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華鶯
【摘 要】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結構體系不合理,導致了技能型人才供給不足,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必須進行教學改革,把職業能力培養作為重中之重,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做到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關鍵詞】教學做一體化 高職教育 學生為主體
社會發展既需要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才,也需要從事具體職業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突破式擴張、職業教育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沿襲學歷教育,教學計劃和專業設置不合理,創新性不足以及職業教育的“非職業化”導致了我國技能型人才供給不足。
傳統的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出現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是被動地適應課程、吸納課程,教師為教而教,學生為學而學,教和學都脫離了做,使學生失去了動手操作的實踐機會。鑒于以上問題,高職教育改革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從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做起,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使他們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提高素質,在實踐中培養能力,以符合高職教育的目標和高職教育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特點,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優勢。
一、教、學、做一體化
以實際生產任務為載體,以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實踐。“教學做一體化”就是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創造出學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學環境,做到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合一。
這種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中的以書本為中心,以理論知識為中心轉移到以實踐為中心,以實際生產為中心,克服了傳統教育中重教不重學,重知不重行,重教師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教與學脫節、學與用分離的弊端。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講解必要的理論知識,又要突出專業技能的訓練,通過“做”一方面使學生學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學生用以促學.它把學與用很好地統一起來,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感性認識結合起來,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使教學效率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教學過程更具有實效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厭學情緒。“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體的生產任務和崗位要求為載體,使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有機的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以主體的地位自覺地構建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還應特別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討論環節,多給學生以實際鍛煉的機會,促進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二、教、學、做一體化的應用
我校將“教學做一體化”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并根據教務系統的要求,組織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競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這六個步驟進行的。
例如在火電廠600MW仿真實訓室中,要求學生啟動一臺給水泵,為鍋爐提供給水。首先教師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論知識,如給水泵啟動的條件,各種閥門的作用,引導學生分析如何進行操作,然后學生分組,布置項目任務,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任務要求,解答學生的疑問。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想法制定啟動水泵的方法和具體步驟,并進行討論,然后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的進行檢查,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啟發學生,操作完成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寫出總結,教師做出評判,積極肯定,提出建議。
又如在《電機學》中,要求學生對某臺三相交流電機進行檢修,并繪制三相單層繞組的展開圖。首先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電機,使學生對電機有了感性認識,然后教師講解電機的基本構造,學生開始分組討論,分析其故障,制定出相應的檢修計劃,然后進行操作,畫出展開圖。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最后進行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全過程地參與,每一個環節都要獨立或合作完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都要保持積極的態度。但由于學生能力有限、缺乏經驗、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學習興趣就會減退,有的學生甚至敷衍了事或者放棄,致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動搖。此時,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實踐中循序漸進,采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過程設置的不要過大,避免理論知識過多。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及時地幫助、指導,使學生有獲得成功的感受,使其學習興趣得以持續,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三、改革結果分析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了教與學的結合,學與用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通過制定、實施、評價項目,全面地參與整個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利于學生的“學”,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它還使我們充分認識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是“教”,而是教“學”,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出基礎扎實、素質全面、本領過硬、上手快、轉型快的高級技能型人才,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更好地滿足和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張瑩.淺談高職院校的項目教學模式[J].江蘇高教,2008,(01).
[2]趙志群.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課程模式和課程開發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24-27.
[3]姜大源.世界職教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勢及啟示[J].職業技術,2008,(11):4-10.
[4]唐永澤,盧兵,霍雄飛.以工學結合為主線構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9,(01):47-48.
[5]俞瑞釗,高振強.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之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