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成
摘要:為了給今后的大學英語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學教師應重視大學英語的第一課。本文針對現今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從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的習慣,激發學習英語的熱情,幫助學生了解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和要求并制定相應計劃,改變學習的觀念,教會學習的方法等方面入手,上好大學英語的第一課。
關鍵詞:大學英語 英語教學 第一課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教育部辦公廳于2007年正式印發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規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王守仁,2009:58,64) 在高科技競爭和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越來越高。培養綜合素質高、外語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大學英語課程面臨的艱巨任務和挑戰。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就要從大學英語的第一課抓起,幫助學生完成從中學向大學生活的順利過渡。
對于新生來說,入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殊時期,過渡得好,就會為他們四年的大學生活開創一個良好的開端。如何上好大學新生入校的第一次英語課,對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大學的英語學習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要上好大學英語的第一課,大學英語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通過做自我介紹,鼓勵學生勇于開口,培養用英語發言的習慣。
隨著招生數量逐年增加,生源質量每況愈下,不少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尤其是聽說能力不強。在第一堂課上,如果教師未能有意識地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培養積極發言的習慣,在今后的學習中,多數學生會越來越習慣于保持沉默,只聽不說。而有的學生即使有意愿想說英語,卻往往有種種顧慮:不知道該說什么、怎么說,或者擔心自己發音不準、會犯錯丟臉等。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首先做自我介紹,給出相關句型,然后鼓勵學生套用句型也介紹一下自己。由于大學英語大多是大班教學,沒有充足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次發言的機會,因此教師可要求全班學生以兩或三人為一組,與身旁的同學互相自我介紹。同時,教師應采取在課堂走動的方式,盡量選擇相對沉默的學生,到他們面前做一對一的交流。這樣,學生了解了開口說英語并不難,對于今后良好習慣的培養以及學習興趣的提高都會有所幫助。
二、教師應緊密聯系發展形勢,幫助學生自己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
由于通過第一個環節的交流,學生已經有了一定開口說英語的勇氣,因此在這一個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膽站起來發言,由學生們自己發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教師還應將學生發言的主要內容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學生發言結束后,教師應當予以肯定和鼓勵,并在最后做出總結。通過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幫助學生了解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和要求,建議學生制定學習計劃。
在認識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后,教師可在課堂上介紹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強調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由于教學要求部分內容較多,教師可建議學生登錄“網絡教學平臺”,進入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欄目下,自行學習了解。大學生活和中學生活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課余時間的增多。這一方面是好事: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廣泛閱讀、豐富自己的生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一切,但另一方面,如果處理得不好,這也會變成一件壞事:面對大量的空閑時間,很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由于缺乏計劃和不會安排,不少學生的課余時間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的,以至于在學期末回顧這一學期的生活時,多數學生會發現自己浪費了時間,沒有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因此在幫助學生了解了學習目標和要求后,教師應建議每個學生針對自身的情況,制定大學英語學習目標和階段學習計劃,并在今后不時提醒學生自查完成情況。
四、引導學生改變思想,轉變學習觀念,調動學習的自主性。
改變思想,轉變學習觀念一定要從新生抓起。新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努力拼搏,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學校門,大學生活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陌生。不少新生進入大學時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考上大學”就是成功,再也不用像高中那樣苦讀了,從此可以松口氣。在中學階段,學習在家有父母管著,在學校有老師壓著,養成了一種依賴性,學習也相對缺乏主動性。進入大學以后,他們需要獨立地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各種問題;更重要的是大學的學習具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強調的是自主性。情況的改變使很多學生覺得難以適應,在大學的學習中表現得松懈茫然,學習的主動性差,對教師的依賴性強。要增強新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應在第一堂課上就強調英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改變一部分新生把英語學習全部寄托在教師身上的依賴心理。對學生強調要做學習的“主人”,不要做學習的“奴隸”;從“要我學”轉向“我要學”;變“消極被動地接收知識”為“積極主動地獵取知識”。
五、積極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掌握學習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大學新生入學時熱情高漲,對英語學習充滿信心。可不用多久,部分學生入學時的新鮮感全無,斗志銳減。他們反映,英語天天讀,單詞也在記,可就是不見水平提高。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生不知道如何合理支配學習時間造成,另一方面卻是因為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與運用脫節,導致了學習的被動。學生經歷了學習的失敗,挫傷了自信心,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繼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如何使學生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大學的英語學習,這是每一個大學英語教師都應該努力探索解決的問題。雖然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教師在第一堂課上應該做到的,也是成功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應提醒學生做到以下幾點:養成“課前預習—課上練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注意從重“語言知識”向重“語言運用”的轉變,擴大閱讀,通過多種途徑學習。
上好了大學英語的第一課后,教師還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對學生心理認識的水平,深入到學生中去,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態度、感興趣程度甚至于學生個體的性格特點,并依據自己的了解去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堅韌向上的學習品質,從而使所教學生都能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為了使我們培養出的英語人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我們做教師的,必須時刻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守仁。高校大學外語教育發展報告[A]。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庭蘿。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