的面包,結果一個都沒賣出去,我和合伙人崩潰到想哭。”
在店里沒有等到生意,于是她們拖著露營車,跑到附近人流密集的金海灣公園擺攤。顧客來了又走,卻始終沒賣出一個面包,兩個人對著一堆面包,像被世界遺忘的傻瓜。
“其實創業哪有那么容易,光有技術不夠,得有個靠譜的創業搭子,在面對問題時齊心協力,才能解決不斷出現的各種小問題。”
籃子姐后來才明白,兩人雖然都有烘焙功底,卻不懂選址、店鋪運營等細節—這也正是兩人首次創業折戟的關鍵。
生意不佳已經致命了,小店運營又火上澆油。
夏天,店里許多設備一起啟動時,就經常出現斷電的情況。過后籃子姐才知道,烘焙店的用電設備都是大功率電器,要使用三相電,采用角接運行才行。
籃子姐也覺得一地雞毛。以前認為面包店只要開起來就會收益很好,沒想到還要宣傳,去維護客源,還要去做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要拋頭露面。
最讓籃子姐難忘的是一位顧客在小紅書寫了一篇差評,瀏覽量可能有十幾萬,很多意向顧客都因為這條差評流失了。
應該怎么做?
籃子姐沒有第一時間回復這條帖子,而是把小紅書卸載了一段時間“掩耳盜鈴”。她害怕自己多說多錯。
這事讓她長大了,因為她非常后悔。
“其實這位顧客來找了售后的,但是這位顧客讓我們把面包全部降價。”兩人始終沒法達成統一的意見,最終不了了之。
籃子姐剛開店那段時間,也會經常看小紅書和大眾點評等平臺,看見差評的時候,她會坐在店里的窗戶旁邊難過,之后兩個人又互相加油打氣,繼續做下去。
這兩年在解決各種小問題上,讓她們心態變了很多,現在看到差評就想著怎么去回復,想著怎么去解決問題,積極地做一些正面的回復。
“每次打開手機微信消息都是999+,根本回不完,甚至很多朋友的信息也來不及看,感覺許多朋友都把自己拉黑了。”
面包店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是面包。
2024年,店鋪夏休的時候,籃子姐和老師一起去到了云南,既是為了休息放松,也是想找一找產品創新的靈感,因為她發現,“顧客有點吃膩了”。
因地制宜,她們有了新想法。在云南她們偶然間吃到了云腿月餅和玫瑰乳扇,覺得沒在面包里見過這個元素。回到重慶后,不斷嘗試、搭配,終于做出來了“宣威火腿乳扇玫瑰洛代夫”這個創新產品。
上架之前,她心里很忐忑。但沒想到一上新就受到顧客喜愛,銷量忽然大增,甚至成了招牌。
“地域風味搭子”的創意之源一旦打開,就變得洶涌澎湃。一次,籃子姐去貴州避暑,滿大街都是木姜子的香味,菜品也很豐富:木姜子魚、木姜子雞、木姜子火鍋,品嘗幾家店過后,想起之前的經歷,籃子姐冒出來個念頭:能不能在這塊做些創新?
回去之后,一次次地調整原材料、調料、比例、溫度,一個月后,混搭風味和口感的“新爆款”木姜子貴州雞面包就這樣誕生了。
店里在售的面包品類很多,但新品研發過程并沒有想象中簡單,“失敗是難免的,只有靠不停地收集素材,換著花樣去試錯才行”,籃子姐對“創新”這個詞也有了新的理解。
目前,籃子姐的小店平均不到2個月就會上新產品,她說,這在同行業里已經算是高頻了。
重營銷、輕產品,是死掉的網紅品牌的通病。對于消費者而言,高顏值的網紅產品激勵著他們去嘗鮮,但同質化、沒有特色的產品卻沒辦法讓消費者建立起對某個品牌的忠誠度。
有段時間“米面包”特別火,籃子姐也想跟風來做,合伙人明確表示不同意,兩人起了一點小摩擦,最終沒有跟風。后來回想起來,籃子姐總結過“所謂網紅爆款可能就是一陣風,想清楚你的定位和客戶群,還是得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創新風格才行”。
籃子姐說,目前烘焙行業存在著一個規律:產品不能將就,已經規模化的品牌,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受到局限;而做得好的品牌,都會下大功夫研究客戶喜好。
小店慢慢上道,但讓顧客認可“籃子姐”這個品牌,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轉折點來臨是2024年。
她們被邀請參加重慶碳水集市。這是以碳水產品或周邊為主的市集,聚合了一幫熱愛碳水的商家和消費者。
去還是不去,籃子姐心里也沒有底。但品牌方連續兩次邀約,讓她也萌生了試一試的想法。
“沒想到那一天攤位前排起長隊,不到半個小時就把面包賣完了。”
后來她也參加了很多次碳水集市,效果有好有壞。有時候不需要過多宣傳,顧客就自發排長隊,購買面包,而有的時候就算處于人流密集的地方,面包也難以賣完。
但籃子姐清晰地認識到:小店要想做好,還是得讓更多顧客知道才行。結合之前選址失敗的經歷,她清晰地認識到,還是要借勢,尋找能與周邊業態形成互補的“好鄰居搭子”才行。
新店開業,她選擇了地理位置優越,緊挨著一家出名的咖啡店的門面。過路人多,人流量得到了巨大提升。
開業那段時間,籃子姐父母看見她每天都要送幾趟貨,于是也從開始的不支持,到后來主動到店幫忙。8平方米的小店,人氣出乎意料地旺。
后來,當有客人看見籃子姐的店鋪生意還不錯,覺得這個生意能賺到大錢,于是提出了想要加盟的想法,甚至有人問能不能做相關的烘焙教學。
對于這些,籃子姐都婉拒了。
她始終覺得開面包店不是暴利的生意,賺不了“快錢”,只能踏踏實實賣一個賺一個。而且,做這行生意有好有壞,“周期性”很明顯。
現在籃子姐的小店,平均每月營業額在8萬元左右,“對于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籃子姐說,這個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苦有笑,有賠有賺,有失意有收獲。
根據億歐智庫的《2025年中國烘焙行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中國烘焙市場近年來展現出增長態勢,持續高速擴張,蘊含著潛力。但能否真正做到盈利,仍然考驗創業者的耐心和抗壓能力。
“烘焙這條路,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它需要耐心、細心、一點科學思維,還有對食材和過程的敬畏。對了,還要看好搭子。別怕失敗,關鍵是從每次失敗里‘摳’出一點經驗值。”
回望自己的創業路,籃子姐也總結很多,比如,好的位置、設備等各類問題的應對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等,找好“搭子”是關鍵。另外,還要拒絕盲目跟風,把握機遇快速行動,用執行力彌補經驗短板。
忙完這個夏天,2025年8月初,籃子姐把店關了一段時間,給自己放個小長假,去外地找找新靈感。
或許,在不久后,籃子姐會如自己期待的那般:開第三家門店,讓顧客安坐品嘗自己動手現烤的面包,或游歷一圈帶著十余種新靈感歸來升級產品……而在小店里關于創業和美味的故事,永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