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芬
[摘 要]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隨之越來越艱巨,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就成了物流專業教師努力探究的方向。任務驅動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通過創造情景,精心設計任務,讓學生在接受任務,設計方案和方案實施的同時,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加強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技能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 任務驅動法 倉儲與配送 自主學習
一、“任務驅動法”的內涵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學生在任課教師的引導下,在任務的驅動下,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以能力為目標,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學習模式。每一項任務分為設計任務、制定方案、方案實施、檢查和評價等階段完成。與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以知識為目標,“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是知識的傳授、灌輸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的以教定學的教學模式。
二、“任務驅動法”在倉儲與配送教學過程的應用效果
倉儲與配送課程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具備相應的實際操作技能。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根據物流企業實際崗位需求,設計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具有倉儲規劃能力;倉庫業務流程的操作技能;倉儲設備設施及各種裝卸搬運工具的使用技能;配送中心的選址能力;制定配送方案及選擇優化配送路線的能力;并幫助學生樹立物流成本、質量、安全和環保的意識。鍛煉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操作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并使學生養成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精神,有良好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學習的遷移能力。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三、“任務驅動法”在倉儲與配送課程應用的基本程序
在教師的指導下,通常運用“五階段教學法”確定工作任務,獲取相關信息;制定多種操作方案;方案的決策;方案的實施;最后進行檢查和評價。我們以出入庫業務為例:
1.任務的確定
首先,把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出入庫業務流程的錄像和傳統倉庫出入庫的業務流程圖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在感觀上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把兩個出入庫流程進行比較,有效刺激學生大膽的想象,喚起學生原有知識結構中相關知識和經驗,自然而然的就引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出入庫作業組織。
2.工作任務方案的制定
提出工作任務之后,教師不要急于講解,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入庫作業的流程和操作技能。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工作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有一些知識和技能在相關專業課已經學習過,這些學生自己就會給出解決方案;另一些是創新的知識點,這也正是這個任務所要解決的問題,創新點最好由學生分組討論提出。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如在制定入庫方案時,根據實際情況,要采用先整體后局部,逐步求精的方法。要求各組畫出流程圖,配文字說明,并寫出入庫的崗位職責和相關的管理制度規定,制定出入庫的工作任務方案。
3.工作任務方案的決策
針對各組制定的方案,由小組討論,分析本方案的可行性和該方案的優勢及不足,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體現出各組的創新點,制定最優工作任務方案。
4.工作任務方案的實施
各組學生根據本組制定的方案,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具體操作步驟組織執行。首先,分配任務(入庫、分揀、配貨、包裝、出庫);其次,進行角色扮演;最后,按照操作流程完成各組的工作任務。這階段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僅讓學生親身感受認知的過程,而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工作檢查與評價
在教學檢查和評價中,我們根據倉儲與配送課程的特點,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相互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創新點,使其在獲取知識的經驗與能力,這些方面是否真正得到提高;是否符合物流企業崗位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評價中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僅指出學生的弱點,同時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創新意識,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例如,在每組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都必須交流。其他組討論測評,組內測評。內容包括: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知識與應用的情況;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的能力;成員間的相互合作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
四、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應注意的事項
1.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
在使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之前,教師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整合,根據實際物流崗位需求,形成模塊教學任務。同時,設置教學情境,為設計任務所用。
2.驅動任務法的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根據教材、大綱、計劃來講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不能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造成就業與實踐脫節。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特色,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使學生的知識、思維、能力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
3.“任務”設計要注意個別學習
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不僅結合物流企業的實際崗位要求,還要考慮學生現有的專業知識、認知能力、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要設計出學生獨立完成的任務,對于學生獨立完成的“任務”,針對學生個性化特點和現有的知識層次差異,老師應給予適當的提示,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位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能夠獨立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
4.“任務”設計強調協作學習
對于小組協作學習,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能力傾向、個性特征等特點,優勢互補,分成由3-5名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協作完成。以計算機網絡提供了基礎條件。以小組共同討論制定出方案。在這個過程,教師要注意引導,把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交流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組與組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們通過交流、合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也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精神。例如在出入庫業務整個操作中,需要寫出工作流程,出入庫管理制度及崗位職責,相關單據的設計,出入庫作業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等。這些工作需要小組內部成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任務。并力爭快、好、準。
5.學生要按物流企業崗位要求,完成工作任務
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與他們將來實際工作崗位有密切相關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感興趣,并且會很認真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如在倉儲與配送課程教學中,在學習“入庫業務”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子任務“對單驗貨”,這個任務包括碼拍、點數、核對貨號、看有無二次封箱、有無破損等操作,物流企業強調的是幾個拍、幾個底、幾個高、碼放時貨號朝外,很快完成對單驗貨任務。而不是把大量時間花在一箱一箱數。這樣既能達到教學效果,同時也為企業培養即聘即用的人才。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職業教育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采用任務驅動法,以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把書上死的理論變成活的應用,改變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由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在職業教育中,我認為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歐盟Asia-Link項目“關于課程開發的課程設計”課題組 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2007,6
[2]錢曉菩 馬玉娟:試論任務驅動.中國電化教育,2002,(9)
[3]姜振安:“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職教通訊,2003,(7)
[4]熊 梅:當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理論基礎 教育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