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8-0060-04
為解決體育課程長期存在的蜻蜓點水,大、中、小學缺乏銜接與連貫性等問題,2018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正式啟動了“大中?。ㄓ祝w育課程一體化研究”項目。于素梅博士基于一體化課程研究,構建了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其目標指向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該模式聚焦幸福感,提出了“樂、動、會”體育課堂實施方向。
一、以“趣”為引,喚 起探索之“樂”
在小學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要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樂”,首當其沖的便是趣。
趣包含樂趣和興趣兩個方面,它不僅指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娛樂性,更重要的是通過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這種樂趣不僅來源于運動本身,還源于學生在運動中獲得的成就感、團隊合作的快樂以及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滿足。因此需以“趣”為引,設計大單元結構化教學,并融合跨學科等元素,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一)挖掘教材興趣點,樂在趣中
體育課堂創造“樂”首要在于精準把握并圍繞學生的興趣點來展開教學。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還能讓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提升技能、增強體質。精準把握興趣點,首先要求教師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每一項運動項目的內在樂趣和吸引力。以足球為例,射門無疑是足球運動中最扣人心弦的部分。筆者在足球大單元教學設計時,有意將運球、傳球等基本技術結合射門來進行學練,如設計結合射門游戲的傳球練習、運球練習、球性練習等,讓學生在學習技術的同時,體驗射門、感受得分的喜悅。找到這些興趣點后,課的設計就可以圍繞如何在教學中合理呈現這些興趣點來展開。教師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將這些興趣點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把興趣點與比賽的結果相結合,以賽激發學生的興趣,樂在其中。讓學生因個人、團隊的得分而樂,樂的滿足、樂的有成就;讓學生因興趣而樂于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建構中。
(二)踐行大單元設計,樂在“熱”中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設計了專項運動的教學內容,提倡專項運動技能開展18課時及以上的連續性的教學。以足球為例,可以將整個足球單元的主題設定為“火熱足球嘉年華”,并將其分解為幾個進階的小主題,如“足球文化探秘”“基礎技能錘煉”“體能耐力挑戰”“足球智慧啟蒙”“集體榮譽共鑄”等環節。通過這種系列進階的小主題教學,改變以往枯陳乏味的單一技術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真實情境的課堂中“樂”起來,并全身心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從而“熱”起來,最終因“熱”而樂。學生能夠在樂中更系統地學習和提升足球技能,享受足球比賽的樂趣,同時還可培養團隊協作和戰術思維能力,全面提升足球素養,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跨學科主題學習,樂在多元中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旨在促進學生以更全面和整體的視角理解與掌握學習內容,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如何體驗跨學科之樂?以足球大單元為例,從幾下幾點進行設計。1.知識探索之樂??鐚W科融合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在足球題的活動,旨在將足球運動與科學知識相結合。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足球運動中的科學原理,同時提升他們的足球技能和科學素養。如在學習傳高遠球時,通過引入物理學的知識,讓學生了解起球角度、力度與距離的關系。這種探索過程不僅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新知識的樂趣。2.情境體驗之樂。如在“火熱足球嘉年華”大單元主題教學中,模擬比賽情境,讓學生在比賽中運用所學的技戰術知識,感受比賽的緊張與刺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調整比賽規則、場地大小、參賽人數等因素,以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教練、裁判、球員等,通過角色扮演來深入理解足球運動的各個方面。校園足球文化滲透也可以在大單元學習中得到體現,比如將班級教室布置成學生喜歡的國家足球風格,并且在課上介紹不同國家的足球風格和歷史背景;組織一場“世界杯”主題的活動日,讓學生穿上自己喜愛的國家隊隊服進行比賽和交流等,以此來創設豐富多樣的足球情境、強化情境教學的互動與體驗,有效地讓學生在足球大單元設計中體驗到情境教學的樂趣并促進其全面發展。此外,還可以結合課程目標體系,多元化地將體育與德、智、美、勞、國防等交叉融合。
二、以“動”為魂,激 發活力之“樂”
幸福體育課堂的核心在于讓學生通過體育活動感受到身心鍛煉與精神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動”是靈魂,要讓學生以“動”為樂,更要因動而樂。在幸福體育課堂中,要以“動”為魂,注重學生的身體活動和運動體驗。通過設計多樣化的體育活動項目,讓學生在運動中充分釋放活力,感受青春的激情與力量。如在足球大單元教學中,無論是個人技術練習還是團體比賽,都鼓勵學生全力以赴,挑戰自我。在這種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身體,還提高了自信心和意志力,并開始享受運動所帶來的快樂,甚至在運動中找到了自我價值的體現。這種活力之樂將成為其持續參與體育活動的強大動力。
(一)有的放矢,樂在收獲
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要想收獲幸福感,關鍵在于他們在課堂上的實質性收獲。一節體育課絕不應該只是一場空洞的熱鬧,而應讓學生深刻理解并感受到每項運動的深層含義。學生需要知道“因何而動”—每項運動的科學原理和技術要點,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技能,提升自我。同時,學生也需要明白“為何而動”——體育活動不僅是為了鍛煉身體,更是為了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學會團隊合作,提升自我挑戰的勇氣。知道這些后,學生才能更加投入地參與到每一項運動中,享受運動帶來的挑戰與成就感,從而真正感受到體育課堂帶來的幸福。
以一堂《行進間傳接球》足球課為例。在授課前,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把精彩的比賽視頻通過回放、慢放、重點標注放大等方式,讓學生深人了解足球在快速奔跑中的傳接技巧以及實際運用場景。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其實際操作提供了直觀的參考。隨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訓練。雖然行進間傳接球的技術稍顯復雜,但有了之前的視頻學習作為基礎,學生在練習時明顯更加得心應手。最終,學生不僅學習了技術,更學會了如何在困難中堅持不懈,如何在挑戰中找尋樂趣。這不僅僅是一堂足球課,更是一次關于毅力、合作與快樂的生動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中,幸福感不僅來源于技術的提升,更源于那份共同收獲成長的喜悅。
(二)差異分層,樂在突破
在幸福體育課堂中,“動”是課堂的靈魂,而有分層的“動”則可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運動快樂。通過因材施教和關注個體差異,教師能夠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動”中享受體育課堂。對于體能較弱或初學者,教師會設計一些基礎而有趣的運動。
例如,在足球運球練習中可以為基礎薄弱的同學放寬練習條件和限制,如縮短運球距離、放慢行進速度等。這不僅讓學生沒有負擔,輕松參與,還能在“動”中逐漸提升自己的體能和技能,從而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對于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加具有挑戰性的運動任務。例如,在足球運球練習中,通過增加障礙或者防守元素,達到更加復雜的變向和變速要求,讓學生在“動”中不斷突破自我,享受挑戰成功后的成就感。對于技能較為熟練的學生,則可以組織其進行更高水平的團隊合作游戲對抗賽。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可以在“動”中展現自己的才能,與隊友共同協作,享受比賽帶來的刺激和團隊合作的樂趣。
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為其量身定制特色項目。例如組織足球技能挑戰賽、守門員能力賽、點球大賽等。在這樣的幸福體育課堂中,每個學生都能在“動”中不斷突破自我,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這種有分層的“動”,讓幸福體育課堂成為學生們向往的樂園,讓他們在“動”中盡情享受體育運動的魅力。
(三)內外延伸,樂在拓展
幸福體育教育不僅局限于課堂之內,更應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生課內外體育活動得到延續,能夠學以致用,便是樂的升華。如此,既能培養學生課后體育鍛煉的習慣,又能增強課上的主動性,相輔相成,其樂融融。因此,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課后運動挑戰,如每日顛球挑戰、家庭健身打卡等。通過家校聯動,鼓勵學生與家人一起參與。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還能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共同促進學生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
這種習慣的養成,正是幸福體育所期待的育人成果。教師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對運動的熱愛,并使他們將這份熱愛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使體育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教育才是全面而深入的,才能真正達到體育教育的目的。
三、以“會”為橋,享受成果之“樂”
體育課的終極目標在于“會”。于素梅博士提出了“五會”(會說、會做、會學、會用、會做人),體育之樂的核心便是因會而樂。所以,應以“會”為橋,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比賽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學會競爭。當學生在足球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時,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會溢于言表。而這種成果之樂不僅來源于比賽的勝利,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團隊協作中找到了成就感和歸屬感,每一次傳球、每一次配合都加深了他們之間的默契。足球帶來的這種樂趣使他們更加珍惜參與每一次的體育活動機會,腳下的綠茵場成為了他們追逐夢想的舞臺。
(一)會說會做,樂在體驗
“會說”之樂在于體育課上,學生不僅能夠執行動作,還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出動作的要領、技巧和自己的感受。當學生能夠清晰地解釋一個動作如何完成,或者分享自己在運動中的體驗時,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表達能力和認知水平得到師生的認可而感到快樂?!皶觥敝畼吩谟诋攲W生能夠按照教師的指導正確、流暢地完成體育動作時,他們會因為自己的進步和對技能的掌握而感到自豪和快樂。這種運動技的提升,是體育課上最直接也最明顯的“樂”的來源。
(二)會學會用,樂在進階
“會學”之樂在于體育不僅是技能的訓練,也是學習方法的培養。當學生學會如何有效地學習新動作,如何通過觀察、模仿和實踐來提高自己,他們會因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而感到滿足和快樂。“會用”之樂在于學生將所學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日常生活或其他體育活動中,這種實際應用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價值和意義。當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運用所學,成功完成某項挑戰或任務時,他們會因為這種成功的運用而感到快樂。
(三)建體育人,樂在升華
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可以學會團隊合作、公平競爭、尊重對手和自我挑戰等重要的社會和道德價值觀。當他們能夠在運動中展現出這些品質時,如幫助隊友、接受失敗、尊重裁判等,最終也會因為這種品德的展現和成長而感到內心的滿足和快樂。這種“會做人”的快樂,不僅是體育技能的掌握,更是人格完善和社交技能提升的表現。
體育本就應該是有樂趣的運動。如果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不到樂趣,便失去了體育存在的意義。幸福體育課堂中“樂”的有效實施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諧學習氛圍,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體驗,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從而幫助其享受課堂樂趣、感受體育幸福。因此,體育教師要深研以“樂”為引,打造“樂、動、會”的幸福體育課堂模式。在踐行中讓學生感悟幸福,實現體育核心素養發展,進而為學生身心健康與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