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8-0086-03
在校園網球快速普及和發展之際,小學網球教學多數還停留在以經驗教學為主,以技戰術教學為重的碎片化、單一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存在著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練、賽”關聯性不強、學習進階不清晰、學習深度不夠等問題。基于此,本文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為依據,結合當下小學網球教學現狀,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激發小學生網球興趣愛好為目的,設計18次課的網球“正反手技術為主隔網對打比賽體驗”主題大單元,為解決網球教學碎片化、分散化、淺層化等問題,提供一些實踐案例。教學對象為六年級5班40名學生。
一、大單元教學設計思路
(一)學情分析
在六年級下學期第一次體育課上,對六年級5班40名學生進行網球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的測試。通過測試得知,學生知道網球場地區域和球場設施名稱,學習過顛球、正反手擊球、發球、接發球,能夠進行小場地的簡單對打和比賽。
(二)設計思路
基于對六年級5班學生學習現狀的分析了解,設計了以正反手技術為主隔網對打比賽體驗的大單元教學計劃。在學習方面,首先學習網球文化與禮儀知識,促使學生對網球項目有一個初步認識;其次,從網球的握拍和腳步練習著手,在不同情境下進行握拍變換和腳步移動;最后,了解比賽規則,為完整比賽做準備。在練習方面,先進行原地擊球和移動擊球,再慢慢過渡到隔網擊球,使其能達到隔網對打的水平。在比賽方面,每節課都設計與課堂學練內容相關的比賽,單元中期和結束時舉行“班級賽”。相應的比賽有利于學生將“學、練、賽”有機結合,并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而引導學生在充分動起來的過程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掌握網球專項運動技能,形成豐富、深刻的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和理解[]。
二、大單元學習內容要點與課時占比
從新課標對專項運動技能內容要求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2六個方面對課程內容結構進行設計(表1)。
三、大單元學習目標
(一)運動能力
在原地擊球和移動擊球中能很好地判斷擊球時機,在比賽中學會深度、角度、速度的運用,具有良好的戰術意識;原地擊打落地球,隔網 3~5 米手拋球擊打標志物,正反手交替擊球10次能成功5次,進行簡化規則的小場地比賽,懂得在比賽中運動所學技戰術;重點發展快速移動、靈敏性、心肺耐力等素質,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及以上水平。
(二)健康行為
課堂上享受參與網球游戲和比賽的樂趣,營造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正確處理運動中扭傷、中暑、抽筋等運動傷病,懂得網球運動損傷的預防。在網球學練和比賽中調整并穩定情緒,學會和同伴積極配合,相互鼓勵,形成良好習慣并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3];能適應不同場地類型、天氣、分組的學練和比賽,并能根據不同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技戰術運用。
(三)體育品德
通過網球項目的學練和比賽,培養積極進取、頑強拼搏、團結互助的精神品質;養成遵守比賽規則、公平公正地完成比賽的體育道德,懂得尊重裁判、尊重對手和觀眾;樹立自尊自信、文明禮貌的體育品格,具有責任意識,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比賽勝負。
四、大單元學練賽方案
本大單元學習方案共18課時,每節課均由主要內容、學練活動、比賽活動、學習表現四個部分組成,在充分考慮六年級學生的身體特點、學習熱情、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基礎上,從網球正反手擊球、發球、接發球、截擊等單一技術到組合技戰術開展循序漸進的學練活動,同時安排以技戰術鞏固和強化為主的教學性比賽、游戲性比賽和實戰性比賽,并在期末開展網球小賽季。
其中,采取不同方式的比賽目的是讓學生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參與網球運動,引導學生享受網球運動樂趣,開展進階性的“學、練、賽”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在學中練,在賽中學,重視學生全員參與,讓每一名學生在比賽中進行完整項目學習體驗,并在不同的學練賽活動中通過主要的學習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大單元學練賽方案見二維碼)。

五、大單元教學策略
(一)游戲化任務驅動,激發學生探索欲
在學的階段將技術要點融入闖關游戲。例如“穿越火線”游戲,學生需用正手擊球將球打入不同分值的“安全區”(地面標記區域),同時躲避“障礙物”
表1六年級上學期網球大單元學習內容要點與課時占比


(移動標志桶)。每一關都可以解鎖新的技能,將所學技能融入到游戲中。在練習時可以設置“技能勛章”挑戰體系,將不同的任務設置為“銅章任務”“銀章任務”和“金章任務”,每個任務完成后可以獲得相應的“網球能量卡”,如優先選擇場地、優先發球等,形成正向激勵循環。組織不同形式的比賽,如團隊接力賽、生存淘汰賽等,通過趣味規則減輕競賽壓力,提升全員參與度。
(二)分層遞進式教學,優化學習效果
根據學生技能水平分為基礎組、提升組與挑戰組。基礎組重點學習正手擊球、發球基礎動作,結合視頻解析與慢動作示范,確保動作標準化;提升組引入反手技術與基礎戰術(如底線對拉),通過分組討論戰術應用場景;挑戰組學習截擊技術與雙打配合策略,結合職業比賽案例分析戰術意圖。同時在練習和比賽階段設置階梯式練習任務和分級對抗賽,目的是更好地量化練習效果,提升學生實戰能力,強化技能遷移。
(三)強化多元評價方式,構建“以評促學”新模式
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包括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中期評價、期末評價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只停留在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應加強過程性評價,每名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掌握程度等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水平,教師要耐心了解和觀察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評價,激勵學生網球學習的動力,發揮“以評促學”的積極作用。
六、小結
大單元教學使得網球項目的教學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和完整化,更加注重學生所學知識的實踐與應用,對于網球項目育人價值的挖掘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學生對網球項目的深度學習。但在實踐過程中還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生性別、層次因材施教,聚焦學習主題,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不斷完善網球大單元教學。
參考文獻:
[1]竹懷濤,張慶新,張金玲.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排球大單元“學、練、賽”一體化設計與實施[J].體育教學,2022,42(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22.
[3]張慶新,陳雁飛,秦治軍,趙衛新.小學球類“實戰比賽”主題下的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以足、籃、排三大球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21,4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2023年度一般課題“北京市小學校園網球發展現狀、前景及推廣策略研究”(TY2023-00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