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雅麗 王曉光
摘要: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條件。通過對目前中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發展基本狀況的調查,尋找影響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發展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提出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要求和目標定位,探討破解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出推動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為加快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供保障措施,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120-02
一、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發展現狀及問題
1區域科技創新機構的發展不平衡。目前高水平科技創新服務機構主要分布在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的科技創新服務機構無論在數量還是規模上都相對較弱。普遍缺少綜合服務能力強、有資源實力、形成品牌的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多數機構小、散、亂,主營業務不明,存在無序競爭,尚未真正形成成熟的科技創新服務產業。
2科技創新服務市場的供需不旺。在現有的科技服務中以技術咨詢服務項目居多,開發轉讓項目較少,多數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層次較低、內容較單一,與企業的服務需求之間存在錯位。反映了技術服務市場總體量小、層次低的特點,技術交易的狀況與中國整體經濟地位相比不相稱。
3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基礎建設滯后。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撐平臺,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滿足不了發展的巨大需求,科技服務機構的服務鏈不完整、不銜接,能量不強、質量不高,能從事高知識技術含量服務項目的機構很少;服務信息網絡的公共技術信息量小,流通不暢,網絡不健全。
4配套政策和行業規范體系不完備。科技創新服務業的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環境,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增加了創新主體的創新風險,導致科技創新服務市場的運行不規范,無法保障市場的有序競爭,也影響到創新機構的公信力。
5科技創新服務隊伍的素質偏低。科技創新服務業是新興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綜合素質和從業水平,要懂管理、懂技術、懂經濟、懂市場,而現有的科技創新服務機構中這類的復合型人才還比較匱乏,影響著科技創新服務產業的成熟和發展。
二、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定位及內容
1發展目標。各類科技服務機構應充分發揮其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過程中的“橋梁”作用,努力發展成為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推動力量,發展成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蓬勃興旺的支撐力量,發展成為孵育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中堅力量,集成多種服務功能,滿足技術轉移和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多樣化需求,形成上下貫通的科技創新服務支撐與促進體系。
2服務定位。科技創新服務機構是以提高社會生產力為宗旨,為中小企業尤其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服務為核心的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產業。中國的中小科技企業數量多、發展快,但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技術含量低、規范效益不高,迫切需要科技創新服務機構提供幫助和服務。
3服務內容。科技創新服務機構作為聯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小科技企業的橋梁,其服務業務內容應該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咨詢服務、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培訓服務、人才和技術中介、培育科技企業等。其中,咨詢服務包括技術咨詢、管理咨詢、協助企業申報計劃和其他咨詢服務;技術服務包括技術推廣和產品檢測;信息服務包括采集信息和提供信息;培訓服務包括技術培訓、管理培訓和其他各類培訓;人才和技術中介包括向企業導入技術、引進人才、組織交易活動;培育科技型企業主要通過集成社會資源,拓寬合作渠道,具體內容包括聯系科研機構、聯系技術專家、進行人員交流、引進項目和引進資金等。
三、加快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1強化政策法規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應本著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在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或修訂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科技服務機構的法律地位;深入研究非營利科技創新服務機構的政策與法律問題,開展科技服務機構作為非營利機構的試點工作,為科技服務機構的營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和輿論氛圍。加大對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政策支持力度,通過法律法規給予科技創新服務機構以廣大的發展空間,包括以優惠政策引導、扶持和推動創新服務的發展,把一部分原本屬于政府的行業管理、項目評估、市場監管等職能委托給科技服務機構承擔,通過對科技創新服務機構的監督和管理,推動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移和新興企業孵化。
2大力整合現有科技創新服務資源。政府應發揮整合資源的功能,做好規劃,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鏈條的銜接。加強服務功能的整合與集成,重點建設好技術交易、信息咨詢、公共技術、創業孵化等服務平臺,取代各服務機構之間“單打獨斗”的原始做法,向網絡化、社會化、產業化發展。尤其是公共科技信息平臺,要打破信息壟斷,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協調政府部門、科研單位、高等學校、信息分析機構的信息資源,為科技創新機構提供及時、準確、系統的信息服務。引導社會各利益主體投資組建科技服務平臺、機構或開展服務,助成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的多元化局面。
3培育健全高新科技產業孵化基地。完善高新技術創業服務平臺,增強服務功能,延長服務鏈條,對亟待孵化的企業進行投融資、企業包裝、人力資源培訓等全方位創業服務,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成長。繼續鼓勵和支持投資創辦的社會公益性科技企業孵化器,同時鼓勵向政府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投資機構多元化投資的方向發展。孵化器的建設要與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開發區的基礎設施,注意挖掘和盤活社會存量資產。
4加快推進區域生產力促進聯盟建設。圍繞產業共性技術推廣平臺等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項目,進一步提高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服務能力,形成以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龍頭、聯合其它各類創新機構及產學研組織,共同參與的生產力促進聯盟。努力形成特色鮮明、服務規范、開放協作的生產力促進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發展途徑和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逐步使生產力促進中心逐步建設成科技創新服務機構的骨干力量。按照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強跨區域的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和統籌規劃,實現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進一步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以面向區域特色經濟、優勢產業、提供配套科技研發服務為宗旨,領辦、創辦各類科技研發服務機構,立足創優扶強傳統產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經濟增長點開展研發活動,加速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開通社會化科技創新的源頭,為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強大的市場需求和支撐。
5切實解決中小科技企業創業融資難問題。要積極建立起公平、公開、公正的中小企業投融資環境,政府要盡快出臺
相應的政策,充分吸收大企業、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基金以及個人的投資,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社會化。同時,積極探索適合市場需要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展模式,積極推進和組織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要進一步改善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加快發展創新創業風險投資,營造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環境。
6強化與科技服務組織的協同機制。重點扶持培育一批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管理規范化的科技創新服務機構,造就大批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科技創新服務隊伍。加強和完善信息集成服務平臺建設,為社會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為企業提供個性化信息需求服務。在科技成果評估、交易、咨詢、仲裁、人才與信息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務。積極構建技術項目、專家與技術人才、科技成果等大型數據庫,構建科學數據、科技文獻共享平臺和網絡科技環境平臺。推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遠程應用,選擇若干重大科學領域構建網絡實驗環境。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公共網絡基礎設施,構建服務于全社會科技活動的跨地域、實時的網絡協同環境。
7創新政府科技管理的體制機制。隨著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正在發生著重大轉化,但從新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分析,現存的科技管理體制依然存在很多缺陷。這就需要從體制上不斷的深化改革,才能不斷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不斷優化科技資源配的效率,最終形成科技發展的良好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進一步打破部門條塊分割、管理分散的格局,建立分工明確、權責統一、協調聯動的科技管理體制。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戰略研究、發展規劃制定、創造保障條件、優化政策環境和提高服務水平上,為各類創新主體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積極強化科技、工商、稅務、技術監督、海關等政府職能部門對技術創新企業重點提供個性化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四、結論
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是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科技創新公共服務體系及相關支撐平臺的建設已經得到全社會的關注,通過進一步強化政策法規的規范引導和推動作用,大力整合現有科技創新服務資源,加強跨區域的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和統籌規劃創新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動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形成科技經濟協同發展的良好機制。最終建立起有利于各類科技創新服務機構發展的制度、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環境,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服務的水平,逐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體系。
[責任編輯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