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陸啟成
【摘要】開展個性化實驗項目和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大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情感和愛好,給予大學生廣闊的活動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轉變教師教育思想觀念,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
【關鍵詞】實踐教學 大學生 創新個性
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必須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創新個性。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自身的興趣?!蓖瑯拥牡览恚d趣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個性的起點。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發揮自身的個性魅力,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和愛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
開展個性化實踐教學活動
個性化實踐教學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鉆研精神。根據大學生的興趣、特長、專業特點和不同的要求來安排實驗項目和實踐教學內容,學生本人可以自行選擇實驗項目、設計方案、完成實驗報告。在此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新,強化他們的自學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知識既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又是今人創新的成果,而學習既是對現有知識的理解和傳承,又是對新領域的探索和發現。知識不等于智力和能力,只有在大腦中加工并經過思維的升華,才能形成智慧和能力。所以,教師教學決不能只停留在對知識的講解上,而要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成能力,并鼓勵學生在應用知識中創造性地發揮其個性才能。
培養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
在實踐教學內容安排上,既要突出操作性,又要安排一些思維訓練內容,給予大學生廣闊的創新思維空間和合理表現個性的機會,激勵學生養成主動探索、勇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比如,農科類專業安排一些與生產實際相關的實驗和實習,理工類專業安排學生自己設計綜合類大實驗,文科類專業盡量面向社會,多參加社會實踐等等。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他們的個性特長,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也可以鼓勵他們多角度、多層面地分析問題。同時,這種實踐機會,實現了課上與課下、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淡化專業 強化能力
構建具有創新性、適合個性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體現精化基礎理論、淡化專業界限、注重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這就要求必須加大選修課范圍,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把素質教育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創新個性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在培養單項專業技能訓練基礎上,增加操作性強、思維性強、綜合性強、創新性強的實踐活動和實驗課程,使學生不僅是博覽群書的“學者”,還是有能力、有見解、有創造性的復合型人才。
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和擴大專業適應能力。實踐教學內容應以優化實踐教學體系為途徑,以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眼,從調動管、教、學三方面的積極性入手,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全面設計學生必備的能力項目,科學構架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杜絕實踐教學的隨意性,巧妙安排學生專業實踐、從師實踐、科研實踐、社會實踐等系列的實踐教學活動。
建立、健全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樹立全面教學質量管理觀,做好實踐教學質量的保障監控工作,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具有一定影響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使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具有全面性、全員性、全程性。
轉變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
教師要緊跟當前形勢,適應社會發展,正確理解和掌握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主導作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按照規范去進行,更要在規范的基礎上創新:首先,要打破傳統的“老師念、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學生的思維只能圍繞老師的思維轉的教學模式;其次,在實踐教學中,要求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強化實踐教學,改善實踐教學現狀,激發大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給他們廣闊的創新空間,才能促進其個性發揮和全面發展,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