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因其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資源豐富等特點,廣泛地影響了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習習慣、信息獲取及社交模式,因而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產生了深刻影響。然而,伴隨著新媒體逐漸走向多元、創新、融合的趨勢,其以微信、微博、短視頻等為載體,既為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帶來挑戰,也創造了發展機遇。在新媒體視角下,如何高效地加強學風建設,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研究以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為例,旨在探討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加強學風建設的有效策略,深入分析新媒體對學風建設的重要影響,并提出有針對性且能應用于實踐的解決方案。以期為同類型高職院校加強學風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可學習借鑒的實踐經驗,從而提升高職院校的育人質量、涵養良好學風。在此情境下,為了豐富新媒體環境下學風建設的策略研究,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新媒體技術在加強學風建設方面的創新思路和實施路徑。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加強學風建設不僅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因素,也是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現狀與機遇
(一)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現狀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學風建設現狀一直以來都是學者的研究重點[2。優良的學風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證,關乎人才培養的質量。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面臨著高職學生學習內生動力不足、心理壓力與脆弱性凸顯、學習行為與習慣不佳等學風建設難題。以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為例,目前該校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學風建設路徑仍然存在諸多痛點、堵點。例如,如何利用新媒體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如何借助新媒體技術進一步加強與改進學風建設、如何改善高職院校傳統學風建設形式單一且互動生硬等。當前該校無法深入推進優良的學風建設,也間接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學風建設面臨的新機遇
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高職院校學風建設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化學風建設策略,有助于構建更加開放、靈活、豐富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創新思考的能力,為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基于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無縫對接,教師能夠動態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情況,為搭建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助力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3。新媒體平臺的融入,優化了課程學習過程,賦予了學風建設新的內涵和生命力。高職院校通過搭建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線上學習研討、策劃主題育人活動等方式,實現了網絡育人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
二、新媒體視域下學風建設的深入剖析
(一)新媒體在學風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在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發展迅速,新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是高職院校創新學風建設機制的關鍵變量。依托新媒體技術,高職院校優化了教育資源的信息化配置,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溝通交流及知識共享,對營造優良學風氛圍產生了積極作用和有益影響。當前,學風建設的教學內容日益數字化、智能化,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渠道多元化,學習方式也日漸碎片化、靈活化,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各類學習需求。高職院校學生考核評價體系不再墨守成規,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個人發展潛力。部分高職院校創新學風建設機制,搭建專屬新媒體學習平臺,完善學生考核評價機制,構建學生個性化學習路徑,將學風建設融入日常,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了正面積極的影響。
(二)新媒體融入學風建設的價值意蘊
新媒體技術具有互動性、時效性和廣泛性等特點,因此在傳播信息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對推動和加強優良的學風建設大有裨益。優良的學風建設注重傳授知識與培養專業技能,同時也重視融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4。結合最新實踐與研究,我們發現,新媒體融入學風建設時,存在媒體信息過載、網絡安全存疑、互動過多影響專注力等問題。塑造大學生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學風建設要加強信息篩選,避免無效內容干擾學生的正常學習。同時,建立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確保學生信息安全,優化新媒體網絡學習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素養和自律意識,引導學生明確學習規劃,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
(三)新媒體在學風建設中的路徑探究
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應用與成熟,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高職院校提供了更多創新的教學和管理手段5。新媒體在教學資源整合、學習方式創新和學習效果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沉浸式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專業知識;利用數據分析,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成績和興趣等多維度信息進行綜合評估,有利于實現個性化教學。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有必要探索學風建設新路徑,以推進學生工作的開展。眾所周知,面對面的傳統教育模式已不適用于當下信息化時代的嚴格要求,為更好地適應當代高等教育的發展需求,應當將傳統面授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利用新媒體技術將課堂延伸至網絡空間,在信息化教學、網絡資源建設、新媒體傳播等方面持續發力,激勵學生自主自發地開展學習,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整合新媒體資源,優化網絡環境,創新教學模式,逐步激發學校在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優良學風建設的各項潛力。
三、新媒體視域下學風建設的策略研究
本文以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為研究樣本,深入剖析新媒體視域下學風建設的實際現狀與發展潛力,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可執行、可落地的學風建設策略,創新學風建設機制,優化學風建設策略,有效改善學習風氣,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一)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學風建設教育
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打造校園文化育人載體,提高學風建設質量,進行學風宣傳與教育引導。通過制作富有創意的短視頻、圖文推送等形式,讓良好的學習風氣深入人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定期舉辦線上學風講座、交流研討會、21天打卡活動等,邀請行業專家、優秀學生代表在網絡平臺分享學習經驗,進一步擴大學風建設的影響力,形成進取、嚴謹和創新的學習環境。
(二)引入新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管理
新媒體技術的引入為高職院校的教學與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專任教師要不斷提升信息素養,融合運用新媒體,將扎實的學識和信息技術結合[。開展新媒體技術培訓,利用好在線教學平臺、學習管理系統,實現課堂互動、作業提交及成績查詢等功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加強高職院校第一課堂管理,推進勤奮進取的學風教育]。通過搭建學生事務管理系統,可以實時記錄學生的出勤、成績和獎懲等信息,便于學院對學生的學風狀況進行動態監控和管理。
(三)創新新媒體環境下的學風測評機制
在新媒體環境下有序開展學風建設,創新學風測評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構建學風評價與激勵機制,設計開發學業預警系統與評獎評優系統,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價、能力測評等方式,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態、行為習慣和學習成果等。在入學到畢業的學習周期內,設置關鍵教育節點,結合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多元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滿足社會需求,將學風建設融入學生日常。
(四)制訂新媒體視域下的學風建設方案
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自身改革發展及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與保障,發揮著新媒體促學作用,亟需制訂新媒體視域下的學風建設方案。一是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二是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借助新媒體手段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具有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三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師生積極參與新媒體應用實踐,提高學風建設水平。通過實施以上策略,營造高職院校積極向上、求實創新的學習氛圍,為優良學風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五)打造優良學風建設專屬的新媒體矩陣
高職院校要靈活運用新媒體平臺,推廣優秀學生事跡,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學習動力。學校可以結合校情學情,打造具有學校品牌特色的學風建設專屬新媒體平臺。具體舉措表現為:加強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培訓,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資源共享與互補;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倡導勤奮學習、深入研究的學風,為學校各項事業的穩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加強對新媒體平臺的運營管理,確保學風建設各項信息的準確性、覆蓋面和傳播力,為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持續提供不竭動力。
(六)構建新媒體融合學風建設長效機制
構建高職院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互動功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增強學習內驅力。注重提升新媒體資源質量,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緊密結合學生關注的熱點,定期發布學習資源、組織學風主題活動、展示優秀學生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構建以門戶網站、公眾號、視頻號、抖音、學習通和教務學工系統為主體的新媒體平臺矩陣,常態化推送思政微課堂、理論科普知識、技術技能比賽及職業生涯規劃等資源,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與職業規劃,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七)形成別具一格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
以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為例,該校充分利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和“超星學習通”等新媒體平臺,打造“13334”學風建設工作機制,即“一個體系、三張清單、三個群體、三個機制、四大工程”。以構建一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為核心,以聚焦“學業、畢業、就業”三張清單為抓手,以關注“學業困難、經濟困難、心理困難”三個群體為重點,以健全“教與學協同、輔導員‘三進’、常態化專項整治”三個機制為保障,實施“思想鑄魂、管理提質、素質強基、品牌創優”四大工程,逐步推動形成一批富有學院特色的學風建設工作案例。
結束語
本文通過深入剖析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現狀,強調了新媒體作為一種創新手段,融入學風建設已成趨勢,同時也是推動學校教育改革與學生發展的重要動力。新媒體視域下,優良學風建設對于學生成長成才具有積極的正向引導作用。高職院校要通過加強課程思政與教學資源建設,融合新媒體技術的優勢,進一步完善學風建設的實施策略,建立健全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形成“目標引領一多元協同一閉環管控一特色發展”的立體化學風建設生態,切實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程銀.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員在引領班級學風建設方面的作用探析.經濟研究導刊,2021(2):85-88.
[2]張彬.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學風建設實踐探索:以哈爾濱工程大學輔導員指尖課堂系列推送為例[].大學,2025(4):167-170.
[3]趙云龍.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風建設具體策略探究[].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9):63-65.
[4]倫默如.“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優良學風建設的新媒體宣傳策略[].傳播與版權,2024(9):96-98.
[5]孫可迅.新媒體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的研究[J].才智,2024(8):133-136.
[6]李霞.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風建設路徑分析:基于優勢視角[Ⅲ].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0):170-172.
[7]劉佳欣,王金鳳.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加強學風建設的路徑分析[].知識窗(教師版),2022(8):87-89.
[8]羅永珍.基于新媒體的高校學風建設研究[傳播與版權,2021(4):104-106.
作者簡介
姚姝(1991—),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研究實習員,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新媒體運營研究,學生工作研究,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2023年度校級課題“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加強學風建設策略研究—一以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為例”成果(項目編號:2023KYC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