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龍
[摘要]大學生作為網絡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具有較高的網絡成癮率,并已成為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標準、類型、程度、原因入手進行分析,尋求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成癮 對策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網絡是把“雙刃劍”,網絡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便利,但長時間無節制地使用網絡,脫離現實,沉迷于虛擬網絡世界,會給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后果,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及人際關系破裂。美國心理學家Goldberg稱其為網絡成癮綜合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IAD)。
大學生作為網絡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具有較高的網絡成癮率。網絡對大學生的自制力構成嚴峻的挑戰,網絡成癮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學業失敗甚至出現生活障礙,大學生因沉迷于網絡而產生的一系列行為和心理問題已不容忽視,引起了許多教育者、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極大關注和重視,更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鑒別與歸因
當前,大學生群體是各類群體中網絡使用率最高的群體。不少大學生每天都有幾個小時在網絡上,網絡游戲、QQ聊天、視頻、音樂、博客和BBS論壇等則是大學生極為活躍的網絡活動,也是大學生極易入迷形成網癮的網絡應用領域。大學生網絡使用者可劃分為網絡成癮、網絡成癮傾向和網絡未成癮3種狀態,其中網絡成癮的比例占一成左右。
網絡成癮基本癥狀是上網時間失控,欲罷不能,患者即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仍無法自控。網絡成癮在一定程度上與賭博成癮具有相似之處,屬于非物質成癮,更大程度上是一種行為成癮,重要特征表現為對上網沖動控制不能。
解決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是當前各高校學生工作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要找出網絡成癮者。目前判斷的標準有很多,但通常出現以下情況就可以診斷為網絡成癮:一心想著上網;需增加更多的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感;多次努力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不能成功;在努力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感到煩躁不安;上網的時間比計劃的要長。如果上網的時間符合正常標準,但沒有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或沒有以上的全部特征,只能稱為網絡成癮傾向。
根據大學生參加的網絡活動類型,可把大學生網絡成癮歸納為以下四種主要類型:(1)單純性網絡成癮癥,即沉迷于網絡,以玩各類游戲、聊天及觀看綜合性節目。(2)情感性網絡成癮癥,即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友和兩性的網絡交往。(3)網絡游戲性成癮癥,即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花費在網絡游戲等活動。(4)強迫行為性網絡成癮癥,即不可自控地參加網上賭博、網上購物等商業活動。
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成因很多,既有內歸因也有外歸因,具體如下:
1.大學生活自由而自制力弱。不少學生在中學時代完全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監控下進行的強制性學習,進入大學后生活較為自由,沒有了父母的監管和老師的嚴管,不少大學生自制能力差、意志薄弱、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行為,充足的時間由自己支配使得不少大學生把網絡當成最重要的消遣方式。
2.大學生群體的特質和“從眾”心理影響。大學生群體有著天然的、自發的積極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傾向,對新鮮事物好奇與探究的欲望十分強烈,網絡的虛擬性、互動性等特點,能夠滿足大學生沖動、好奇、冒險等心理。經常沉迷網絡的學生形成的“群體”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又會影響并同化周邊的同學。
3.人際交往困難和逃避現實。有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溝通能力弱,人際交往困難,但又渴望友誼和交流,因而借助QQ、聊天室等工具在虛擬的網絡空間與他人溝通交往,久之其現實人際交往能力會越來越弱,對網絡虛擬交往會產生很強的依賴。
4.網絡本身的誘惑。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各類網絡游戲和軟件的開發應用,網絡本身對青年大學生的誘惑越來越大,網絡游戲種類越來越多,游戲界面和內容越來越精美和精彩,學生沉迷網游不能自拔;網上各類信息鋪天蓋地而來,信息量大,學生對網絡認識存在不足,甄別信息真假對錯能力不足,身陷其中而深受其害。
三、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防治對策研究
從總體上來說,高校要防治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進網絡。網絡已成了學生課余的主要活動場所,要想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要思想政治工作進網絡,學生工作進網絡,輔導員和班主任進網絡,把網絡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陣地和主要方式,在網絡上用積極的思想引導學生,用網絡的方式給予學生更多關懷和更多交流和鼓勵,及時發現網癮學生,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和思想轉化工作。
2.加強對大學生網絡文明教育。引導學生健康上網,文明上網,幫助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上網時不能影響自己和他人正常的學習秩序和生活規律;要求學生自己能控制自己上網時間,不沉迷網絡,沉迷游戲;向學生推薦積極向上的網站,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資源用于學習,獲取知識,把電腦和網絡作為學習工具而不是玩具。只要正確引導,將學生上網活動限定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網絡就能發揮好其有益的一面。
3.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監管力度。運用網絡技術加強對網絡內容和學生上網的檢查和管理;豐富校園網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真正用于學習和健康娛樂的網絡平臺,對網絡游戲進行控制,必要時間段進行斷網管理,防止學生通宵上網。
4.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把學生從虛擬拉回現實。不少學生沉迷網絡是因為現實的學習和生活比較單調無聊,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卻其樂無窮。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開展各類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把學生從虛擬世界逐步拉回到現實世界中來,讓他們參加各類文體活動,發泄精力,打發時間,過正常的現實生活。
5.加強心理咨詢和輔導,緩解學生心理壓力。有些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或人際交往遇到障礙與困惑,導致心理壓力或心理問題,通過上網加以宣泄和緩解,而上網成癮又會產生新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必須通過心理治療和教育等多種措施來解除。學校要加強對所有上網學生的心理輔導,提供正確的情感交流與情感宣泄途徑,宣傳正確的上網心態和提供網上心理服務,以減少網絡對心理的負面效應,緩解學生心理壓力。
6.利用良好社會環境支持系統。從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營造良好的文明上網和健康上網的大環境,通過強化因素及社會支持影響大學生的上網行為。家人和同學、朋友的影響和勸說作用對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有非常大的作用,加上老師可以形成全方位的影響。因此運用強大的社會支持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幫助網絡成癮者從網絡中擺脫出來。
7.提供專業的網癮干預療法。目前比較常用的療法包括團體心理輔導、認知行為療法、替代療法、行為強化療法、社交技巧訓練和藥物療法等。但這些方法主要在一些專業機構和醫院使用,在高校使用不多,高校學生工作人員主要是使用傳統教育管理和心理疏導方法進行干預,對部分學生有效果,但總體效果不好,因此,高校有待加快網癮專業化治療工作進程。
當然,具體到每個個案,每個網絡成癮者的成因不同,成癮程度不同,成癮類型也不同,故成癮者的干預以及成癮的預防措施也有所不同,應綜合成癮者具體成癮程度、原因和類型制定具體的防治方法。大學生網絡成癮是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客觀實際,科學應對網癮問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問題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參考文獻:[1]陶然.網絡成癮的現代診斷與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45053573d634.html,20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