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華
摘要:開放式教育理念實現了由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教育模式的轉變。實現了由過去的就業教育向創業教育的轉變,為了配合這些轉變必須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構建一支學習型教師團隊。只有這樣,職業教育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也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訓練,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和建設者。
關鍵詞:開放式;教育理念;職業教育;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06-0195-02
一、從傳統封閉式教學模式向現代開放式教學模式轉變
職業教育突出的職能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職業教育必須不斷實踐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開放辦學,加強與行業、企業和社會生產相融合,實現融合行業辦學、融合企業育人、融合生產教學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緊扣行業特色,緊跟行業發展領先技術,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學校與行業融合
職業教育是一種跟社會聯系較緊密的辦學方式,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是就業。作為職業教育應該站在什么樣的高度來了解社會的需求?過去,職業教育經常與企業合作辦學。但隨著企業的變化,其穩定性受到一定的影響。職業教育應以行業為依托,站在行業的角度了解社會的需要。行業的發展是科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縮影,行業內有最領先的技術、最全面的管理、最具代表性的崗位人才需要。職業教育與行業的融合,才能及時了解行業發展的規劃與趨向,了解行業產品研發和銷售的變化趨勢,了解行業技術裝備更新換代的趨勢,了解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從而確保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教學改革、技術引進等各個方面的超前性與主動性。
做到行業與職業教育的融合,職業教育應主動接受行業指導,邀請行業技術專家參與辦學,系統指導學院發展與專業建設工作。學校建立以行業專家為主的辦學指導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聚集眾多知名行業龍頭企業的知名企業家、技術專家和學者、行業協會領導,定期為學校的辦學定位與專業發展“把脈”。同時,學校依靠行業各企業掌握技術、經濟發展的第一手資料的優勢,積極參與企業的科研、技術改造,使生產一線的崗位技能、技術信息成為學校專業建設的第一手“教學資源”。職業教育還可以主動參與行業的人力資源開發,及時掌握行業的人才需求,隨時跟蹤行業用人單位所需人才的變化,為行業企業提供優質對路的畢業生。實現合作雙方的共贏。
(二)專業與企業融合
行業是由一個個支柱產業構成的,而職業教育的專業要集中反映支柱產業人才崗位要求,使人才培養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為此,行業與學校的融合必須深入到專業與企業的融合中去。
首先,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必須面向企業,學校專業的設置和專業方向的定位必須符合企業的需要。職業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一般來講,職業教育大多為區域經濟服務,地方經濟特色是職業教育率先考慮的因素。區域經濟龍頭企業、地方優勢產業、地方急需人才等都是職業教育考慮重點,針對需要進行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同時,在對企業跟蹤調查中,發現領先企業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加大科研力度,為企業技術突破提供智力支持。
(三)教學與生產融合
無論是學校與行業的融合,還是專業與企業的融合,歸根到底是要落實到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宏觀、中觀層次的融合,落腳點是教學與生產相融合,使“校門對準廠門,課堂銜接車間”,創新工學結合模式,有效地推動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
理論的學習固然重要,但現實中現代制造業的產品日趨精密、復雜,各種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涌現。使企業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又必然使生產現場的技術操作產生新的變化,一線工人的動作操作技能要求呈下降趨勢,智力技能要求呈上升趨勢。為適應這一變化,職業教育應樹立“能力為本,強化實踐”的教學理念,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在重視傳統技能訓練同時,加強新技術、新知識的傳授。
學校實行“引企入?!保e極推進教學與生產的深度融合。通過與企業共建的具有真實生產環境的實訓車間,使校內實訓基地具有企業文化氛圍和生產功能。學校積極推行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實行“流動課堂”,推行“頂崗實習”、“半工半讀”,將教學融入生產,使教學目標與崗位要求相一致,教學內容與生產管理相一致,把教學活動與生產過程結合起來。通過鍛煉,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服務意識,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二、開放式教育模式下,從就業教育向創業教育轉變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致使大學生的數量驟增。大學生就業難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創業教育是大勢所趨
當下創業在中國成為最流行的話題。有資料顯示,中國每100人當中有12.3%人在創業。這個比率確實讓人振奮,也是對大學生創業的鼓舞。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這是一種良性循環。目前國外大學生創業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最高達30%,我國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數目。
創業教育應該成為未來職業教育的主導思想。過去,畢業生都千萬百計找工作,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可能條件,可謂煞費苦心。有些人就業受挫,產生消極的心理,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主要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企圖謀一份安穩的工作,安于現狀。當就業成為困擾很多人的難題的時候,為什么不教育學生自主創業?可以說,嚴峻的就業形勢,逼少數人成為老板。窮則思變,浙江很多有名企業的創始人,并沒有讀過很多書,是當年的貧困逼迫他們走上經商之路。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也不是人在具備經商本領之后才去經商的,是從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得來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從知識含量來講,遠遠超過前面的開拓者,缺少的就是經驗和創勁。職業教育要培養學生創業的思想,樹立創業榜樣,鼓勵學生創業。
(二)創業教育是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結果
開放式教學模式下,學校打破傳統的封閉式教學,做到學校與行業的融合,專業與企業的融合,教學與生產的結合。學生在三大融合當中,更多地接觸到社會、行業和企業,鍛煉了自身的技能,增長了才干,豐富了閱歷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知識。這些無形的知識為學生今后的創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一些學生在半工半讀中了解了行業企業的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了解了企業產品的加工制作過程以及銷售渠道。創業很多時候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先從小廠做起,一點點擴大,最后形成規模。開放式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創業提供了平臺和機會。還有些學生在校園內幫助企業擴大業務,時間久了煉就了自己的本領。還有些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網絡營銷推銷商品,自己做好的同時幫助其他同學,帶動其他學生創業。
(三)創業教育需要內外環境的支持
首先,在校內營造良好的氛圍。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它不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內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創新和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學校在強調教學質量的同時,把創業教育納入教學目標,校內要多加宣傳,樹立典型。同齡人的榜樣作用對學生會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通過介紹經驗,帶動其他學生,由點到面營造創業氛圍。其次,學校要有相應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學??梢詫嵭袕椥詫W分制,允許分階段完成學業,允許有創造力的學生在創業的關鍵階段,申請休學進入社會辦公司;也可以吸收有創業前途的大學生以勤工助學的形式進入校辦產業,為他們的勞務輸出和智力輸出搭設橋梁、鋪設平臺。再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并逐步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指導有力、梯隊合理的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是開展創業教育的一項緊迫的任務。為了配合學校創業教育,很多學校都開設相關的課程。但是,這些教師基本都是從書本到書本,沒有創業實戰經驗。課堂講解流于“紙上談兵”。為避免這種尷尬,學校應專門聘請一些有成功創業經歷的企業家或大學生擔任創業教育教師等途徑實現教師隊伍的強化,讓學生感受創業體驗,接觸到創業中的困惑和挫折,從而堅定創業信念,提高耐挫折能力。另外,對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作用不容忽視。政府要制定和落實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在資金、稅收、管理等方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條件。
三、開放式教育模式需要構建學習型教師團隊建設
(一)學習型教師團隊是實行開放式教學模式的保障
所謂創建“學習型師資團隊,就是建立一個不斷學習和自我改造,以便能充分利用新機會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師團隊”。開放式教學不同于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形成以學生為主導,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出發,開展案例式、討論式和合作式等教學方法,使教材和實際相結合,教學和社會相結合,找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教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需要多方搜集材料和信息,編出教學提綱和計劃。開放式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經常到行業企業中調研走訪,了解行業企業中的高尖端的技術、企業行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崗位需求狀況。教師是把學生與社會聯系起來的橋梁和紐帶。
(二)學習型教師團隊建設的制度保障和獎勵機制
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開放式教育模式對教師來講,絕對是一種挑戰。工作量的增加、授課難度的加大、信息采集的煩瑣等都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學校要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精神上的鼓勵措施,使教師熱愛樂于去做。同時,學校還應該鼓勵教師在職學習提高,并將其納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教師評優、晉級的依據之一。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建立獎勵機制是確保師資隊伍發展的必要手段。對學習成果顯著的個人應當給予重獎;對在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在評定職稱中應予破格使用,對在教學改革中敢于創新、大膽改革并取得重要成果的給予重獎;提供獎金獎勵,鼓勵教師撰寫高水平的論文;鼓勵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對表現出眾的給予獎勵。
(責任編輯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