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美
和諧的班風是一個班集體能否健康發展的前提。一個和諧的班集體能有力地促進每一位學生養成積極、樂觀、求實的心理品質,從而使他們能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壓力、人生的挑戰。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讓他們由原來被動地接受知識者成為現在主動的求知者,即由“學習的奴隸”成為“學習的主人”,需要班主任應深入調研、適時引導,創建一個健康、和諧的班集體。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一、在建設和諧班集體過程中,師表要放在首位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曾說:“品德基石的建立不能靠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有榜樣的磚塊一天一天鋪砌而成的。”職業院校的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已基本形成,對真善美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但要清醒地看到,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仍缺乏客觀性,有唯心的色彩。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他們有極大的影響作用。良好的師德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世界觀、價值觀起著助推劑的作用。
班主任要真正了解為人師表的內涵,需要從細節做起,努力做學生人格的榜樣、言行的表率。以具體的行動影響學生,真正踐行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承諾——對學生的一生發展負責。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和諧班風的形成。
二、通過有效的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者的共同追求,有助于構建和諧班級、開展班級管理、組織教學。而要營造出理想的教育氛圍就需要有效的溝通,需要為師者用自己的情感、智慧甚至人格來開啟一道道心靈之門。
首先,以情感人。美國教育家保羅韋地曾指出:“學生對老師最大的希望是對自己尊重與友善的態度。”要讓學生敞開心扉、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指點,教師就要對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信任和肯定,表現出對學生的關愛與友善,努力把自己與學生的關系建立在積極健康的教育情緒之中,這樣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有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
其次,賦予幽默。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是教師智慧才學的顯示,是師生情感的潤滑劑,更是實現有效教育的法寶。在師生交往、班級管理、對待犯錯的學生,遇到尷尬時,幽默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常常能把困境和窘迫轉化為輕松和自然。既解決了問題又維護了師生雙方的尊嚴,有效地減少了不和諧因素。
三、用理性的態度對待班里的非正式小團體
班集體是一個微觀的社會環境,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經歷和背景。這樣很容易形成非正式小團體。對非正式小團體的教育和引導是建設和諧班集體的關鍵性問題。
非正式小團體是自發形成的,他們有共同的意志和興趣,不可強行拆散,一取了之。首先,要深入調查,摸清情況,劃分類別,區分性質,分而治之;其次,對于非正式小團體的核心人物要正確引導,循循善誘,促使其向積極的方向發展,這有利于整個小團體的轉型;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致小群體的形成。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學生可以以興趣為核心結成積極向上的群體,學生有了維護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才能使班集體形成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潛在才能的優良環境。
四、在建設和諧班級中,班主任工作要適度
首先,慎用否定的“道德評價”。當班級生活中出現不和諧音符時,班主任要慎用“對”與“錯”和當即立斷學生的言行,否則會傷害學生的心理,從而影響師生關系、班級和諧。當班級出現問題時,班主任應有一種換位思考的心理,全面調查和了解分析事情的真相,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退一步說,就算學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罪行”,我們要做的也不是“審判”,而是用愛心和寬容去關照,用潛移默化的言行去引導。
其次,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無論是面對非正式小團體還是面對各種沖突事件,班主任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工作適度;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班主任只有巧于調度、精心組織,做到寬嚴適度、收放適度、緩急適度,班級工作才能開展得有條不紊,才能化解各種矛盾,才能形成和諧班風。
總之,班主任只有求真、務實、仁愛,處處以人為本,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班集體,才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價值觀,為將來成為真正的、社會的建設者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