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與培養目標與普通高等院校有所區別。受到辦學條件的制約,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不能盲目攀比普通高等院校圖書館,不能只重數量而忽視質量建設,而應結合自身特色與學校的專業特色,走主題特色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主題特色
高職院校與側重于培養理論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學校不同,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建設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模式,必須走出一條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發展道路。高職院校的自身性質與教育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圖書館不可能像普通高等院校圖書館那樣追求數量大、品種多,而必須堅持主題特色的發展道路。
所謂主題特色,即對某一主題(新增專業)相關文獻的收集設有專項資金,由專人負責;采取現采、定購、交流等途徑收集文獻;主動與系(部)聯系,下發訂購目錄、新書入藏通報等,征求教師與學生的意見;做好配合主題文獻的收藏工作,以確保該類文獻在短時間內有一個質與量的變化,以滿足教師與學生的需要,從而形成明顯的特色。
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之所以要堅持主題特色,有其歷史與現實的必然性。
首先,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市場化傾向決定了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模式。
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大多數高職院校辦學歷史短,很多是由中等職業學校或中專學校合并升格組建而成的。升格后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基礎館藏仍體現出原有的館藏痕跡,與升格后的層次不相吻合。過去的館藏圖書既有中專層次,也有高校層次,有的學校建校時間較長,相當一部分庫存自然科學類圖書的出版年代已很久遠了。各個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所設專業也是不斷變化的,有的專業名稱發生了變化,專業內涵也就發生了改變,但主要是涵蓋的面更廣了,專業面進一步擴展了。根據招生情況,有的專業逐漸消亡,不再有生源,有的專業招生情況時好時壞,有的專業則在沉寂幾年之后又體現出很強的生命力,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學校會開辟新的專業,在新專業上會有較大的投入,而且高職院校升格后會面臨合格評估等。凡此種種都表明,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如何在文獻資源建設中與變化的情況相適應,是值得高度重視的重要問題。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其性質決定了專業設置受市場影響極大,專業設置不僅越來越多,而且更新頻率高、速度快,有的專業在開設當時屬于“熱門”專業,但幾年后可能就會淪為“冷門”。這一切不僅使高職院校新購圖書及館藏書目數據庫建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給圖書館工作人員帶來管理上的很大麻煩,可能會付出相當多的無效勞動,帶來人、財、物的浪費,而且也給圖書館采購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一方面,過去適應中專層次需要的圖書資源因專業調整失去了“用武之地”或利用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市場化,新設專業增多,而且專業的新陳代謝很快,有些專業可能當年因為市場需求旺盛,招生規模大,但幾年后有可能因各種因素的影響招生萎縮。這種情況勢必嚴重影響圖書館工作的順利開展。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收集方面,專業文獻資源的采購如果數量太少,滿足不了教學與科研的需要;如果太多,則會供大于求,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即便事前做好調查,因市場變化莫測,也很難保證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使新購圖書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會嚴重浪費寶貴的圖書采購經費。
普通高等教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理論水平,重點是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并且專業設置歷史比較悠久固定,很少隨社會經濟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搜集、工作流程等方面比較穩定,文獻資源的搜集可以日積月累,選購的圖書資源品種多、數量大(當然也要視學校的財力而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的與專業設置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擁有很大的藏書量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必須把工作重點放在學校專業設置與學科建設上,必須根據學校的特色與優勢,走出一條既具有高職教育特色,又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道路。
其次,脫離職業教育特征的評估指標容易導致高職院校圖書館藏書重“量”輕“質”。
教育部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在教育部公布2004年限制招生的普通高等學校名單后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圖書館的生均藏書量為五個基本指標之一。經過整理后的高職院校圖書館評估指標如表1所示:

教育部評估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按在校學生5000人、生均80冊圖書計算,共需40萬冊圖書才能達到評估要求。而高職院校圖書館藏書量除個別院校之外,與評估要求的差距普遍較大。為了湊數字,一方面,在圖書采購過程中片面追求數量,以求以最少的錢購最多的書,導致薄本書、低價書、打折書大量流進圖書館,藏書數量高了,但藏書質量很低,圖書館實際(有效)藏書量遠低于標準,這與評估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我國的高校圖書館生均藏書量標準,從“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的角度來說固然有積極的意義,但脫離實際的過高要求,又違背了“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目的。另一方面,圖書剔舊工作基本處于停頓狀態,圖書館的藏書剔舊是圖書館藏書建設中重要的基礎工作,是館藏機體吐故納新的過程,圖書館必須對知識老化、觀點陳舊、有政治性錯誤或復本較多且不符合讀者需要的書刊進行剔舊,這樣可有效地減少或避免讀者翻檢舊書甚至使用舊書帶來的消極影響,對提高藏書質量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許多高職院校圖書館為迎接評估而湊數量,圖書剔舊工作基本處于停頓狀態,對不少陳舊、破損的圖書與沒有使用價值的圖書或不剔舊,或打包積庫,或依舊占據書架,干擾著讀者的讀書選擇,傳遞著不恰當的信息。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生均藏書量幾乎接近普通本科院校。據統計,2005年,獨立設置的高職(專科)院校圖書館生均圖書擁有量為64.7冊,這一指標基本上接近本科院校的水平,至于圖書質量則委實難以讓人信服。在基本辦學條件指標中,我國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圖書館生均藏書量的比值范圍為1.4~1.25,而在美國,根據2000年的統計調查,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圖書館生均藏書量的比值為5.17。同時,根據對美國學習資源計劃標準的分析,其藏書量標準的合格水平為生均藏書量30~10本;生均藏書量的優秀標準為45~20本。根據最新資料,截至2000年9月30日,在美國社區專科技術學院中,僅有70%圖書館藏書量超過10萬冊,平均每個全日制學生擁有的藏書量25%的學校少于10冊,50%的學校少于18冊,75%的學校少于31冊;每年生均新增圖書數量,25%的學校少于0.3冊,50%的學校少于0.7冊,75%的學校少于1.3冊。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實際狀況已達到美國的優秀標準,而在我國教育部的評估指標中卻為不合格。這種只追求藏書數量而忽視質量的要求和做法,使高職院校圖書館為迎接各類評估只得通過各種途徑購進相當數量質量低、價格低、利用率低的“三低”圖書,不僅加重了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工作壓力,更是對圖書采購經費的極大浪費。
再次,高職院校經費受到制約。
經費問題是困擾世界各國大學圖書館的共同問題,即便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大學圖書經費也很緊張。但由于美國圖書館籌措經費的渠道較多,加上社會對圖書館的重視,美國私人和團體向圖書館捐款極為普遍,使得各大學圖書館的總投入非常大,例如,哈佛大學為63923050美元,耶魯大學為33487000美元,芝加哥大學為17875544美元,普林斯頓大學為22859857美元。我國的大學顯然不能與美國相比,但我國的綜合性大學,特別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對而言,其圖書經費還是較高的,多在2000萬元以上。2004年,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經費達到2400萬元,廈門大學圖書館的經費超過2700萬元,“十五”期間,復旦大學圖書經費投入達1.12億元。而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特別是近年來批準設立的高職院校,基本上沒有新的財政投入,主要靠收取較高的學費運轉,資金來源單一,數量有限,缺口較大。除經濟較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由于財力雄厚圖書館經費較為充足外,一般職業院校圖書館,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對圖書館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圖書館經費非常緊張。同時,隨著書刊文獻價格不斷上漲,每年的等額經費投入意味著館藏文獻增長率不斷下降,這與高職院校逐年擴大的招生規模極不相稱,加之一般高職院校圖書館經費投入原本不足,更加劇了館藏與讀者需求之間的矛盾。以河北省為例,高職院校圖書館年正常經費(即不含新建館舍投入)平均為10~50萬元,根本無法滿足教學與閱讀的需要。由于圖書館藏書量是衡量辦館條件與規模的重要參數,也是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中的硬指標,而高職院校圖書館長期經費投入不足,導致藏書量不達標,在迎接各類評估期間,圖書的購進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在評估之前突擊購書也就成為參評院校的共同做法。這種做法雖然滿足了評估指標對館藏圖書數量的要求,卻難以保證館藏圖書的質量,為了盡可能多地利用有限的經費購買較多的圖書,有的圖書館甚至大量購買信息不全、印刷質量很差的盜版圖書,既不實用,又不合法。職業院校特別是工科類院校往往注重實踐性教學,要求實驗實習設施和設備投入大、更新快,人才培養成本相對較高,經費緊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對圖書經費的投入。而經費投入是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經濟基礎,隨著圖書價格不斷上漲與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圖書經費緊缺將成為長期制約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的問題。
筆者認為,因地制宜,結合學院辦學條件與專業特色或優勢學科,形成自己的主題特色,應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的重要課題。只有如此,才能使高職院校圖書館更好地為學院的教學與科研服務;也只有如此,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才能具有高職教育的特色。當然,僅有高職院校及其圖書館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相關教育行政部門也應制定一套既適應高職院校特點,又切實可行,且有利于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的圖書館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振清,湯彩汕.善用美國大學圖書館[J].留美雙周報,2000,(10).
[2]顧健.高職院校圖書館藏書量指標評價體系[J].新世紀圖書館,2005,(3).
[3]馬樹超.高職教育的現狀特征與發展趨勢[N].中國教育報,2006-09-14:(3).
[4]張夢桃.水平評估對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影響[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7).
作者簡介:
谷加恩(1968—),男,山東濱州人,碩士,淄博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和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