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顯軍
【摘 要】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現今金融危機下的我國的頭等大事之一。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并分析了就業困難的原因,提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之怪現狀
(一)就業歧視之怪
眼下就業歧視可謂花樣繁、種類多,有戶口歧視、性別歧視、學歷歧視、身高歧視、容貌歧視、年齡歧視、身體歧視,數不勝數。各種明的、暗的,大的、小的,有必要、沒必要的歧視都在求職潮中大顯身手,有效控制著求職人數,打擊著畢業生信心。
(二)招聘單位之怪
從研究生賣豬肉到高薪淘糞工,更有單位打出“兩年無薪水”的旗號來招聘畢業生。雖不乏招聘單位的炒作,但卻折射出大學生就業困境。
(三)求職過程之怪
參加考試一窩蜂:明知是獨木橋,可大家還是要在“公考”上碰碰運氣。盡管“中”的概率好似買彩票,更有甚者,個別大學生非公務員不就,催生了一代“考碗族”;簡歷投遞一大片:設計簡歷、精心包裝,網上招聘、現場招聘狂轟亂炸只求一面試機會、雖然浪費多些,但可以避免遺漏,至少也可心理上得到些安慰;投資形象一大把:為在求職形象上加分,大家都傾其所能,大搞形象工程,拍藝術照,買套裝,購化妝品,更有甚者很多女生因不滿自己的容貌而去整容。
(四)專家支招之怪
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國家出臺不少良策,如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以優惠措施鼓勵大學生西部就業、解決大學生就業落戶限制、退還回生源地就業的師范生的學費、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積極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各類專家也是見招、拆招,提出應對策略,但其中夾雜的一些奇談怪論,非常離譜,如大學本科讀五年、鼓勵農村大學生回農村去。讓人懷疑某些專家沒做扎實調查、也未經慎重思考,甚至有借機炒作之嫌。大學生們要結合自身實際,認清社會實際,不被怪論所惑,不為怪調所擾,有所甄別,有所選擇,找到適合自
己的出路和發展之路。
二、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畢業生知識結構不合理,理論與實際脫節,缺乏實踐技能
造成這一現象的也不能全怪學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國目前教育體制的問題。我們現行高校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主要是參考當時蘇聯的模式,專業設置過細,課程落后乏味,不能跟上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知識更新的需要。從小到大執行應試教育,“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忽視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不合理
郎咸平說:今天的國際競爭已經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的簡單競爭,而是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一個全新的產業鏈的競爭市場。產業鏈由六大軟性環節組成:“產品設計、原料采購、長途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這六大軟性環節按我們最熟悉的名詞——國際分工來劃分,中國企業分配到價值最低、浪費資源最大、破壞環境最嚴重、勞動力最廉價——制造環節——既訂單處理,而其他有價值的環節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歐美各國的手中,也就是說,當我們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廉價勞動力(農民工)創造出市場銷售六塊錢的產品(假如每個環節創造一塊錢價值),中國企業只能分享到一塊錢的價值,并且在中國企業里能分享到一塊錢的價值空間其就業機會絕大多數又被農民工占領。這一點可以從東莞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車間,廣東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工廠得到證實,更可以從美國金融海嘯對廣東經濟影響最大、最直接得到有力佐證。中國到現在為此,中國不應該稱為制造大國,頂多是生產大國,中國企業只占有一個環節的就業空間,其他五個環節的就業機會恭手送與他人,這就是目前我們既丟失價值,又損失就業機會的產業鏈結構。這個產業結構本身就注定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源頭就在這里。我國目前的產業現狀不足以為大學生提供這么多的就業崗位,這就是大學生找工作難的真正原因。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合理
1.從眾的就業觀念
從眾的就業觀念是自己沒有考慮過將來要做什么,別人找什么樣的工作,自己也找什么樣的工作,什么工作熱門就找什么工作。最后,考了許多證書,報了許多培訓班,投簡歷如天女散花,結果草草簽約之后進入工作階段才發現并不是自己想干的工作,只能換職業。
2.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
有的學生即便不就業,也不想到不如意的單位去,擔心進了那樣的單位,就永遠要在那里呆下去,一輩子也走不了。因此,不僅要考慮用人單位提供的工作崗位是否與自己的專業對口,是否有利于自己事業的發展,工資福利待遇高不高,工作負擔重不重,工作強度大不大,還要考慮這個單位在社會上的聲譽和發展前景以及有沒有被精簡或是破產倒閉的危險等等。
3.只肯去“面子部門”就業
“面子部門”主要是指大公司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這些部門具有較高的工資率,較穩定的就業,良好的工作環境;服務業可以吸納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但部分同學認為從事服務行業沒有面子,干服務工作大學四年白讀了,甚至發生大學畢業生從事沐足服務被父親大罵不孝子孫的事情,主要是有些同學眼光放得不夠長遠,在短期內不能獲利就不想去。這除了跟畢業生期望值有關以外,還跟同學間的相互攀比有關。
4.眼高手低、心比天高
一些大學生不愿去基層、去西部,不愿從基層工作做起,一心只盯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
工作沒做多久,薪水待遇喊的很響,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奉獻。
三、大學生就業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完善中小學教材課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合理配置中小學課程,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積極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合理規劃好四年的大學生活。
(二)積極引導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在稅費減免、融資貸款等方面積極鼓勵國有企業開展接納大學畢業生的畢業實習工作;引導國有企業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同時建議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創造條件,更多地吸納有技術專長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個體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企業也自愿設立大學畢業生實習機構并積極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并給予一定額度的稅費減免。
(三)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從生產大國轉變為制造大國
鼓勵企業走自主研發、自主創新之路,充分依靠自主知識產權,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從生產大國轉變為制造大國,完善產業鏈中的其余五個為國外掌握的環節,充分發揮產業結構中這五個環節在吸納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
(四)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
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校采取網絡招聘、專場招聘、供求洽談會、宣講會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費就業信息和各類就業服務。高校要強化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開設就業指導課并作為必修課程,重點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
(五)更新就業觀念
通過就業指導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先基層、后高層”、“先服務,后管理”的就業觀念。積極引導學生向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并積極為在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提供檔案管理、人事代理、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職稱評定以及權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務,解除這部分大學生的后顧之憂。
(作者單位:廣東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