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宏
摘要:在民辦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存在著結構不合理、缺乏穩定性和整體素質偏低的問題,使得民辦高校難以承擔起民辦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重任。因此,民辦高校應通過樹立正確觀念、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待遇、加強教師培訓等途徑,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穩定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以此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關鍵詞:教師;民辦高校;和諧校園;措施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教育部原部長周濟指出,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校更好更快發展的基本條件,和諧能夠凝聚人心、團結力量、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新時期,高校教師不僅承擔著培養人才、發展教育的重要職責,還肩負著構建和諧校園的神圣使命。
一、教師在高校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
1.學校科學發展的依靠者
教師是影響學校和諧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培源教授說過:“一所大學辦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決定因素或根本標志之一乃是這所大學的教師陣容如何。”教師作為學生的管理者和教育教學的主要實施者、推動者,是學校發展的有力支撐點,是促進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和諧校園首先要有教師的和諧。只有教師和諧發展了,學校才能和諧發展。
2.和諧校園建設的踐行者
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力軍,是樹立良好人際關系的主導者,是和諧校園活動的參與者,是和諧校園環境的保護者。因此,和諧校園建設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學生和諧人格的影響者
教育是充滿愛的事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行為操守、儀表風度等方面,教師都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和楷模。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理想、原則、信念、興致、趣味、好惡、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準則在教師的言行上取得和諧一致,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靈的火花。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學生,它不僅會影響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而且還可能影響其一生。
二、當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現狀
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有20多個年頭了,民辦高校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為民辦高等教育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當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隊伍組成結構不合理
(1)專、兼職教師比例不合理。民辦高校普遍存在著“兼職教師比例過大”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民辦高校的迅速發展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民辦高校的專職教師隊伍開始發展壯大,但總的來說兼職教師所占比例仍然偏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2)專職教師組成結構不合理。民辦高校的專職教師目前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原普通公辦高校、成人高校、軍事院校離退休教師,一部分是民辦高校辦學過程中從其培養的學生中吸納的優秀畢業生,還有一部分是近年來招聘的以碩士研究生為主的公辦高校畢業生。總體來看,民辦高校的師資結構極不合理:30歲以下青年教師占50%~70%,中青年教師(31歲至45歲)占15%左右,中老年教師(46歲至60歲)占10%左右。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寥寥無幾,碩士研究生所占比例近年來逐步上升,但本科和專科學歷人員仍占很大比重。當前,民辦高校專職教師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較小且多為離退休教師,講師和助教的比例偏高。
2.教師隊伍缺乏穩定性
民辦高校教師普遍實行聘任制,無論是兼職教師還是專職教師。這種機制在降低辦學成本以及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種專、兼結合,以聘任制為基礎的教師隊伍結構也存在不少弊端。一是隊伍穩定性差,雙方互炒魷魚的現象十分普遍,往往出現高水平的想跳槽、低水平的怕被淘汰的現象;二是限于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福利待遇及社會保障,特別是發展前景方面不如公辦院校,民辦高校一般很難吸引年富力強、教學和科研水平較高的教師前來任教。因此,民辦高校要想建立一支德才兼備、富有創新意識和熱愛民辦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還任重道遠。民辦高校現有的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退休人員中聘用的,這些教師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年齡偏大,知識更新能力較弱,身體素質較差;還有一部分是從高校聘請來的兼職教師,這些教師雖年富力強,但多數都是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民辦高校的教學工作中去,且兼職教師與民辦高校是一種臨時雇用關系,流動性極大;中青年專職教師看到民辦高校在社會認可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有很大差距,隨時都有可能“另攀高枝”。
3.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民辦高校教師來源復雜、流動性大,難以形成統一、和諧的教師隊伍,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體現在業務能力方面,一些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教學手段單一,課程設計粗糙,教學內容滯后,科研水平低下,對學生管理松懈。體現在管理水平方面,形式主義嚴重,只做表面文章,管理目標不明確,管理缺乏整體性和聯系性。體現在師德方面,一些教師缺乏奉獻精神,育人意識不強,功利主義嚴重,嚴謹治學能力不足。
三、當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現狀對和諧校園建設的影響
民辦高校進行和諧校園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培育高素質人才和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民辦高校構建和諧校園,對其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民辦高校還沒有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穩定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嚴重影響了民辦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民辦高校目前的教師隊伍難以承擔起和諧校園建設的重任,盡管不少民辦高校也采取了很多和諧校園建設的措施,但由于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導致一些有效措施難以落到實處。可以說,民辦高校教師還不能完全起到學校科學發展的依靠者、和諧校園建設的踐行者以及學生和諧人格的影響者的作用。因此,民辦高校進行和諧校園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民辦高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的舉措
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受社會大環境、學校、個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里僅從民辦高校的角度,探析其教師隊伍建設的一些措施。
1.樹立科學人才觀
民辦高校應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念,堅持“學校發展依靠教師,學校發展為了教師,學校發展的成果為教師所享”的原則,樹立“人才是高校第一資源”的理念,把發現、引進、培養、聚集、激勵優秀人才作為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最關鍵的戰略任務,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2.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1)優化專、兼職教師比例。從長遠看,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更符合今后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民辦高校要積極吸納一批德才兼備,能帶領學校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優化專、兼職教師比例,降低對公辦高校師資的依賴性。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民辦高校就必須為引進人才創造暢通的渠道,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盡快成長和發揮才干的環境。
(2)優化專職教師結構。目前,民辦高校的教師結構明顯不合理。因此,民辦高校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應注意:對青年專職教師的招聘堅持“擇優選聘和注重培養相結合”的原則,聘用標準以“是否具有可塑性,是否具備培養潛質”為依據;對中年專職教師的招聘堅持“骨干型”原則,以中級職稱以上、具備豐富教學經驗且教學效果良好的高校教師為聘用主體;對退休專職教師的招聘堅持“專家型”原則,在確保最基本的身體健康的前提下,以資深教授為聘用重點。
(3)嚴格履行教師聘任制度。民辦高校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保證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就必須嚴格履行聘任制度。《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民辦學校自主聘任教師、職員。民辦高校聘任教師、職員,應當簽訂聘任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等。
3.提高教師待遇
民辦高校之間以及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靠什么?靠的是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
(1)待遇留人。落實教師的各項基本待遇是保證民辦高校具有相對穩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基本前提。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民辦高校要為教師落實各項基本待遇,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以做好人的工作為根本。妥善解決教職工的職稱評定、住房、養老、醫保等問題,實行“勞動報酬從優、生活待遇從優、政治待遇從優”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激勵廣大教師充分挖掘自身潛能,不斷實現教學創新。
(2)事業留人。民辦高校應建立起教師隊伍激勵機制,使教師熱愛民辦教育事業,愿意為民辦教育事業貢獻力量。民辦高校應提高教師的政治待遇,樹立起“沒有教師的參與就沒有學校的發展”的觀念。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激勵機制要體現出教師是學校的“主人”,而不是“雇員”或“打工仔”。因此,民辦高校要通過民主管理機制,使教師充分享有參與學校管理的民主權利。此外,民辦高校還應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激勵機制,將責任激勵、榮譽激勵和物質激勵有效地結合起來。
(3)感情留人。教師屬于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他們接受的各種文化思潮較多,重視人的尊嚴與價值的實現,參與意識和成就感強烈,因此要重視對教師感情因素的培養。民辦高校要重視對教師的感情投入,對教師要熱愛、關心、理解、尊重、信任,要注重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使教師心情舒暢,增強教師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加強教師培訓
民辦高校在教師培訓方式上應注重靈活多樣和個性化。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對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一是師德培訓。合格的民辦高校教師不但應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為祖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還要努力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和具有時代特點的良好的道德意識。二是業務培訓。民辦高校對教師開展業務培訓,可借助傳統的公開課、校內短期專門培訓等,也可以采取個別指導、集體備課等措施。此外,民辦高校還應加強對外交流,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這樣,不僅能給教師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且能提升學校的形象,從而使教師素質得到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慶.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困境、原因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教育,2007,(1).
[2]曹劍.對優化我國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5,(19).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論科學發展[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責編: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