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妍
摘要:當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發展停滯不前,甚至于開始萎縮,其存在的原因可從目前該專業的生源、師資、教學設施及課程設置等方面去探討。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進行重新定位與課程改革,則應與就業市場緊密聯系,以培養技術工人與應用人才等低端人才為目標。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專業定位;課程改革
近年來,隨著中職學校招生競爭的激烈,各個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建設和發展各種新專業,以吸引更多的生源。據2008年7月29日的《廣州日報》,今年最熱門的是汽車、模具、數控、機電一體化等專業。中職學校的招錄工作剛開始,這些專業就已經幾乎滿員了。反觀曾是五年前熱門的計算機專業,現如今卻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這是為什么呢?難道計算機專業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嗎?我們該怎樣去重新對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進行定位與改革,使之能夠繼續向前發展,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教師,我想就我校計算機專業的定位與課程改革談談自己的淺薄看法。
計算機專業設置的現狀
早在2002年,作為我校的主力專業——計算機專業,共設置了計算機及應用技術、微機硬件維護與網絡技術和軟件工程三個方向,并依據各個方向的側重點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學生在入讀一個學期后,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與興趣選擇其中一個方向進行學習。可是,到了2006年,我校的計算機專業就只剩下了一個方向: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所招的學生也由頂峰時期的300多人減少到不足150人。本來,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專業的定位,應該是培養具備網絡構建、布線、配置網絡監控、維護等能力或是網站的建立、發布、維護與管理等能力的低端技術人員。但是實際上,學生畢業時很難達到這個預想的目標,所以畢業后沒有幾個學生能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目前,學校培養的大量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都被當成簡單的勞動力來使用(例如電話銷售業務員、超市收銀員等),少量的在做計算機技術支持、錄入、文秘等工作,具體數據見下表。
這樣一來,大家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我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確實都能找到工作,但找的卻是非專業人員都可以做的工作。學生也覺得很郁悶,一方面社會上總說計算機人才緊缺,一方面他們又沒有辦法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根據對我校多名計算機專業往屆畢業生的回訪調查,普遍認為其在學校中學習的專業知識沒有多少用處,與企業的要求完全不同。
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
學生由于大學和普高的擴招,中職學校的門檻很低。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紀律差、厭學、學習素質逐年下降等問題。此外,中職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農村,由于鄉鎮中學計算機教學設施的不完備,許多學生在初中學習時還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更談不上熟練操作和運用了。
教師許多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本專業畢業的不多,有的是其他專業的教師,沒有受過正規、系統的專業訓練,專業水平總的說來不高。不少教師只能勝任計算機應用基礎、圖形處理、辦公應用等簡單課程的教學,而無法把網絡技術、網站建設等專業課程教好。

教學設施計算機的軟、硬件發展非常迅速,計算機的應用也往往是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軟件操作基礎之上的。然而,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所需的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學校因為財政投入有限,無法購買,甚至公共機房中使用的電腦也更新緩慢。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缺乏適宜的硬件環境,導致其所能接觸和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相對落后,學習興趣減弱,學校培養的人才不符合市場要求。
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陳舊,與實際應用脫離。很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仍然沿用以前的課程設置,甚至有些早就被淘汰的課程依然在開設。這些課程一方面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培養也沒有實際的用處。專業課程設置缺乏深度,不專不精。例如,我校的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專業,其開設的課程面非常廣,諸如文字處理、圖片處理(Photoshop、CoreDraw)、多媒體技術(Authorware)等課程就有多門,連語言程序課程也開了C語言、VB等幾門,至于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開設的門數不到總課程數的一半,而且,由于設備條件的限制,大部分的網絡課程(例如網絡步線、局域網組建、網絡設備使用與維護等)只是用多媒體演示一下,學生很難學懂。
中職計算機專業的重新定位與課程改革
鑒于以上問題,應該對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進行重新定位與課程改革。
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定位根據信息化技術相對發達國家的調查結果以及對信息化技術應用現狀的分析,信息化人才的合理配置結構應為“金字塔型”,信息化領域中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應用人才應基本維持在1∶4∶7的比例。可是,我國當前無論是軟件人才還是企業信息化中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在結構的配備比例上嚴重失調,低端人才(即應用型人才——信息化辦公應用人才、圖形藝術設計師、網絡安裝與維護工程師)短缺,使得大量的中端人才不得不從事一些非常低端的工作,造成了人力資源上的一種浪費。作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應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硬件銷售與維護方向、網絡硬件安裝與維護、辦公自動化操作以及機房或網吧管理等的職業技術人才,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培養的方向是技術工人、應用人才,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學以致用。所以,我們應該以企業需求為基本依據,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技能、經驗與興趣,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應勞動力市場需要和有職業發展前景的、模塊化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有興趣地學習,畢業時能夠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改革有了對中職計算機專業當前的定位認識,就應該抓緊對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工作進行改革,其中,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對本專業課程進行改革。首先,中職計算機課程的開設必須以市場對中職人才的需求與學生就業為導向。在對計算機專業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應該首先做好全面的社會調查,包括了解往屆畢業生就業單位的用人需求、對我校畢業生工作時的表現評價,了解人才市場發布的有關信息、網絡招聘信息及我校已參加工作學生的反饋信息。然后,綜合地總結出當前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期望的人才差距在哪里,這樣,靈活開設的課程才能讓學生學到真本領。例如,對于計算機硬件銷售與維護方向的課程,可采用“黑箱方法”,跳過對學生介紹計算機的組成原理或是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等復雜理論內容的介紹,按照“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直接把計算機硬件銷售與維護工作人員所需掌握的硬件組裝(匹配)、故障檢測、軟件安裝及軟件測試的技能進行重點傳授,并須注重介紹當前各大廠商的特點與各硬件的發展趨勢。在課時安排上,必須分配大量課時進行學生實操,減少教師理論知識的介紹時間。又如,現在市場上缺口比較大的計算機速錄入員,要求學生具備速錄技巧和相關專業知識。針對這些需求,可開設速錄課程,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此外,現在許多招聘資料錄入員或信息編輯人員的公司均為外資公司,因此可適當提高對該方向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適當開設一定的專業外語課程,為其就業做好準備。如果能把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工作與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緊密聯系起來,做到產教結合,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與就業定位,那么,學生學習起來一定會更加有動力,教學效果會大大地改善。其次,中職計算機課程的專業面設置應該窄一些,因為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有著明顯的不同,高等教育重視學生的思維、邏輯推理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等各種能力的培養,以理論學習為主,所以學習的專業面很廣。而中職學校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對理論知識能夠學以致用就可以了。再次,以現在中職學生的基礎要學習軟件開發也是很有難度的,中職不適合開設過多的這方面的專業課程。
總之,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必須靈活地跟著市場的需求走,同時結合當前學生的特點與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學出自己的特色,學到真正的一技之長。
(本欄責任編輯: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