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8-0031-03
2024年3月,受 年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場景式委托、啟動了2024 育人課程教學資源開發項目。籃球作為其中一個項目,在專家團隊帶領下設計并實施了水平三籃球大單元教學。本單元圍繞傳切配合,提升學生傳接球、投籃、運球、人町人防守等能力。在貼近比賽的真實情境中,促進2~3人配合能力與進攻意識的提升,包括有球進攻人的傳球時機,無球進攻人的擺脫、跑位等能力,同時提高防守人的移動能力與位置感。本單元分為教學前測模塊、傳接球模塊、投籃模塊、運球模塊、人町人防守模塊、傳切配合模塊、綜合性活動模塊。本節課是傳切配合大單元的第九次課,是運球模塊的第一次課。從本節課開始,學生將在傳切配合的基礎上提高運球控球能力,并通過4節課的時間,提升自身在傳切配合中運用運-傳-切組合技術的水平。
一、點、線、面、體在傳切配合中的構建
本節課的點是指學生所站的進攻點位和得分點位;線是指傳切配合中學生的傳球、跑動路線和籃球場地線;面是指籃球半場所在平面;體是指籃球半場所在空間,包含籃筐。學生在點、線、面、體構建的空間內進行傳切配合練習。三分線外有多個進攻點位,以標示出的點位為例(圖1),任意兩個相鄰點位上的人都能完成傳切配合的練習。本節課選取了弧頂和兩側 45° 的進攻點位以讓學生練習傳切配合。在籃球半場空間內,有球進攻人運球到達進攻點位,無球進攻人徒手跑位到點位上。持球人傳球,待同伴接到球后,切入一要球-接球-投籃,而后2人共同搶籃板球。在點、線、面、體構建的實戰情境中練習、鞏固、運用傳切配合。
圖1進攻五點位示意圖

二、點、線、面、體在傳切配合中的運用
(一)挑戰一:快速運球找點位
情境創設:前面幾次課中的傳切配合是直接站在進攻點位上進行的練習。在此之前,學生可以通過傳接球或運球的方式到達進攻點位。這節課解決的是傳切配合中運球到達進攻點位的問題。如果沒有防守人,運球人的目標是籃筐、去得分,當遇到防守人時,則要邊側身急停運球、護球,邊觀察場上情況,再尋求進攻時機。
練習方法:快速運球到達任意一個進攻點位能做出側身護球動作,觀察場上情況的同時,原地運球5次不丟球(圖2)。
圖2快速運球找點位練習路線圖

評價標準:快速運球到達進攻點位并能做出側身急停護球動作、觀察場上情況的同時運球不丟球。能按照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學練,同伴之間能相互提示練習的要點與難點。
練習目的:針對學生的運球速度、運球急停的能力、運球觀察力,以及運球護球意識幾個方面提出要求,讓學生清楚運球在傳切配合中的作用——運球到達進攻點位。
思考與建議:讓學生體會不同的進攻點位,左右手都要練習,以便能在賽場上應對不同位置與方向的防守人。提示學生運球急停時要在三分線外完成,因為賽場上的防守人不會輕易讓持球進攻人靠近籃筐。教師可以在進攻點位前放置標志桶充當防守人,也可以隨機站在任意一位進攻人面前充當防守人,讓學生能更加立體的感知籃球比賽場上的位置關系。
(二)挑戰二:運傳組合傳到位
情境創設:進攻,持球人在沒有足夠把握過掉防守人的情況下,此時可以傳球給同伴,創造傳切配合機會。
練習方法:此練習是在上一個練習的基礎上增加了傳球的環節。2人1組,1人快速運球到達任意一個進攻點位上,另一個人迅速跑到另一個空位上伸手要球,有球人運球到達進攻點位后邊運球、護球,邊觀察同伴,待同伴到位后再傳球,銜接好運球與傳球技術(圖3)。
圖3運傳組合傳到位練習路線圖

評價標準:持球人運球急停不丟球,能將球傳到同伴手中,能銜接好運球與傳球技術。無球人知道跑位并要球,能主動與有球人進行配合。同伴之間能相互呼應,認真完成相應練習。
練習目的:解決運球+傳球技術的銜接問題,學生運球到達進攻點位,當觀察到同伴到位時能第一時間銜接傳球。這就需要持球人運球急停不丟球,能觀察到場上情況,能銜接好原地運球與傳球技術,有配合意識;需要無球進攻人知道往哪跑位能接應到同伴,有配合意識。
思考與建議:持球人運球到達進攻點位后建議運球觀察場上情況,不能合球,一旦合球就會少一種進攻方式,只剩下傳球和投籃了,合球情況下再運球就是兩次運球違例。若防守人經驗豐富并對合球人進行了緊逼防守,5秒鐘之內持球人沒有傳球或投籃,將會被判罰5秒違例。在練習中要求學生不合球,是為了讓學生養成不輕易合球的習慣,能在比賽中有意識的避免違例現象。
(三)挑戰三:傳切配合時機對
情境創設:當進攻人面對防守人運球時沒有把握可以過人,此時可以傳球給同伴,然后再利用速度、節奏等的變化擺脫防守人、切入要球,接回傳球投籃,完成一次進攻的傳切配合。
練習方法:此練習是在上一個練習的基礎上增加了擺脫、切入、接球、投籃的環節。2人1組,1人快速運球到達任意一個進攻點位上,另一個人迅速跑到另一個空位上伸手要球,持球人到達進攻點位后邊運球、護球,邊觀察同伴,待同伴到位后再傳球,銜接好運球與傳球技術。傳完球后擺脫一切入-要球-接球-投籃,而后2人共同搶籃板球,完成一次進攻的傳切配合(圖4)。
圖4傳切配合時機對練習路線圖

評價標準:傳切配合流程順暢,切入時機(同伴接到球后再切入)正確。能主動與同伴呼應、相互提示,并積極參與學練。
練習目的:將本單元前面模塊中的傳接球和投籃技術與本節課的運球進行組合,采用復習+新授的模式進行練習。通過傳切配合將舊知與新知建立聯系,形成結構化的認知,讓學生對一次進攻的傳切配合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在前面幾次課的練習中,很多學生傳完球后不等同伴接到球就著急切入,導致球不能及時回傳給切入的人而錯失最佳的進攻時機,所以這個練習強調同伴之間的默契配合,要等同伴接到球后再切入。
思考與建議: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傳切配合概念,將運球、傳接球、投籃、跑位要球等進行組合,體驗一次進攻的傳切配合,以便后續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與延伸,為實現二次、三次進攻的傳切配合做鋪墊。
三、實踐經驗
(一)練習之前創設情境
主教材的設計是基于真實比賽情境而呈現的,在做每個練習之前要先“說情境”,讓學生清楚什么樣的情境下可以運用此練習,以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練內容。
(二)練習之中提升認知
練習中的每一個角色和練習內容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要讓學生清楚自己是什么角色?應該如何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從細節處提升他們的認知,以便在比賽中遇到相似情況時能夠靈活應對。
(三)熟練之后再加防守
先練習傳切配合的進攻套路,待熟練后再適當增加防守,且防守的嚴密程度要從消極向積極逐漸過渡,以免破壞學生對進攻套路的理解與掌握。
參考文獻:
[1]陳威,魏敬.點、線、面結合突破籃球教學難點—《擊地傳接球》課例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20,39(04).
[2]陳威,魏敬,張慶新.指向實戰比賽的小學六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22,42(05).
[3]陳威,魏敬.水平三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23,43(03).
[4]陳威.小學高年級籃球大單元結構化教學的行動研究[J].體育教學,2023,43(02).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大單元背景下小學籃球結構化教學實踐探討》,編號為CDDB2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