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學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從高職院校面臨的現實和發展需要出發,闡述了哲學在學校的教學與管理中的作用及發揮其作用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哲學;高職院校;教學與管理;作用;途徑
作者簡介:馬桂芬(1967-)女,河北孟村人,河北滄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8-0019-02
哲學作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始終是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高職院校,面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辦學規摸的不斷擴大,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和方法,實施有效地教學與管理,對于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哲學在學校教學與管理中的作用及發揮其作用的途徑,談幾點看法。
一、強化高職院校哲學思想指導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管理模式、培養模式都在不斷地變化,要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不斷地進行制度創新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而造就一支自覺接受并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和方法,開展教學和管理的員工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我們知道,科學的理論是行動的指南。
調查中發現,在高職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能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實施有效地教學與管理,這也是一些學校只注重學生的數量,不注重學生的質量,只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社會學效益,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長遠利益的癥結所在。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進一步強化哲學思想在高職院校教學與管理中的指導作用。
二、哲學在高職院校教學與管理中指導作用
(一)有利于學校領導把握學校發展的全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基礎,也是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制定措施、進行決策的依據。高職院校領導者的決策水平和領導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哲學社會科學水平。一個根本不懂哲學思想、不懂社會發展規律、事物發展規律的人,指導某一部門、某一領域的工作,就如同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沒有不失敗的。作為學校的決策者、領導者,必須在哲學思想的正確指導下,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把準方向盤,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永葆學校的生機與活力。
(二)有利于教職員工實施有效的教學與管理
學校的教職員工,在具體的教學與管理中也會遇到許多矛盾,如何正確處理好這些矛盾,就需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分清內因和外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做到內因與外因相結合、兩點與重點相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行為方式的引導、審美觀點的培養、人生境界的陶冶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可以提高他們的思辯能力和思想政治覺悟,使他們勇敢地面對社會、家庭、個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正確對待挫折,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健康、平和、積極
的心態去迎接各種挑戰。
三、發揮哲學在高職院校教學與管理中指導作用的途徑
(一)切實提高學校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哲學素養
1.提高學校領導者的哲學素養。作為學校的高層決策者、領導者,在實施決策的過程中,要加強理論學習,學會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處理各方面的關系。
首先,應堅持教師權力為主,行政權力為輔的原則,突出體現教學科研的中心地位,圍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來開展學校的各項工作,當然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矛盾次要方面的解決,以免發生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問題。
其次,要端正辦學方向,擺正數量與質量的關系。不能只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質量效益和社會效益,有些學校靠“寬出”來吸引生源的做法,將嚴重影響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所以,一定要嚴把質量關,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人才。
再次,要注重處理好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從校外層面看,學校應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這就要求領導者要具備社會意識、全球意識、超前意識和大教育意識,努力拓寬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加強與各個層面的聯系,為學校的發展爭取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從校內層面看,校園是一個外因,學生是一個內因,這就需要領導者要確立“環境育人,氛圍育人”的觀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弘揚主旋律,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做人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服務,做到內外因有機結合,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最后,要正確處理好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校本管理要求打破過去那種千校一面的局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學校無論是從專業的設置,還是校企的合作、教育的創新等方面都應體現出自己的個性,獨樹一幟,并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教育的發展,走一條具有個性特色的學校發展之路。
2.提高學校管理者的哲學素養。作為學生處、各系部管理者、班級輔導員,要重視哲學的指導作用,把以制度為本的剛性管理與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剛柔并行,導疏并用,寬嚴適度,寓情于理。
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學規范的規章制度。無論是中觀管理者,還是微觀管理者,在規章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從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防止一刀切。
其次,在制度的執行過程中,要以導為主,以束為輔,因人而異,講究教育藝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觸及心靈,力爭實效。
再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根據矛盾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辯證關系,通過開展多種評優活動,根據不同學生的心里特點和內心需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讓他們追有目標,學有榜樣,增強每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爭先創優成為一種良好的風尚,以便更好地管理。
(二)切實提高學校教師的哲學素養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辯證關系,做到知識的學習與品質培養的有機結合,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為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點,在教學中結合地情、國情、世情,聯系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結合重大事件、重要紀念日、學生特點和學校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公德意識、環保意識、創新意識、奉獻精神的教育,做到教書育人相結合。
2.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作用。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充分發揮二者的積極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育人效果,因此,教師要通過互動教學、現代化教學手段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內外因相結合,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科學地進行教學工作的指導方針。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模擬室等,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區進行調研活動,使知識得到加深,能力得到提高。
(三)努力營造濃厚的校園哲學氛圍
一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報欄、廣播、校園網、政治學習、學生社團、第二課堂、知識競賽等形式,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不斷提高師生的哲學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要學以致用,學校通過組織師生對典型事例的剖析,聯系教學與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說明用哲學觀點和方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在學校形成一個學哲學、用哲學的良好氛圍,這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也為人們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總之,哲學在高職院校的教學與管理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只有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進行有效地教學與管理,才能使學校的各項事業充滿生機與活力,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松山.開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專題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4).
[2]周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開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新局面[J].高校理論戰線,2006(4).
[3]楊近.構建我國高等職教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框架[J].職教論壇2004(10).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