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張愛旻
【關鍵詞】高考志愿 就業 興趣
隨著每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而在就業市場中,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的畢業生比比皆是,這不僅涉及到莘莘學子的切身利益,更是社會教育資源的一種巨大浪費。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學校、選擇一個好的專業成了千千萬萬的家長及高中畢業生高考后最急迫的關切點。面對全國上千所高校、幾千個專業,填報高考志愿、選擇理想的專業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
為了了解2008年應屆高考畢業生在進入高校前的專業選擇與將來就業選擇以及個人興趣之間的關系。我們對2008年應屆高考畢業生高考志愿的填報做了專項調查。
家長與學生雙抉擇
調查中,在被問及到誰在填報高考錄取志愿選擇專業中起主導決策作用時,只有2%的學生回答完全聽從父母、老師的意見;有70%的學生不同程度地聽取了老師和家長的意見,是通過吸納家長的意見并結合自己的想法做出了最終的選擇。報考了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吳同學表示,自己的專業選擇是受到了自己哥哥的影響,覺得哥哥的職業很有意思,好就業,就報考了土木工程類專業。而完全自己做主的比例也達到了28%,說明90后的學生在自己重大事件的抉擇中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和話語權。
興趣與就業雙抉擇
通過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專業的選擇過程中,超過六成的學生會考慮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至少認為自己填報的專業是與個人興趣愛好間接具有關聯。77%的被訪學生表示專業前景和未來的就業也是主要影響因素。這一結果顯示在高考填報志愿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和家庭都是非常實際的。在志愿填報過程中,雖然2008年的高考志愿填報采取了三個平行志愿的模式,為考生增加了錄取幾率,但還是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在最終的高考志愿填報中放棄了對于個人興趣的堅持,將就業放到了主要位置,而選取了更為穩妥、更為實際的志愿填報方法。
在與考生進行的深度訪談中我們也發現,對于專業的選擇,相當一部分考生對大學的學習體系相當陌生,對專業的分類和學習內容了解甚少,面對大學復雜的學科分類,即使不考慮就業僅以興趣愛好選擇專業,也存在著許多高中畢業生不清楚個人興趣對應什么專業,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另外由于受自己的職業與工作單位的局限,許多家長對于什么專業在四年后是好就業的專業,什么專業的人才將來比較稀缺,現在的熱門專業四年后能否成為搶手的專業也非常茫然。
針對高考志愿填報中存在的這兩類突出問題,為避免學非所用的社會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們呼吁各高校要加大開設的專業與就業市場的研究,適時根據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專業與學科的設置。對已開設的專業在對外做系統介紹的同時,更要每年向社會公布各專業畢業學生就業報告。同時,各級政府主管部門也要向社會發布未來就業方向的指導信息,規范各高校的高招會信息。此外,要充分發揮媒體及社會中介的作用,使考生及家長能及時、透明地了解到相關信息。以上幾個方面,將幫助千萬學子選好學校和專業,做到學有所長,學以致用,從而達到專業、就業與個人興趣和諧統一,發揮社會教育資源的最大效應。
(作者單位:王浩然,新東方學校;張愛旻,合肥外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