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燕 魏昆侖
摘要:“健身走”是最科學、簡便、有效的體育健身法,不需特殊的場地、器材,安全系數高,是老少皆宜的終身體育項目。本文根據對學生“健身走”現狀的調查結果,對這項體育運動及其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健身走;體育教學;調查
走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中醫認為,“走為百煉之祖”,人的五臟六腑無不與腳有關,腳踝以下有51個穴位,其中腳掌就有15個穴位,因此腳掌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走的鍛煉不僅可以暢通足三陰三陽經脈,增強體質,防治疾病;而且可以調整神經系統,愉悅身心和提高心智。走的運動不但簡便易行,安全可靠,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
但是通過對體育教學中學生“健身走”現狀的調查,我們發現不少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走路姿態,掌握不準運動量,并且對“健身走”的有效鍛煉方法也知之甚少,對這些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很有必要。本文根據對學生“健身走”現狀的調查結果,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實施建議,,以利掌握正確的”健身走”的方法,合理掌握運動量,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天津市15所大、中、小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每個學校抽取60名學生共900人進行研究。研究采用觀察法、錄像分析法、調查法和訪問法。
研究結果及分析
1.觀察60名早操前后進行“健身走”活動的學生的走步姿態:軀干是否前俯后仰或左右晃動,兩足著地是否“八字腳”,兩臂擺動是否自然放松協調。發現內外“八字腳”有26人。觀察隨意抽查的60名男女學生鞋底的磨損情況,發現有29人鞋底的鞋跟與鞋掌磨損程度一致;23人鞋跟內側或外側較明顯磨偏;8人鞋底磨損程度左右不對稱。
2.對50名“健身走”學生的步行動作進行錄像,通過錄像解析的結果得知:有明顯步行動作錯誤的練習者達30名。
3.發放問卷900份,回收821份,回收率91.2%,有效問卷802份,有效率89.12%。通過Excel2000處理分析問卷發現,43%的學生其教師沒有教過“健身走”的方法;65%的學生不經常進行“健身走”的體育鍛煉;對于問題“你什么時間進行‘健身走?”回答早操時間的占56%,回答晚自習后鍛煉的占20%;“每天幾次,多少時間?”大部分回答是2次,每次15分鐘左右。55%的學生認為“健身走”對健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明顯。
4.通過對30名體育教師逐個訪問,其中大部分表示目前體育教材涉及的是隊列隊形、齊步、跑步、正步等,“健身走”的鍛煉方法幾乎沒有,由此可知,“健身走”的教學被很多體育教師忽略。
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與目前社會上逐漸增多的“健身走”人群相比,學生中進行“健身走”的人數相對較少,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因為一些體育教師對“健身走”的教學重視不夠,導致有些學生沒能掌握“健身走”的正確動作技術和方法要領;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健身走”鍛煉效果認識不足,覺得走步或散步對健身沒有多大作用。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健身走”及其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體育教師要高度重視并加強“健身走”的教學體育教師要向學生傳授“健身走”的正確方式方法,闡明“健身走”的健身價值、防病治療效果,提高學生對“健身走”的認識和重視。如現今最流行的倒行走,讓學生知道倒行走的健身及治療作用,還有注意事項等。
“健身走”者應掌握正確的直行步技術及了解足底反射區的功能正確的直行步技術是:上體自然正直兩臂自然下垂,挺胸,抬頭,兩眼平視,左腿屈膝前擺下壓,小腿順勢前擺,以足踵著地,向前滾動緩沖至身體重心移至前足掌,當身體重心移過前足掌后開始后蹬,兩腿交替重復,兩臂自然前后擺動。技術重點是左右足印與前進方向線平行,其間距為5~10厘米為宜。或左右足長軸各自與前進方向線有5步以內的偏角均為正確直行步。“健身走”者應了解足底反射區的功能:在一足踵向前滾動著地至前足掌后蹬過程中,要有意識做彈性屈伸動作,主要目的是加強全足掌與地面的機械接觸,有利于足底五臟六腑的反射區進行強刺激,從而增強內臟器官及各系統的功能,使身體得到全面鍛煉與保健,達到防病、治療、健身、強體目的。錯誤的足著地技術,會漏掉足底相應的反射區,使身體得不到全面鍛煉。
“健身走”者要掌握合理的速度和時間“健身走”者要掌握每天至少要有20%能量、200千卡熱量的消耗,“健身走”速度及持續的時間:(1)快步走(又稱競技步行),約每分鐘走20~140步,心率為最大心率的70%,屬于中小強度的運動,每次持續時間30~35分鐘,對心肺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心臟每搏量和每分量都處在最佳的狀態。(2)慢步走,約每分鐘80步,平均心率在110~120次/分鐘,屬于小強度運動,每次持續時間40~50分鐘。有利于大腦皮層的放松,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的粘滯性,并能產生內腓肽,使人精神愉悅。(3)散步走:約每分鐘60~70步,平均心率約100次/分鐘,屬于微小強度運動,每次持續時間約60分鐘。有利于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如較胖者需多消耗熱量,可加倍遞增運動時間或提高步速,或者增加練習次數。如,晨練和午后練、晨練和晚練、晨練和午后練和晚練,根據自己健身需要安排次數。隨著健身效果的不斷提高,循序提高步速和增加時間,這樣可多消耗熱量。如果健身者有心臟病或嚴重高血壓,要用散步速度健身。
“健身走”者要經常練習兩種有實效的趣味走(1)赤足行走。效果:放掉體內無用靜電,達到健身防病目的。我們穿的鞋、衣服含化學成分較高,甚至含有毒成分,人生活在一個絕緣體內,與地氣隔絕,人體積存的靜電無法傳給大地電磁場。有研究資料說明,如人體靜電積存過多而無處“放電”的話,靜電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平衡,造成人情緒煩躁、發胖、高血壓等一些疾病發生,因此城里人每周至少需要一次赤足健身,在沙地、沙灘、草地、土地上行走30分鐘,使人體無靜電負荷傳導給大地電磁場,保證人體內分泌平衡。要求:赤足走堅持30分鐘為宜。(2)行步倒走法。“倒走”從現代體育科學觀點看,有諸多益處:可以預防駝背,尤其是對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來說,經常倒走鍛煉,可讓腰肌保持節律的收緊和松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腰痛之功效;可以增加膝關節的承受力,鍛煉膝部的肌肉和韌帶。倒走時要掌握平衡,鍛煉主管平衡的小腦,增加與提高身體靈活性及協調功能。要領是:走時膝蓋不要彎曲,步子均勻而緩慢,雙手握拳,輕輕地向前后擺動,挺胸并有規律地呼吸。每天堅持200~300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鍛煉效果。
參考文獻:
[1]陸正華.介紹十種健身走[J].中國民間療法,2005,13(10).
[2]胡金平.對體育運動健身走的現狀研究與建議[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5).
[3]李淑芳.健身走——田徑熱點論[C].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4]侯伯全.倒走健身法——中華體育健身法(第一卷)[C].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5]胡曉飛.各種健身走的功用[J].中國學校體育,2003,(1).
作者簡介:
郝海燕,女,山東泰安人,微山路中學教師,中教二級,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