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使本校所在地的房地產業、冶金業、制造業受沖擊明顯,企業紛紛裁員增效。面對這種形勢,為作好學生就業工作,學校和畢業生應做好準備,積極應對。
一要做好兩種準備。技校畢業生必須對當前這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造成的后果及其對自己就業的沖擊有深刻的認知。在思想上必須有兩手打算,第一是就業,第二是創業。
二要培養兩種技能。學校也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在學生技能培養和課程設置上做出相應的調整,要培養學生技術與創業兩方面的能力。以淮安技師學院為例,學院設置了數控、電氣、計算機信息、機械、化工等五個系部,分中技、中專、高職和聯辦大專班四個層次。目前,只有少數班級開設《創業》課程,且為考核科目,學生對該課程重視程度也很一般。經驗豐富的教師,講授內容與市場結合緊密,所舉事例典型、生動,學生聽起來較有興趣。但如果照本宣科,這門課程就很枯燥,學生會很厭倦,教學效果也會很差。建議學院要加大《創業》課程的改革力度。第一,所有班級在臨近畢業的學期都開設該課程;第二,改該課程為考試科目;第三,組織編制校本教材,使之貼近學生所學專業,貼近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貼近學生將來的工作與生活;第四,引進并培養有創業經驗的優秀教師。
技校畢業生創業不僅要有想法,而且要有辦法。要理清創業思路,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樹立創業信心和勇氣
技校畢業生要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首先,技校畢業生畢業后只有三條路,即就業、創業和失業。這是技校畢業生的劣勢,但也可以將其轉化為優勢。中國古代兵法上有很多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及破釜沉舟的典型戰例。后面沒有路了,那么只有向前。不能就業,只能創業,否則,就只有失業。其次,技校畢業生要有膽識。創業者首先靠的是膽識,膽在前,識在后。回望改革30年,許多成功人士都是膽識過人者,當初他們創業時都是一窮二白。重慶力帆集團尹明善董事長是老年創業的成功者。2009年1月3日在中央電視臺二套做創業節目時,他談到:創業與資本、學歷、年齡等沒有直接的關系,創業初始階段主要靠信心、膽識和勇氣。
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
什么樣的項目適合技校畢業生?每個人的創業選擇是不一樣的。第一,要認清自己,認清自己有什么技能,能籌集多少資本,合伙人或親朋好友能提供什么樣的幫助。第二,要認真研究市場,搞清楚市場需要什么,生產經營的技術含量高低,以及競爭對手的實力和經營策略。第三,要穩扎穩打,選擇廣泛性、大眾性、投資規模不大、技術含量適中的項目。第四,加盟連鎖經營。加盟連鎖店利潤空間小,而風險也相對較小。創業初期選擇加盟連鎖經營不失為積累經驗的捷徑。第五,回避法律禁止的項目、地方政府明文淘汰的項目、污染環境的項目、高投入高風險的項目、自己不熟悉的項目。
依法經營,依法納稅
要按照公司法進行企業法人注冊登記,按照相關規定辦理企業代碼證,刻制企業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進行國稅和地稅登記,到銀行開設賬戶,并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合法的用工手續。如涉及特種經營和特許經營的還須辦理特許經營手續。在經營過程中,要按照合同法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商品物資及原材料買賣合同、勞務或中介服務合同。同時,還要依法納稅。企業在作為購貨方時,一定要索取正規發票,以免不自覺地成為對方企業逃稅的幫手,也可避免自己日后被稅務部門罰款。
切實把握“五字”經營要訣
第一要“實”。不論選擇什么樣的經營項目,都要講求“貨真價實”。只有“貨真價實”,才能在行業內站住腳。只要有一次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或以次充好,就將承擔巨大的代價。
第二要“和”。和為貴,俗話說和氣生財。國家和地區之間要和平,部門和單位要和諧,居家過日子要和睦,為人做事要和善,創辦企業要和氣。在創業初期,大量的工作和事務千頭萬緒,但有一條是不變的,就是與人打交道。創業的根本目的是“求財”,出門辦事是“求人”。創業者一定要牢記:內外和諧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基本前提。
第三要“誠”。做業務和做人一樣,要講求誠信。無信不立,要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要堅持童叟無欺、新老無欺。對待所有客戶都要一視同仁,保證產品質量,保證工程質量,保證服務質量。
第四要“慎”。謹慎交友,謹慎經營。勞動致富、資本致富、智慧致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共識,也是常識,離開這個常識必然出紕漏。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各類經濟詐騙案件層出不窮,信用詐騙、傳銷詐騙、保險詐騙、彩票詐騙令人眼花繚亂,防不勝防。技校畢業生創業本小利微,創業之初經不起任何風浪,應當慎之又慎,謹防上當受騙。
第五要“耐”。創業之初,不要一心想發財,要耐得住寂寞。只要經營方向正確,經營項目沒有偏差,經營方略得法,那么堅持就是勝利,切不可半途而廢。
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終將過去。即使危機當頭也要辯證看待,積極應對。溫家寶總理在南方視察時曾指出:危機中蘊含機遇。中國有優越的社會制度、優良的文化傳統、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積累、雄厚的外匯儲備,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央政府有能力帶領全國人民渡過危機。廣大技校畢業生在就業出現困難時,很有可能在創業的道路上開辟出一條坦途。
參考文獻:
[1]郭顯光.現代企業管理[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0.
[2]張錫生,楊明.現代職業道德與通用能力[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宋民軍.就業與創業指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董中南(1960—),男,江蘇泗陽人,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教師,經濟師,研究方向為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
(本文責任編輯: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