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1世紀科技高速發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提出,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創新創業教育與產教融合發展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創業環境,充分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激情,促進學生能力提升[]。
在此背景下,我校以“產教融合”思想為指導,踐行深度校企合作,不斷優化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立足企業與行業標準,優化課程群建設,持續推進教學改革項目,組織雙創導師入校開展實訓課程,培養優秀教學團隊,把創新創業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專業建設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我校創新創業教育和產教融合模式取得的成果
自建校以來,我校一直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成才”的辦學理念,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重點發展路線。自2017年至今,通過多渠道、多方式不斷踐行創新創業教育和產教融合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實踐效果
一是解決了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脫節的問題。我校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實現傳統國貿和跨境電商的科學結合,在行業精準培養輸送人才方面獲得良好口碑。河北格潤蘭特、石家莊利好服飾、天波工貿等多家企業反饋,我校應屆畢業生綜合素質較高,交流溝通能力和動手能力強,是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是提升了創新創業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2]。首先,通過產教融合課程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激發其創業激情。本專業課程設置創業基礎素養、企業行業認知、就業創業政策解讀及專創融合等多門課程,內容豐富。其次,組織優秀畢業生廣泛宣傳,將榜樣的力量傳播開來,增強在校學生的認同感,提升其創業素養,增強創新創業的激情與勇氣。最后,開展“企業家進課堂”活動,邀請成功企業家講述成功經驗,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掌握精益的創業方法,激勵學生參加創業實踐。
三是提升了專業對口就業率。通過深度校企合作和產學育人項目的執行,為學生提供到石家莊、北京等地企業實習的機會,促進學生在優質電商公司和外貿企業的高質量就業。項目執行以來,在提高學生專業對口就業率的同時,學部畢業生就業率穩步提升。2020—2023屆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81. 76% 、 92.31% 、 88.66% 和91. 84% 。
四是大學生實踐能力顯著提升[3。2023 年1月到7月,國貿專業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社恐在打團”在數據分析實戰賽河北省省賽中獲得一等獎(第一名)、國賽中取得二等獎。“夢之321”團隊在常規賽賽道中獲得河北省省賽二等獎。實戰賽道阿里國際站運營比賽中,“高唱國際歌”團隊獲得河北省省賽最佳創業獎;實戰賽道產教融合BUC比賽中,“promugle”團隊的“匯華對角巷”項目獲得河北省最佳創業獎。
五是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我校近年來持續實施的創新創業教育和產教融合模式促進了學生成功創業。目前,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18—2021屆畢業生中均有畢業生成功創業,涉及內貿公司、外貿公司、文化旅游公司和跨境電商等不同領域。
(二)建設經驗
自2017年起,針對國貿專業,持續不斷地踐行創新創業教育與產教融合發展,對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培養及實習實訓等方面進行了持續性研究,我校國貿專業建設經驗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內容。
一是與時俱進地改進了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與清華大學國家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研究院和他拍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項目的實施,在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植入了包括跨境電商店鋪設計與裝修、阿里國際站產品發布、產品關鍵詞篩選與優化、P4P運營、網絡營銷、搜索引擎優化、店鋪診斷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為主要內容的課程群;通過與創富藍海企業聯盟合作,增加了有關專業認知、崗位職責、營銷技巧、單證處理、商務談判和線下展會等貿易實務課程??缇畴娚毯蛧Q實務課程采用企業講師進課堂的方式開展,課上,大學生和企業精英零距離接觸溝通,從企業精英的分享中汲取豐富經驗,助力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大賽乃至未來就業與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除在課程群建設中引入創新創業基礎課之外,積極開展專創融合的教學模式,理論結合實踐,把創新創業思想、創新創業方法和創新創業實踐融合到專業課教學全過程中[4]。
三是形成了“職業規劃 + 認識實習 + 課程實訓 + 資格認證 + 就業雙選”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各學期有培養、培養中有遞進、實施中看效果、憑效果做反思”。在人才培養模式中,通過不斷推進我校與業界機構、企業的跨境電商聯合培養合作項目,實現傳統貿易實訓課和跨境電商課程的科學結合,為行業精準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打造了教師能力提升平臺。充分利用清華大學國家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研究院的人才培養體系與北京他拍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富藍海企業聯盟的企業群資源,連續5年安排骨干教師到優質電商公司參觀體驗、交流研討和掛職鍛煉,把企業真實案例引入課堂,進一步提高授課教師的實踐技能,為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學師資提供了實踐模式參考。
五是實現了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成果轉化,助力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國貿專業建設團隊成員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跨境電商等方向做了數據積累和案例沉淀,2018年,成功立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跨境電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融合模式探索》,并順利結項。2019年,立項的校級重點教學改革項目、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校企合作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也已成功結項。2023年,電子商務課程被評為校級一流創新創業課程。另外,該專業團隊成員還參與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4項,發表專業建設相關論文3篇,專業團隊科研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實踐路徑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谖倚6嗄陮嵺`經驗,創新創業教育和產教融合模式的實踐路徑總結如下:
一是深化專業教學改革。主要包括團隊組建、前期準備和項目執行三個階段。首先,團隊組建階段。主要對項目目標、項目結構框架有明確的認識,通過合理的人員選用和配置,做到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并加強團隊合作。其次,前期準備階段。與校企合作單位對接,把握企業及行業用人標準,理解教學計劃設計思路,完成課程調整并修訂教學計劃,對接企業講師入校事宜,開展跨境電商四門實訓課程和傳統貿易實務課程群建設工作。最后,執行階段。項目團隊全程跟蹤學生實訓情況,遇到問題及時解決。與企業聯合推進企業講師進入課堂,開展實訓課程授課,對接企業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把控企業實訓課和學生企業實習效果。
二是產教協同育人,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校企合作方面,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計劃,保證培養質量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重點突出深化產學研結合,持續強化實習,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實施因材施教,增加實習時間,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突出“專業”與“創”的結合,在“創”的教學中增設“創”的[7]環節,提高“創”的能力 0
三是推進教師掛職鍛煉,提升教師實戰能力。與本地企業創富藍海和北京樂博創公司緊密合作,搭建產學合作平臺,共同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和實踐活動。學校注重在創業導師引進和實踐平臺建設方面實施對接合作,實現校企資源的開放共享、合作共贏。另外,合作公司積極為高校教師提供進入企業參觀體驗、交流研討和掛職鍛煉的機會,提升教師實戰能力,以適應產教融合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三、創新創業教育和產教融合的創新點和亮點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落實現有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建立“職業規劃(第一學年)+認識實習(第二學年)+課程實訓(第三、四學年)+資格認證(第四學年)+就業雙選(第四學年)”模式,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方向”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為行業精準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提供有力支持。針對2018—2023屆國貿專業學生開展,把傳統貿易和跨境電商科學結合,突出“各學年有培養、培養中有遞進、實施中看效果、憑效果做反思”,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二)與優質企業合作協同育人
一是明確掌握行業人才需求標準和核心能力要求。采用符合市場人才需求的精準培養方案,向企業輸送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操技能的人才。
二是通過優質企業的優秀講師進課堂,學生可以接觸真實的企業案例,接觸實際生產環境和市場前沿,理解企業運營模式的底層邏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創業能力。
三是通過與用人單位組織雙選會,為學生提供到優質企業實習鍛煉的機會。用人單位反饋我專業畢業生基礎扎實,具備很強的實際操作技能,以及運用專業知識處理業務的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養。良好的口碑在社會和企業層面產生了正向影響。
(三)建立實踐基地,創新創業實踐模式
積極開展與政府、行業、企業等多個主體的合作,包括共建基地、共研技術、培養人才等。讓資源共建共享,讓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形成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與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校企合作、產學融合育人過程中,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采用“工程”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企業中實現“創業”[8]。學生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到公司的運營管理、運行機制和管理形式等,深度了解實務運行的底層邏輯,增強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錯誤,從而提高了創業的成功率。
(四)解決專業人才相對短缺的問題
產教融合培養符合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的具有實戰性的專業人才,讓人才的供需鏈和需求鏈都能跟上,把人才培養、科技服務和資源分享相融合,提高了人才培養的品質,提高了專業對口就業率,助力解決新形勢下應用型專業人才短缺,尤其是高質量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短缺的現實問題。
結束語
創新創業教育與產教融合是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實際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總結了近6年來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持續開展深度校企合作,不斷踐行創新創業教育和產教融合發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歷程,供相關專業和高校借鑒參考。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在反思今后的持續建設計劃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未來,將依據課程體系建設完成基于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訓實驗室的構建,以期實現更高層次、更高素質、更具競爭力的創新創業型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建設和其他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宋艷蘋,趙曉東.基于產教、專創雙融合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業與保障,2023(9):178-180.
[2]王玉芳,高華明.產教融合視角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4(04):15-18.
[3]張艷超.產教融合背景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雙創教育實踐研究[].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3(7):54-57.
[4]柏文靜.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策略分析[].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1,30(5):55-57.
[5]宮潔,趙菲,李林林.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科技風,2022,28(5):13-15.
[6]劉里琳.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路徑研究.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24):72-74.
[7]劉巧芝.高職院校“三階四進兩循環”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創新與創業教育,2023,14(3):105-109.
[8]王彥飛.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和路徑分析川].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4):58-60.
作者簡介
米彥香(1977—),女,漢族,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及國際貿易。
路英英(1979—),女,漢族,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