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進
摘要:國際貿易實務是高職經貿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核心課程。為實現高職教育培養(yǎng)高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介紹了任務驅動法,并對國貿實務采用任務驅動教學進行了構思,提出了教學方案的總體設計。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改革;國貿實務
作者簡介:王進(1975-),男,江蘇泰興人,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貨運代理;朱芬俊(1976-),男,江蘇丹陽人,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8-0030-02
一、何謂“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理論。它是一種具有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確定任務為核心、如何驅動為關鍵、能力養(yǎng)成為目的”為基本特征的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很多優(yōu)點。首先,它體現了“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起著組織、引導、促進、咨詢和評價的作用。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其自主探究能力與思維的邏輯性和合理性能夠得到鍛煉與發(fā)揮,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也能更加激發(fā)起學生對學習和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其次,它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意見交流等,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
但任務驅動教學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任務教學法對教師有很高的要求。其次,長期使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學生們會失去個人主見。所以當教學內容達到一定階段,可以適當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再次,任務驅動教學主要適用于操作類、實踐類課程的學習,也符合我們目前高職教育的特點,但對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或教學內容,任務驅動教學需謹慎使用。最后,有的學生不善于與人交流,不太會參與其中,這時候就要求老師進行適當的干預。
二、任務驅動教學的實踐運用
任務驅動式教學,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任務準備階段
知識及技能的傳授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任務”。任務的設計要具備以下幾點:(1)真實性:任務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未來的工作實踐。(2)開放性:設計任務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學生有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的機會。(3)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4)系統(tǒng)性:任務不能太瑣碎,小任務與大任務之間要有聯系,同時還要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接合。(5)具體性: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易操作的小目標,通過小的“任務”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二)任務實踐階段
任務實踐也就是任務的實施,即課堂的組織。課堂組織合理與否,是任務完成的關鍵,可分以下幾個部分:
(1)情景創(chuàng)設,情景是指對學習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產生影響的各種情況,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入與本次課教學內容一致的情景中;(2)任務提出,在前述情境下,導入課前設計好的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任務;(3)自主學習,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答疑者;(4)協(xié)作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后,需要進行討論、交流,以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5)效果評價,當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適當地進行效果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的氣氛,然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觀點。(6)鞏固練習,任務的完成不等于學習的結束,學生個體的差距,任務的設計需要有彈性,任務完成的好壞也有差距,因此在教學過程結束前要對任務進行擴展和細化,即對完成得好的學生應提出擴展的意見,對有難度的學生應給出細化的要求。
三、任務驅動教學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應用
國貿實務是專門研究國際間貨物交換的具體過程的學科,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國際運輸與保險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運用。
目前我院多個專業(yè)開設了國貿實務課程,作為職業(yè)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就業(yè)模式的教育,強調的是理論為實踐服務,實踐教學居于主體地位。由于各專業(yè)國際貿易理論基礎不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根據專業(yè)情況對教學計劃做適當調整,但總體來說,國貿實務的任務驅動教學有一個總體的思路,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任務項目:
項目一:外貿公司的設立
外貿公司的設立需符合一定的條件,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這些程序大都是一些法律規(guī)定,內容較淺顯易懂,可以學生課后自學為主,學生提交相關的學習成果,教師加以適當的輔導。
項目二:貿易合同的簽訂
貿易合同的簽訂涉及交易磋商和合同擬訂。交易磋商包括磋商準備及磋商開展;合同擬訂包括商品條款、運輸與保險條款、支付條款、爭議預防與處理條款,每一條款又包含多項內容,如商品條款又主要包括品質、數量、包裝和價格等。每一項內容都可以采用任務驅動,讓學生帶著任務先自行學習,但由于合同條款的復雜性及所遇問題的多變性,教師對注意事項必須通過適當的案例加以詳細分析說明,并讓學生自己分析案例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項目三:出口貿易合同的履行
出口合同簽訂后就需著手備貨與審證,以及訂艙、貨物運輸與保險、報檢與報關、繕制單證并辦理結匯、收匯核銷并辦理出口退稅,項目內每一內容都可以作為獨立任務進行專門訓練,但根據專業(yè)不同,相關支撐課程的學習與否不同作適當刪減。
項目四:辦理出口貿易融資
企業(yè)大都需要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現金流量。在國際貿易中,規(guī)范的金融工具為企業(yè)融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貿易融資又可以分為短期貿易融資和中長期貿易融資。前者主要有打包放款、進出口押匯、票據承兌和貼現、保理等;而后者包括福費廷、出口信貸、混合貸款等。各融資工具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適用范圍及使用注意事項,可設計獨立任務或設計組合任務進行學習,在總評時則需要對各工具進行比較。
項目五:進口許可證簽發(fā)及合同履行
進口合同簽訂后,就須進行進口相關手續(xù)的辦理。履行進口合同主要包括:信用證的開立與修改;租船訂艙與運輸安排;進口貨物的保險安排;審單付款與贖單;進口貨物的報檢;進口貨物的報關與接貨;爭議與索賠;進口付匯核銷。
每個項目通過一個大的任務貫通前后,每個項目內還須穿插不同的小任務對內容進行細化,項目與項目間還有交叉,須聯系起來比較分析以深入學習和掌握。如出口業(yè)務中有繕制單證并辦理結匯,結匯后進行收匯核銷并辦理出口退稅;而在進口業(yè)務則則是審單付款與贖單,付款后須進行進口付匯的核銷。任務不同,學習的內容也不同,須讓學生理解為什么進出口業(yè)務中任務不同,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同時,通過解決教師設置的各種障礙,學生能夠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變能力,靈活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法律知識的能力。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結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任務驅動教學法須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靈活運用,還須注意與其它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另外,使用任務驅動教學后,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方式也要進行相應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高(2004)1號《教育部關于以就業(yè)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
[2]李立新.發(fā)達國家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比較研究及啟示[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3).
[3]羅群英.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06(3).
責任編輯: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