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艷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把教育提高到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和社會素質上來,由于我們農村的小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等特點。因此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有這樣的同感:講了很多遍的問題,學生還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這是學生的問題嗎?我想也不盡然。針對農村小學生的特點,筆者在農村多年的教學研究中,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現與同仁作一點交流。
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農村小學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他們認為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長多數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樣教育兒女,甚至還有家長教給兒女的是“學那么多干什么,會寫字就行了”,針對這一系列阻礙學生學習的客觀條件,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這一點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告訴他們知識的重要性,也可以帶他們去做一些有利于學習的活動。給他們講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發現知識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產生求知欲,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我們永遠的老師,也是學習的源動力。達爾文先生曾說過:“就我記得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可見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他才有希望去把它做好做成。學數學也一樣,若是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他們就會怕學數學,會對數學產生厭倦感。這就需要老師在數學教學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把學數學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
三、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課堂效率是教育質量提高的重中之重,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首先把基礎打牢、打好,基礎打牢了、打好了,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降低教學難度。其次找準重點、有效地解決難點。最后我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觀念的轉變。實踐證明: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觀念不更新,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都不盡人意。因此,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轉變傳統的把學生當作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的教學觀念,建立符合新課程改革新的教學理念。
2.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措施。傳統的數學教學,從概念到概念,教師單靠粉筆和黑板講解,勢必影響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素質提高。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現代教學手段體現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因為它合理地繼承了傳統的教學媒體(如課本、教師課堂語言、板書、卡片、小黑板等),恰當地引進了現代化教學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電視、磁性黑板、多媒體計算機等),使二者綜合設計、有機結合,既能準確形象、生動直觀地傳播信息,又能及時地反饋學生接受情況,便于教師在課堂上調節教學步驟,構成優化組合的媒體群,使整個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能使學生視覺、聽覺和觸覺同時并用,吸收率高,獲得的知識靈活、扎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教學方法科學化,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而相互結合的活動方式,其中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而學生的學法實際上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節課中只采用一種教法的極少,同時單一地運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將各種教法進行最佳組合,做到靈活多樣、富有情趣,具有實效,并能體現時代的特點和教者的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方法科學化,提高教學效率。
以上三點基本要求,體現了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將這些基本要求落實到實處,就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很多,以上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的的一些體會。
作者單位:貴州省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普底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