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彥
【摘要】當今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了較多高分低能、高分低素質的“高學歷人才”,但是,我們的社會真的需要這樣的人才嗎?這就是我們培養的目標嗎?教育,到底要孕育出怎樣的人才,才算是成功的好的教育呢?還有,要如何教育才能教育出這樣的人才呢?通過對陶行知教育理論的研究,才讓我對教育的真諦有了正確的認識。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體系改革;教育理論
講到教育,常常使我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閱讀陶行知文集,常常引發我對教育制度改革源頭的探索。
先和大家探討這樣一個問題,當前社會缺什么樣的人才?或者說這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學歷?高能力?還是高品德呢?當然,大家肯定覺得是需要“三高”齊全的人才?。〉湍壳皝碚f,這樣的人才鳳毛麟角?,F在的社會普遍看重“高學歷”,很多單位招人學歷也是硬杠杠。也正是這樣的原因,造成這個社會越來越看重學歷,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培養更是一切為了考試,而忽略了能力及品德的培養,有的小孩上高中了,卻不會掃地拖地,更不用說自己洗衣服做飯了。前一陣子國人旅游的不文明現象,也讓人汗顏。因此,這樣的教育體系與制度必須改,那么怎么改呢?
一、解放孩子的天性與創造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把學生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和著名的“六大解放”,即解放頭腦,使之能想;解放雙手,使之能做;解放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嘴巴,使之能談;解放空間,使之能飛;解放時間,使之能閑。但是當前的教育情形正好相反,常聽到剛上小學的家長抱怨說孩子功課多,作業要做到很晚,睡眠時間不夠,幼小銜接沒有做好之類的,但抱怨的同時,這些個家長又要求子女參加各種興趣班,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這完全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也沒有尊重教育規律。陶行知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我們認識到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如何解放,這就要求學校減負,讓學生能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去多想、多動、多看、多說,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
二、教學生求真
1943年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論實驗基地—廣東百侯中學復校十周年的賀詞中說道“千教萬教兮,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兮,學做真人”。那么陶行知認為真人是什么人呢?陶行知提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六大目標是“康健的體魄”、“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追求真理”和人社會化的發展,這樣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是“真人”。
在教育實踐中陶行知提出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尤其是體育。因為他認為“體育為德、智二育之基本”,“有識道德而無健全之身軀,則筋骨不能勞,體膚不能餓,心意不能困,咸施夸毗之病夫,又何能運起學識道德,以樹不世之業,而為人類造莫大之福哉”。由此看出他認為健康的身體是德育、智育等幾方面教育的物質基礎,并把體育作為“真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體育鍛煉是為了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因此“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
傳統教育的另一弊端就是脫離生活實際,僅以書面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標準,陶行知極力批判傳統教育的這種死記硬背,認為這樣使人喪失了行動和創造的本能,都變成了“書呆子”,沒有實踐的過程就無法真正掌握知識,靠死記硬背的知識也是沒有用處的死知識?!靶袆邮侵袊逃拈_始,創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實踐第一的基礎上的。
陶行知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倡導科學教育,30年代提倡“科學下嫁”,就是把“科學”嫁給人民大眾,與農民“喜結良緣”?!拔覀円芽茖W變得和陽光、空氣一樣普遍,人人都能享受,這需要來一個科學下嫁運動。”使中國每個人都知道科學,并對科學產生興趣,學生當然更該具備科學的頭腦。
早在1922年,陶行知就指出“學校里有音樂,便是給學生以正當的娛樂,使學生不致在休息時間做出惡事。”1939年7月,陶行知創辦育才學校,美育活動開展更加活躍,他的美育思想又得到進一步發展,育才學校按班級開設四門基礎課外,還設置文學、音樂、戲劇、自然、繪畫、戲劇和舞蹈7個專業組,使學生普遍得到美育的熏陶,對人民群眾起到了強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陶行知“真人教育”追求的“真”是指“教”和“學”兩方面都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老師“要負學問的責任。做學問最忌的是玄想,武斷,盡信書,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之言自封”,“要極力地鍛煉學生,使他們得到觀察,質疑,假設,試驗,印證,推想,分析,會通,正確,種種能力和態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他認為知識也有真偽之別,所以不能在學問上唯書,而應該求真。
陶行知認為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讓受教育者接受、認同并內化社會規范,。他指出一個人如果不能實現社會化的發展,將是“一個悲劇”,同時呼吁把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要正確組織學生的集體生活,并通過有教育意義的集體生活使集體和個人相互作用,促進學生生活能力、創造能力等多方面發展。特別是我們國家現如今多獨生子女,盡管出臺了二胎政策,依舊不能消除很多孩子的嬌慣、自私、沒有責任心、團結協作能力較差等不良習性,因此,“集體生活”,并讓“學生自治”正是解決這一癥結的良方。
綜上所述,我覺得現如今的教育太過板正、太過拘謹、太過功利,完全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習本應該是對未知的探索,是為了掌握技能更好的學習和生活,這個過程應該是主動的、有趣味性的、有針對性的,而不是一味的坐在課堂里被灌輸著各種有可能考試被考到的內容。現如今的教育成果便是成就了很多低能力,或者低素質的高學歷“人才”。所以,不要再更多的灌輸了,還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吧!讓他們自主的去探索實踐、去研究思考、去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融入集體社會,學會做人,做真人!
【參考文獻】
[1] 劉曉波.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解析[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2(10):74.
[2]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3:608.
[3] 楊 ?河. 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研究[D]. 長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0.
[4]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2:615.
[5] 童富勇, 胡國樞. 陶行知傳——紀念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誕辰一百周年[M].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1.
[6]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1:502.
[7] 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陶行知全集(一)[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