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8-0024-04
舞龍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的過程中,舞龍教學占據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舞龍舞獅作為中華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被列人新課標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中使得舞龍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本研究深人分析“課課賽”在舞龍項目教學中的應用途徑與方法,旨在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統、可行的實施方案,在體育課教學中真正地實現舞龍教材內容的“教會、勤練、常賽”,為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豐富學校體育課程內容和創設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的情境提供參考。
一、運動教育模式指導下的“舞龍課課賽
(一)運動教育模式
20世紀80年代,美國體育教育家達里爾·西登托普基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提出運動教育模式。它以運動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真實的運動情境和比賽活動,培養學生成為有能力、有素養、有熱情的運動參與者,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參與,注重學生運動能力和體育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在運動技術、體能、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二)舞龍“運動教育模式”
將“運動教育模式”引入舞龍教學,仿照職業聯賽將一個學期變身為一個賽季 (season),在系統學習了舞龍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后將學生固定分組形成一個隊 (team),將整個教學過程轉變成一個系列賽 (series),在系列比賽的最后設立獎懲機制等,以達到“以賽導學、以賽促學”等教學目的,形成舞龍“課課賽”。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充當教練員的身份提供技術指導。學生是主體,以一條“龍”為單位,每隊10人,其中9人分別對應9個把位,1人舞龍珠,內部選派隊長(leader)負責組織訓練、調動情緒等。
(三)“舞龍課課賽”的實施路徑
一個系列賽中根據不同類型課程和不同應用場景,對應新授課、復習課、專項提高課、綜合練習課、比賽課、大課間體育活動六個具體的教學場景,提出“以賽導學-以賽促學-以賽代練一以賽帶練-以賽促練-以賽評練”六個層次的深度要求,通過在專項運動技能學練的重要節點上進行符合舞龍專項特點的教學性競賽,讓學生真正熟練地掌握專項運動技能。
二 舞龍課課賽”的設計
(一)新授課的以賽導學競賽形式:組裝課課賽。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身特性進行異質分組,確保比賽各支隊伍的整體實力相對均衡,以激發運動中的趣味性。
競賽目的:以團隊為單位,認識龍組裝龍。
競賽規則:每組學生負責組裝一條龍;在規定時間內,最先正確組裝完成的小組獲勝;組裝過程中,隊員需協作完成,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但不直接參與組裝;組裝完成后,小組需展示組裝好的龍,由教師評價是否符合標準。
易犯錯誤:組裝龍時,學生對龍的結構和組裝方法不熟悉,導致組裝錯誤或耗時過長。
糾正方法:教師課前詳細講解示范,學生組裝時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合作,分享經驗。
(二)復習課的以賽促學
競賽形式:競速課課賽、競規課課賽、反應速度賽、音樂節奏賽、變換位置賽。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競賽,樹立以賽為導向,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將教學融于競賽,形成在賽中學、以賽促學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各種技戰術的比賽融會貫通地、高質量地掌握運動技戰術,以激烈的比賽激發學生對勝利的渴望。
1.競速課課賽 競賽目的:競速比快
競賽規則:每組學生完成指定的舞龍動作或套路。規定距離或規定動作計時競速。如有錯誤動作,計時加10秒。累計用時少者獲勝。
易犯錯誤:為追求速度,忽略動作規范性,出現錯誤動作。
糾正方法:競賽前復習示范 動作要點,強調規范性,競賽中 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2.競規課課賽競賽目的:競規比好。
競賽規則:每組學生完成指定的舞龍動作或套路。教師與非競賽組隊長為評委根據動作的準確性、規范性和流暢性進行評分,得分高者勝出。
易犯錯誤:學生對動作準確性等把握不足,出現動作變形、節奏不一致、配合不默契等現象。
糾正方法:教師講解評分標準,進行慢動作示范,組織學生練習和互評,模擬評分。
3.反應速度賽
競賽目的:提高學生對指令的反應速度和執行能力。
競賽規則:每組學生隨機說出一種穿越的方法 (如穿5把)形成指令,根據指令完成相應動作。如有錯誤動作,計時加10秒。累計用時少者獲勝。
易犯錯誤:學生對指令反應慢,或因緊張動作失誤,延長完成時間。
糾正方法:通過訓練提高反應能力,競賽前模擬練習,緩解緊張情緒。
4.音樂節奏賽
競賽目的:提高音樂節奏感。
競賽規則:每組學生在音樂伴奏下完成舞龍動作。教師與非競賽組隊長為評委根據動作的節奏感、幅度、團隊協作性進行評分,得分高者勝出。
易犯錯誤:動作與音樂節奏不匹配,節奏感不強。
糾正方法:平時練習培養節奏感,選合適音樂,競賽前提醒調整節奏。
5.變換位置賽
競賽目的:提高學生在不同位置變換中的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
競賽規則:通過抽簽的形式指定兩名隊員交換位置(例如9號龍尾和5把交換位置)。教師與非競賽組隊長為評委根據動作的準確性、規范性和流暢性進行評分,得分高者勝出。
易犯錯誤:位置變換時配合不默契、動作不連貫、位置錯亂。
糾正方法:熟悉不同位置動作,競賽中加強溝通配合,錯誤時及時暫停調整。
(三)專項提高課的以賽代練
競賽形式:舞龍耐力賽、抽簽技巧賽、障礙穿越賽。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在“真實或接近真實比賽”的情境下,更好地掌握該項運動的“真技術”和“活戰術”。
1.舞龍耐力賽
競賽目的:提高學生的耐力和持續表現能力。
競賽規則:每組學生完成一段較長時間的舞龍表演。教師與非競賽組隊長為評委根據動作的準確性、規范性和流暢性進行評分,得分高者勝出。
易犯錯誤:長時間表演中動作變形、力量不足、協調性下降。
糾正方法:耐力訓練提高素質,合理安排表演時長,競賽中相互鼓勵支持。
2.抽簽技巧賽
競賽目的:提高學生即時編排能力和舞龍動作的熟練度。
競賽規則:賽前準備多個簽牌,每個簽牌對應一套舞龍動作組合。學生每組抽簽決定需展示的動作組合,根據抽簽結果進行即時編排和表演。教師與非競賽組隊長為評委根據動作的準確性、規范性和流暢性進行評分,得分高者勝出。
易犯錯誤:學生對抽簽動作組合不熟悉,即時編排表演時銜接不自然、表現力不足。
糾正方法:全面掌握舞龍動作,練習不同組合,培養團隊協作溝通能力。
3.障礙穿越賽
競賽目的:提高學生在復雜環境中的舞龍技巧和團隊協作能力。
競賽規則:在場地設置多種障礙,如需要繞、跳、鉆的樁柱等。每組學生控制舞龍穿越障礙。根據障礙類型完成相應動作。如有錯誤動作或觸碰樁柱如實記錄,計時加10秒。累計用時少者獲勝。
易犯錯誤:穿越障礙時碰撞障礙物、動作不流暢、配合不默契。
糾正方法:熟悉障礙和穿越方法,練習時保持冷靜配合,出現碰撞及時調整。
(四)綜合練習課的以賽帶練
競賽形式:創意編排賽、團隊協作挑戰賽。
設計意圖:提升技術的應用場景轉化,對文化的感知和創新性。
1.創意編排賽
競賽目的: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設計新穎的舞龍動作和套路。
競賽規則:每組學生設計一套有創意動作的舞龍套路。動作應結合舞龍的基本技巧,同時展現獨特的創意和藝術表現力。教師與非競賽組隊長為評委,根據動作的創意性、難度和整體表現進行評分,得分高者勝出。創意編排賽可以結合音樂節奏賽,增加比賽的觀賞性。
易犯錯誤:創意動作難度過高或與基本技巧結合不緊密,表演缺乏連貫性和藝術性。
糾正方法:引導學生從簡單創意人手,教師指導完善創意,組織展示互評。
2.團隊協作挑戰賽
競賽目的:通過復雜的團隊協作任務,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競賽規則:每組學生完成一系列需要高度協作的舞龍任務(如多人協作完成復雜動作)。任務設計應強調團隊協作和溝通。教師與非競賽組隊長為評委,根據團隊的協作能力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分,得分高者勝出。
易犯錯誤:團隊成員職責不明確、溝通不暢、協作不力。
糾正方法: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團隊協作訓練,教師引導提示。
(五)考核課的以賽評練
競賽形式:綜合能力賽。
設計意圖:通過最終的檢驗考核,讓學生通過綜合性的比賽,再次回顧總結所學內容,反饋檢驗學習成果,融會貫通地運用所學的運動技戰術享受比賽、體驗成功等。
競賽目的:綜合評估學生的舞龍知識、動作準確性和團隊協作能力。
競賽規則:學生分組,從組裝龍開始,每組完成一套完整的舞龍表演。比賽內容包括舞龍的組裝速度、基本動作規格、演練水平和舞龍知識答題等。教師與非競賽組隊長為評委,根據動作標準、創意性、團隊協作和整體表現進行評分,得分高者勝出。
易犯錯誤:學生可能會因緊張而出現動作失誤、團隊配合不默契、發揮失常等情況。
糾正方法:考核前組織幾次模擬考核,讓學生熟悉流程,緩解緊張情緒;教師進行心理輔導,鼓勵學生正常發揮;強調團隊協作,在團隊內部分工明確,相互支持。
(六)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以賽促練
競賽形式:舞龍擂臺賽。
設計意圖:通過自定并隨時調整游戲競賽規則、自選活動競賽場地、自行決定如何合理分組、自主決定競賽時間和比賽輪次、自己決定裁判的人選等,在非體育課的時間內創造激烈的競賽環境,激發學生好奇心及求勝欲,提升學生的團隊組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達到以賽促練的效果。
競賽目的:通過擂臺賽形式,激發學生主動練習的積極性,突出速度和技巧的結合。
競賽規則:在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設置舞龍擂臺賽。學生可以自由組隊,每隊完成指定的舞龍動作。記錄每隊完成動作的時間,同時確保動作的規范性和流暢性。設立“擂主”,每次或每周評選出速度最快且動作規范的隊伍為“擂主”。鼓勵其他隊伍挑戰“擂主”,挑戰成功則成為新的“擂主”。

易犯錯誤:為了追求速度和技巧,學生可能會忽略動作的規范性,出現錯誤動作;或者在挑戰過程中過于關注勝負,導致情緒波動影響發揮。
糾正方法:在擂臺賽前強調動作規范性的重要性,教師進行動作示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鼓勵他們享受比賽過程;安排專門的學生裁判或組長進行監督和指導,及時糾正錯誤動作,維持比賽秩序。
(七)注意事項
1.明確不同類型課程教學目的。結合場地器材及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例如新授課的目的旨在激發學生興趣,引人“課課賽”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時應采用先合后分的形式,強調學生紀律性,但隨著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和團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注意適當放權。
2.注意團隊領導者的培養。通過選舉團隊隊長,擔任起組織訓練、人員調整、調動競賽情緒等任務,培養學生體育品行,鍛煉團隊配合能力及組織能力等。
3.通過不同形式的競賽,在競賽中樹立集體榮譽感,倡導互相學習、不恥下問的學習氛圍,避免惡性競爭。
4.注意教賽結合與精講多練。讓學生在競賽和練習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使之更主動地投入體育課的學習當中。
5.注意檢查器械,注意學生安全。在動作學習初期,泛化階段可采用競爭和對抗強度較小的競賽形式,隨著學生水平的提高、規則意識的增強,他們具備了良好的保護他人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在做好運動器械設施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競賽激烈性。
三、結語
“舞龍課課賽”是“專項技能課課賽”新課程理念教學改革的具體舉措,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中“教會、勤練、常賽”的新課程理念,通過模擬不同教學場景下的教學特點,提出具體開展路徑與方法,以期為表現類項目和團隊配合類項目“課課賽”的開展拋磚引玉?!罢n課賽”作為全面實現“全體學生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運動技能”的重要契機和突破口,對舞龍運動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訊作者:邱麗玲(1.首都體育學院武術與表演學院 100191)(2.首都體育學院體醫融合創新中心 100191)(3.北京市第四中學 100009)(4.北京十二中附屬實驗小學 100071)(E-mail:qiuliling@cupe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