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氯丙醇醬油弄得人心慌慌,同時,外資企業也大舉進入,此種情況使業內人士不禁擔憂:國內醬油市場的陣地不保。
目前每年國內醬油市場規模為500萬噸,“十五”期間,我國醬油類調味品業將以10%的速度增長,整個調味品市場的容量估計將達到300億元。全球每年調味品營業額高達2180億美元,占到食品工業總額的10%左右。外資企業紛紛進入醬油市場正是看中這一巨大誘人的市場機會。
中國調味品協會的有關負責人說,斷言外資調味品沖擊國產調味品這一說法為時過早。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后,國內的醬油市場已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即以廣東海天、致美齋為主的粵產醬油,以上海淘大、家樂、老蔡為主的滬產醬油,以雀巢美極、龜甲萬、李錦記、加加、和田寬為主的外資醬油,以北京金獅、石家莊珍極、天津天立、福州民天、湖南雙鳳等區域性醬油為主的地方醬油。但是外資調味品的市場份額占有量還很有限,不足以對國產調味品構成沖擊。
據統計,全國醬油生產企業有2000多家,但真正的全國性品牌幾乎沒有。中國調味品協會的負責人解釋說,醬油靠糧食釀造,由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全國性品牌涉及到“糧食出省、出縣”的限制,也就形成了醬油的地域性,雖然地域性也是中國醬油抗衡外資醬油的武器,但是加強各企業的交流,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才是長久之計。調味品著名品牌“李錦記”老總李惠民也表示,中國調味品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要想與外資企業對抗,可以大打文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