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巨
《新課標》對英語課程改革的闡述是:英語課改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我們目前所使用的這套教材信息含量大,落腳點在形成技能與技巧,也就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而對與硬件設施相對落后的農村中學來說,要接受如此多的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難度是很大的,這也是農村英語教學成績很難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是刻不容緩的事。
作為一名農村英語教師,我們在努力的思考與反思英語教學,下面是對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教學的淺薄認識。
一、如何提高聽力能力
1.幫助學生理解聽力的障礙
(1)語言基礎知識的障礙
在聽的過程中,語音障礙:有些學生一開始就沒有掌握每個單詞的準確發音,長此以往,特別是對發音相近的詞,如sheep-ship、house-horse。還包括詞匯障礙: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練程度,一詞多義和同音異義的現象,都會給學生聽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
(2)語速障礙:有些英語教師講課語速較慢或較快,學生形成了習慣,遇到正常語速的聽力材料就不能適應。如再遇到一些連讀、弱讀、重讀、失爆,重音轉移等語音語調的變化,更是無所適從。
(3)漢語干擾的障礙
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后,常受漢語干擾,習慣用中文對照翻譯過來,而不能直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多了個中間環
節,這種心譯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
(4)文化背景知識的障礙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的語言文學知識,還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學生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聽力理解便產生一定困難。如一些聽力材料中常會出現Thanks giving Day、April FoolsDay等,學生對西方的感恩節、愚人節等不甚了解,就會對這些感到茫然。
2.聽力理解的訓練方法
(1)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
首先,嚴格把好音標關。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初中階段人人打好語音基礎,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朗讀技巧的培養和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無捷徑可走,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英語的朗讀技巧。第三,要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任何一門語音的學習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和積累。詞匯的學習要邊學邊記,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據讀音規則進行記憶。
(2)重視培養學生聽力理解的技巧與聽的良好習慣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的訓練,這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教師要教會學生聽音前注意操練、捕捉信息,聽的時候要邊聽邊記,記錄時要有重點,有技巧,如數詞用阿拉伯數字記錄,地點、人名用代號,長詞用縮句,長句抓主要成份,“抱住西瓜,再撿芝麻”,聽句子回答問題時要把題干和問題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聽對話和短文時,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兩個詞而忽視全文。
(3)寓聽力理解訓練于日常教學中
訓練學生聽力要與日常教學結合在一起,教師要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這是聽力訓練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最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其次,在課時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或每節課的復習時間,讓學生聽一些有關材料,作為“熱身運動”或者利用課堂教學結束前數分鐘安排訓練聽力。第三,在內容選擇上,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聽在內容的呈現上,應遵循聽、說、讀、寫教學順序,做到先聽后說,先說后讀,先讀后寫。第四,與課本配套的同步聽力以及練習冊、目標測試中的聽力練習等,更是要堅持隨著教學進行訓練。
二、如何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1.培養口語表達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教學中可采取創設情境、小組對話、講故事等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
2.學習環境和氛圍的創設
學生除了自己要經常練習外,還應有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創設一些無意識記和學習的環境,如學校或教室的標語可用英漢兩種語言書寫,可辦英語墻報、英語廣播、英語角等,營造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采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的辦法,如建議其他科目的教師在教授其它相關知識時用英語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語的知識。
3.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自身專業素質,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和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即使用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
英語聽力與口語教學千變萬化,教師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整體的學習中,做到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山左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