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治軍,痛罵粱興初罵出“萬歲軍”美名
黨史、軍史學界公認,在人民解放軍十大開國元帥中,彭德懷是打硬仗、打惡仗、打苦仗、打大仗最多的一位將軍。而建國之初的抗美援朝戰爭,不但使他位于世界最著名軍事統帥的行列,也給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從嚴治軍的思考。
三十八軍是四野的“王牌軍”,入朝頭一仗,由于情報有誤,未能及時拿下熙川,使彭德懷殲敵3個整師的計劃功虧一簣。戰役總結時,彭德懷暴怒地瞪著軍長梁興初大罵:“都說你梁大牙是鐵匠出身,是一員虎將,我彭德懷還沒領教過,什么虎將,我看是鼠將!”
梁興初17歲當紅軍,從戰士到軍長,經常聽到的是總部首長的嘉獎,“常勝將軍”的贊譽。不料入朝頭一仗,卻被彭總當眾痛斥,自尊心受到極大挫傷。他試圖辯解:“下面情況摸得不準……”“你他娘的臨戰怯陣”彭德懷不容分說,打斷了粱興初的話。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忙緩和氣氛:“三十八軍還是主力嘛,來日方長……”彭德懷大手一揮,不屑一顧:“什么主力﹖主力個鳥!”粱興初受不住了,他兩腿發抖,不由自主迸出一句:“不要罵嘛……”彭德懷一聽,如火添油,大怒:“不要罵﹖老子就是要罵你延誤戰機,按律當斬罵你算是客氣的嘍……我彭德懷別的本事沒有,斬馬謖的本事還是有的”粱興初再也不敢吭氣。
點將不如激將。二次戰役中,三十八軍決心“洗清一次戰役作戰不力的恥辱”,頑強阻擊數倍于己的敵人,為二次戰役殲滅敵軍主力起到決定性作用,彭德懷親筆在嘉獎電末尾添加六個大字:“三十八軍萬歲”粱興初接電,熱淚盈眶,全軍上下士氣大振。從此,三十八軍作為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惟一的“萬歲軍”而揚威全軍,名震中外。
鐵面直腸,吼向周恩來 感受總理寬容,自責愧疚
1950年10月至1951年1月,彭德懷率志愿軍3個月內三戰三捷,不僅恢復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全部國土,而且解放漢城將美、李軍逐至三七線(水原一線)。立足未穩,美八軍司令官李奇微窺破志愿軍戰線過長、補給艱難的弱點,集中多兵種23萬人,突然發動全線進攻。志愿軍不及整補,被迫迎戰。雙方傷亡慘重,勢成膠著。糧食、彈藥上不來,傷員運不下去,彭德懷心急如焚,匆匆回國。
2月25日,周恩來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開軍委擴大會,討論如何迅速解決志愿軍面臨的各種困難。會議開始,周恩來先請彭總介紹前方情況和對后方工作的要求。彭德懷板著面孔不看周恩來,陰郁的目光依次從與會者身上掃過。會場內頓時鴉雀無聲,彭德懷脾氣大,發起火來,百無禁忌,全軍聞名。果然,彭德懷情緒激動,言辭激烈,說到酣處,索性把寫好的發言提綱扔到一邊。當有人強調國內也有許多困難時,他頃刻間被激怒,“霍”地站起來,怒目圓睜,聲色俱厲:“你們去前線看看,戰士們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傷亡那么多戰士,他們為誰犧牲﹖為誰流血﹖沖鋒陷陣總要有彈藥吧﹖連彈藥也供應不上去,你們干什么吃呢﹖”想到冰天雪地里凍餓而死的戰士,素來愛兵如子的彭德懷眼圈紅了,會議不歡而散。
當晚,周恩來趕去看望彭德懷:“彭總,還在生氣呀﹖”彭德懷沉默片刻,內疚地說:“總理,我這個人脾氣丑,腸子沒那么多彎彎,火氣一上來,管他什么場合也敢放炮。”周恩來微笑點頭。20年風雨同舟,他對彭大將軍的個性、脾氣了如指掌,深知這個又倔、又犟的“老牛筋”耿直爽快,心地坦蕩,嘴上沒個崗哨,發起火來,天王老子也敢罵。他沒有埋怨彭德懷一句,而是耐心解釋,娓娓道來,從國家全局面臨的困難,講到總參、總政、總后的困難;從軍委的措施講到各總部的努力……當講到國家財政收入60%以上都用到抗美援朝時,彭德懷動容了。
隨即,周恩來連日主持召開軍委會議,就彭德懷提出的問題逐項落實到人,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全部處理完了,他才懇切地望著彭德懷:“老總啊,你看這樣解決落實可以嗎﹖”
彭德懷的火氣早消了:“我代表前方的戰士們感謝大家。”此后國內各軍區部隊輪番入朝作戰,各種武器裝備源源不斷運往前線,打不爛、炸不垮的鋼鐵運輸線迅速建成。彭德懷后來多次說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60%至70%應歸功于后勤。”這當然指的是整個國家后方對前線的支援。
剛直不阿,諍諫毛澤東 鑄就“彭剛直”英名
1958年,“大躍進”狂飚席卷全國。
l959年7月,彭德懷面如鐵錠,氣沖沖地上了廬山。早在家鄉烏石調查時,鄉親們便懇求:“你給毛主席捎個話,讓他老人家拿出個章法來”在平江召集老紅軍、老赤衛隊員座談時,老紅軍黃杜芳遞給他一首詩:“谷灑地,薯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請為人民鼓與呼。”
彭德懷曾自號“彭剛直”,當著毛澤東的面也直來直去。廬山會議上有人說到1958年全國土法煉鐵,地方已補貼20余億元,國家還要補貼20余億元。彭德懷當即插話:“這個數字好大,比一年的國防費開支還多。用這筆錢去買消費物資,把它堆起來,恐怕會有廬山這樣高。”毛澤東糾正:“呃,不會有這樣高。”彭德懷不退讓:“那就矮一點吧,總而言之不少!”
廬山會議上,彭德懷與毛澤東針尖對麥芒地大吵起來,并“罵”了毛澤東。
鄧小平在回顧黨的歷史時曾說道:“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是正確的,作為政治局委員,向政治局主席寫信也是正常的。盡管彭德懷同志也有缺點,但對彭德懷同志的處理是完全錯誤的。”這缺點,也許就有他的“罵”在內。
誠然,罵,未必是最好的辦法。但彭德懷的“罵”,除了為國為民,沒有一次是為一己私利。這種剛烈率直的個性特點,源于他無私無畏的坦蕩胸懷,更源于他無限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格。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現實社會里,這“罵”,是多么的彌足珍貴。
其實,彭總最后的遺言,為我們作了最好的注腳和說明:“我一生有許多缺點,愛罵人,罵錯了不少人,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對革命、對同志沒有兩手,我從沒有搞哪種陰謀。在這方面,我可以挺起胸膛,大喊百聲:我問心無愧!”
(王雪森薦自《各界》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