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佳奇 李文靜
【摘要】引導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是新時期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舉措。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尤其是農林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和基層工作,任務十分必要和緊迫。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 農林院校 農村 基層 就業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會面臨非常繁重的任務,同時在一些艱苦、偏遠的基層地區卻存在著人才匱乏的狀況。因此,在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面向農村拓展就業渠道,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不僅對緩解當前的高校畢業生特別是農林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提升農林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能夠實現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目的。
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就業總體形勢越來越嚴峻。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農村和基層就業,尤其是對口農林類院校的畢業生,不僅可以緩解當前的嚴峻的就業形勢,提高農林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而且可以為農林院校畢業生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提供廣闊的空間,同時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急需大批優秀的人才。當前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還面臨著比較繁重的任務,城鄉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一些艱苦偏遠的地區還比較落后,還存在人才匱乏的狀況,嚴重的影響和制約了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可以說,解決農村基層人才匱乏問題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影響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原因
就目前來看,影響農林類專業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基層單位吸引力弱,存在著一些不利于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基層單位和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相比,經濟發展上有較大差距,在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活上更是無法相提并論。另外,國家對傳統的“大農專業”缺乏應有的保護措施,對農業科研和推廣部門缺乏應有的支持,對從事農業艱苦行業的農村科技人才缺乏政策傾斜和激勵措施。
二是畢業生在就業觀念上存在一些偏見。目前,畢業生就業觀念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就業期望值較高,存在盲目攀高的心理。于是,使一些高校畢業生產生了“寧在城市有張床,不要農村一幢房”的思想。這不僅造成了人才的浪費,也嚴重影響了基層經濟的發展。
三是畢業生存在一定的后顧之憂。部分基層和農村地區由于其歷史和經濟發展等原因,對吸納畢業生沒有優惠的政策,甚至不能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他們感覺到在基層和農村工作沒有未來和希望,挫傷了畢業生到基層和農村工作的積極性,使相當一部分有志到基層和農村就業的畢業生望而卻步,這使得高校畢業生到這些地方工作的可能性更加變小。
正確引導高校畢業生尤其是農林院校畢業生面向農村和基層就業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和艱苦偏遠地區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完善人才資源市場配置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消除政策障礙,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滿足和給予到基層就業的畢業生合理的物質利益需求,切實解決畢業生的后顧之憂,促進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和艱苦地區去就業。
其次,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探索靈活的教學實踐活動,構建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平臺。農林院校,應該發揮自己的專業特色和優勢,為農村和基層的建設培養出更多的學有所長的優秀畢業生。
再次,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形成多元化的擇業觀、就業觀,把個人理想和國家需要、社會需求結合起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到廣闊的農村和基層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在當前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現實下,積極的拓展基層就業渠道,完善畢業生尤其是農林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的社會保障機制,使廣大農村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逐步改善大學生對到基層農村就業的錯誤認識,堅定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的決心和信心,從而達到提高農林院校大學生就業率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作者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