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圍繞“科技是國之利器”這一重要論斷,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攻克核心技術、搶占創新主動權的重要講話。人工智能使人類歷史邁入了新的階段,提升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一直是教學改革有待突破的重點與難點,如何將思政課的理論與現實有機結合,創新教學模式是破解這一難點的關鍵,也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有效破解思政課教學難題,實現精準育人,已然成為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數智技術是人工智能的數字化應用,數智時代的到來也[2]為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0積極探索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創新,推進標準化的思政課教學向個性化、精準化教學全面轉型,以精準化教學引爆思政課課堂革命,是時代發展的現實之需和必然之趨,能有效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也為高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創新的意義與主要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3這為我國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也為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創新提供了重要指引。
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創新的意義。第一,驅動高校思政課向精準化教學的改156
革與創新。數智技術所具有的高超算力、人機之間相互協同的特點,使其具有深度學習的功能,這種自帶學習功能的機器人“教師”能在思政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教學朝著精準化模式演進。第二,助力大學生學習向精準化方式轉化。推進高校思政課精準化學習方式的躍遷。大學階段的學習側重于對學生的個性與自主、能力與責任的培養。精準化教學模式通過精準化的學習需求定位、精準化的思政課教學資源推送等獲得學生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三,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有利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和教學質量。數智技術賦能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可實現課程內容、教授方式、資源獲取、實時評價等方面的精準化、智能化,從[4]
而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實效 。
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創新應堅持的主要原則有三個方面。第一,學科性與整體性相結合原則。利用數智技術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將逐步轉變為一種多方位、多層次的精準化、智能化的動態系統,實現了傳統思政課教學體系由單一型轉變為多學科、復合型模式。邏輯分析、數據采集方式、精準化教學方式等都得到相應強化,各學科之間的協調性和整合性將進一步提高。第二,針對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原則。結合學生的專業深造與學術研究特點,數智技術可有效挖掘和深入分析思政教育實踐中催生的各種數字化信息,通過對信息中產生的文字、音頻、視頻等進行提取和適配,了解教學主客體之間的需求,以此形成數據整合,找到與之相適應的精準化教學方案,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第三,能動性與規律性相結合原則。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創新既要依托數智技術優勢,充分發揮思政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對現有的云服務、智慧系統等應用進行數據挖掘,驅動數智技術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深度融合,也應遵循思政課的客觀規律,把握好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內生邏輯和普遍規律,以此形成功能互補、互為支撐的共生發展路徑。
二、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創新的具體路徑
知識和技術的碰撞與融合應體現在教育過程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等全過程。如何使數智技術的優勢體現在思政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并真正將智能時代的理念嵌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數智技術賦能精準設計與定制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首先,數智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精準優化,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基于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邏輯思維能力,利用數智技術捕捉歷史人物的個性化表征,強化價值觀培養及人生觀塑造,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陣地,實現思政課教學資源的有效挖掘,這種從個體敘事中演繹出的更真實、立體的微視角,有利于教學內容持續生成,定制個性化教學資源。其次,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數智技術賦能教育內容的智能生成,利用算法等數智技術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等進行分析,根據學情精準挖掘課堂教學重點和難點,實現教育內容的精準滴灌,精心挑選符合個人學習特點的教學資源,有效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數智技術通過分析學生行為模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偏好和困難點,有針對性地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最后,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基礎有針對性地對課程內容進行編排與設計,以跨模態生成技術將思政課教學各階段和全過程動態呈現,刺激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使學生獲得立體化、動態化思想政治教育體驗,增強其對思政理論的認同以及對具體實踐的感知,引發情感共鳴,增強思想的感染力和引導力。
第二,數智技術助力實現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方式。首先,數智技術驅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革新,虛擬現實雙向融合,營造線上線下一體的精準化教學空間,實現思政教學場景的變革。數智技術所構建的“沉浸式”教學場景,塑造可感知、可體驗的教學氛圍,能對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造成多感官沖擊,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基于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表現,提前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并智能化地形成相應措施和學習指導,助力學生深入掌握理論知識,提升學習獲得感。其次,數智技術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進課堂。教育基地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教學資源,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特定的歷史遺產,能獲得艱苦奮斗的力量之源。利用數智技術可將各種思政教育基地資源數字化,使學生在思政課堂獲得感官動態體驗,突破傳統教學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激發學生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最后,教師利用數智技術精準把控整個教學過程,數智技術助力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實時調整,便于思政課精準教學的學習跟蹤與預測,通過對課件、教案、案例等資料的優化組合,并與學生自身專業特點相匹配,有效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與有效性,從而更好地兼顧各階段教學目標的連續性與階段性。
第三,數智技術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的精準反饋。一方面,教師可利用數智技術捕捉學生聽講時的表情、語言、動作等狀態,全方位實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與行動變化,并形成智能化、可視化數據,再根據相關數據的直觀性建模,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積極性等進行全過程評價,最終實現全過程教學評價的動態化。另一方面,利用數智技術助力教學評價由傳統的靜態向個性化、立體化的動態轉變,通過不間斷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對大學生的心理、行為、效果等進行動態化的軌跡追蹤,并利用智能管理軟件等工具實現多方位、可持續的追蹤和監測,由事后向全過程轉變,監測異常信息,防范化解潛在風險,形成綜合性的分析評價。教師還能通過數智技術及時獲得教學效果、目標達成度等教學反饋,便于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學手段。
三、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創新的總體實施方案
利用數智技術驅動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搭建思政課精準化教學平臺,著力從課前備課、課中授課、課后評價等方面探尋思政課精準化教學的路徑,使數智技術助益精準備課、精準授課、精準評價等多個環節。
第一,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應在課前階段做到精準備課,并在課中階段做到精準授課,數智技術助力增強高校思政課教育效能。首先,應奠定認知基礎。運用數智模型技術,創建思政課數智教學資源備課空間,通過數智技術提升內容的新穎性與吸引力,在整合數據的基礎上,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為導向,有利于教師將理論講深、講透。其次,教師應在課中階段做到精準授課,有效提升學生的情感培育能力。利用數智技術打造數字化課堂,使授課內容從純文本拓展到視覺、聽覺等多種形式,以數智技術打造沉浸式思政課教學場景。強化教育效果,使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更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升華。數智技術所構建的模擬態場景,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價值認同、情感認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塑造良好的人格、堅定理想信念。最后,助力實踐創新的轉變。利用數智技術將慘烈的戰場呈現出來,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參與歷史事件中,推動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跨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共同戰斗,并全方位采集實踐活動的數據信息,依據算法對數據進行篩選解析,為教師實時調控實踐活動提供支持。
第二,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應在課后階段做到精準評價。數智技術的超強算力為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評價賦能,數智技術具備多樣化的信息檢索、儲存、加密、計算等系統化功能,實現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過程評價,以更加精準的方式對教師教學效果進行精準把脈,通過數智圖譜的不斷優化,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精準反饋。首先,通過數智技術精準獲取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需求等學情信息,對其進行精準測算,智能分析學生的狀態和情緒變化等,生成對學生的科學化評價。其次,借助思政課智慧輔助管理系統,實現思政課教學評價反饋的實時化,捕捉學生在思政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生理、心理以及行為特征等,對學生的頭像、表情、動作等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從而形成精準畫像。最后,結合定性和定量評價的科學方法,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優化教學設計、內容和策略,以人才培養質量的相關要求為重要參考,確立高校思政課評價體系,精確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出勤率、任務完成情況等,有利于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短板,并找尋到相關數據的分布規律,隨時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設計,提升教學效果。
第三,完善數智化教學系統,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管理系統建設。教學管理系統是集數據、算法、算力于一體的綜合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多元資源、多元信息的整合與共享以及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跟蹤、記錄和分析,有助于實現數據資源、案例資源等教學資源的一體化建設,對教師教學全過程進行追蹤,全面掌握大學生學習的整體情況,向數字中臺提供數據,實現全域共建共享數
據庫,并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全方位、精準化分析,為進一步優化設計課程、實施課程等創造重要的基礎條件,這些信息數據還能為教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數智化智能教學系統還能構建協同教育生態,打破信息孤島,家校可實現深度聯結,家長端能實時查看課堂片段與學情地圖。數智技術還能實現跨部門高效協作,數據中臺打通教務、安防、后勤系統,對學生的異常行為進行AI預警[7]
并聯動相關部門協同處置等
結束語
“數智技術 + 思政教育”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高校思政課精準化教學模式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學生個性化教育發展,培養品學兼優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萬奇,生浩瑋.數智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數字能力提升的價值意蘊、主要內容和有效路徑Ⅲ].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5,44(1):86-92.
[2]劉明龍.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智慧思政建設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1.
[3]王瑩.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政課教學精準化探賾[].哈爾濱學院學報,2025,46(1):135-139.
[4]陶達,車小雯.大數據賦能高校思政課精準教學探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16):47-50.
[5]羅忠銳.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策略[].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5,16(3):171-178.
[6]湯曉莉,袁文剛.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展轉向與實踐路徑.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5,46(5):119-124.
[7]陶磊,朱唯星,李貌.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展轉向,痛點及實踐策略[江蘇高教,2022(1):108-113.
作者簡介
高佳(1983—),女,漢族,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倫理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項目“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內容一體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4E10);湖南省學位與學生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人工智能驅動研究生思政課智能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4LXBZZ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