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慶春 陳 軍
摘要:本文論述了目前市政工程項目的特點,提出了監理工程師進行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依據和工作對策。
關鍵詞:市政工程;施工階段;質量控制
1996年末,建設部發布《建設工程監理規定》,標志著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的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并參照國際慣例、結合國情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工程建設監理制度[1]。市政工程是我國現代經濟發展起搏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很多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需要新建或改建,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橋梁工程、供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氣工程、集中供熱工程、電力工程、通信工程、環境衛生工程及防災工程等[2]。市政工程多為城市所在政府職能部門籌劃,而且多為重點、形象工程,因此有區別于其他建筑工程的特點。
1 市政工程的特點
1.1 市政工程多為所在城市的重點工程、形象工程,其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往往是先開工后立項,資金尚未落實就倉促開工,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使得工期一拖再拖[3]。
1.2 市政工程建設不可避免地對城市工作及居民生活造成影響,為使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工期要求緊,工程建設任務繁重,同時外部復雜的環境也給工程帶來干擾。
1.3 市政工程配套建設項目多,因而參建單位多,配套工程常有多家單位不同時期進場或同時期交叉作業施工。
1.4 市政工程的業主多為政府主管部門,因為涉及到政府年度工作成績,會出現領導干預工程、違規操作、市場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臨時成立的指揮機構人員部分來源于所屬的工程承包單位,甚至業主、設計與承包單位為一家的現象。
1.5 市政工程施工工序簡單、質量問題當前危害不明顯,容易為人們所忽視,市政工程建設隊伍往往受到地方保護,造成市政工程建設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市政工程施工技術資料與工程不同步,表格不統一,后補資料、甚至出現假資料。
1.6 市政工程施工驗收、評價標準部分工法已不能涵蓋或適應工程建設各方面,我國地域廣大,幅員遼闊,各地施工環境及土質形態等差異較大,現有有關技術標準在實際操作中有時難以執行,各地的市政工程管理部門常針對性地發布有關技術要求。
1.7 由于市政工程的業主多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站是其下屬,因此監督力度不夠。
對一些違反《條例》及工程強制性標準的行為,遷就的多處罰的少;低調處理助長了各責任主體違法、違規的行為,違法、違規行為得不到遏止。
2 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依據
施工階段監理工程師進行質量監控的依據主要有[4]:
2.1 合同文件機器技術規程,以及根據合同文件規定編制的設計文件、圖紙和技術要求及規定;
2.2 合同規定采用的有關施工規范、操作規程、安裝規程和驗收規程;
2.3 工程中所用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結構的試驗報告和具有權威性的技術檢驗部門或相應部門的技術鑒定書;
2.4 工程所使用的有關材料和產品的技術標準;
2.5 有關試驗取樣的技術標準和試驗操作規程。
3 監理工作對策
對于許多市政工程而言,工程要求“短、平、快”。如蘇州市幾條高級公路,其工期僅為5~8個月,質量為整個工程的重中之重,監理工作重點是在確保工期的前提下,監控工程質量,使工程建設質量與工期達到預期的雙重目標。在建設工程監理過程中,我們通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互相交流,探索出一些在施工階段的行之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主要有:
3.1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量管理
開工前,建立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以保證對所有施工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根據工程實際情況設置材料、試驗、測量、計量及各工程項目的專業技術崗位,實行工程質量終生崗位責任人制度。仔細審查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掌握工程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部位、關鍵工序,以及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等,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質量控制要點和預控措施。
3.2 質量監控事前預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導。
檢查和審查工程材料、設備的質量,杜絕質量事故的隱患。工程材料、配件和設備的進場報驗及對其質量證明資料進行審核和見證取樣抽檢是監理工作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和內容。在施工現場,主要是指對水泥、砂、外加劑、砼、磚、鋼筋、鋼筋焊接、貼面裝飾材料等的抽樣檢測,每項每次檢測后,監理人員應核查其結果,并可設計專用表格通過計算機統計處理后上墻公布,此舉措可讓有關單位和人員對原材料質量的好壞一目了然,讓原材料的質量處于大家的監督之下,以達到確保工程質量的目的。
審核承包工程項目的施工隊伍與人員的資質等級、上崗證件、綜合技術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施工時要考慮到對人的因素的控制,工程質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參與工程項目施工的工程技術干部、操作人員、服務人員的共同作用,他們是形成工程質量的首要因素。
3.3 動態控制,事中認真檢查
在監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完善監理工作程序,采取靈活的監理工作方法與手段,加強過程中的監理。跟蹤旁站和巡視是監理工程師控制現場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對于每一位現場監理工程師要求做到“多巡視、抓關鍵、查細部、盯重點、多動手”,對于重要部位或者特殊工藝,監理工程師要做到全天候、24小時跟班旁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但切忌旁站變相為旁觀。
3.4 事后驗收,及時處理質量問題
質量控制中最后的補救措施是事后驗收。事后驗收工作包括:工程質量文件的審核;單位工程、單項工程的驗收;竣工圖的審批;組織工程項目的試運行;組織竣工驗收。通過事后驗收對施工中存在的質量缺陷或重大質量隱患,通過總監理工程師及時下發工程暫停令,要求施工單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關單位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將問題妥善處理。從而既保證工程質量又不影響工程進度,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具體施工時嚴格把好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和開工報告審批關。
對重要分部項工程要根據施工工藝和操作要求畫出流程圖,如澆筑柱、梁板混凝土的流程圖,標明施工順序,以便驗收時對出現的質量事故進行原因分析。產生質量事故或事后問題,監理工程師要及時對質量問題進行實質性處理,及時提出合理可行的處理意見或方案,而不是一味強調事故責任。這樣使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才愿意接近監理人員,不諱疾忌醫,及時暴露出監理工程師忽視的地方,與監理方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質量。
4 總結
項目監理機構在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上不能只停留在檢查監督的要求上,應根據工程具體內容特點和合同要求,制定出即系統又科學的監理規程、實施細則和控制程序,使工程質量控制規范化、有序化,在工程質量控制的操作中,只有加強工序控制,采取旁站、平行檢查、巡視等手段,才能最終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
對于新的工藝、新技術,工程監理單位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可以采取行政和經濟等措施,予以推廣。工程監理單位,應當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的作用,嚴格執行限用和禁用落后技術規定,其應用新技術的業績應當作為衡量監理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黃志鵬,對當前監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山西建筑,2008,8(23):234-235.
[2]朱德濱,劉遠才,曾世東.市政工程建設監理現狀與監理經驗[J].森林工程,2008.24(5): 62-64.
[3]許雄文.論市政工程的存在問題和質量監督[J].廣東科技,2007.5 (167):145-146
[4]龐永師編著. 建設工程監理[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4.1.
作者簡介:霍慶春(1970.4-),陜西省蒲城縣人,黨員,工程師,主要從事市政監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