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坤

在民辦高校做學生管理工作的四年里,筆者深深感受到民辦高校里的班級凝聚力是輔導員開展班級建設的首要問題,也是決定一個輔導員開展班級工作是否順利的前提。
班級凝聚力建設是由民辦高校學生自身的特點決定的,他們中間大多數學生家庭條件較好,過分依賴家庭的社會關系,對自己今后的出路或就業問題并不擔心,養成了一種“混文憑”的不良心態,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這部分學生集體觀念也比較淡薄,常常是我行我素。
班級作為學生組織的基本單位,好的凝聚力是形成優良班風、學風的前提。作為輔導員,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加強班級凝聚力建設。
第一,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要精心選拔出一支學習成績優異、思想素質較高、群眾關系好、工作能力強的學生干部隊伍。在平時的工作中,輔導員對學生干部要嚴格要求,并創造機會讓他們在班級中樹立一定的威信;時機成熟后,大膽地放手讓他們管理班級,充分發揮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干部往往發揮著班級的“核心”作用,有什么樣的“核心”人物,就有什么樣的班級凝聚力。
第二,規范班級制度建設。民主參與制度最能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全體學生參與班級建設工作,發揮每個人的智慧,使每個人都成為班級的主人。“班興我榮,班衰我恥”,提高每個人在集體中的自我價值,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特別是平時表現一般或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如果他們的建議被采用,既可以減少由于自感地位低而產生的消極心理狀態,又可以減少由于冷遇而產生的不滿情緒,并能使他們逐漸改變消極的心理狀態,學會關心集體、熱愛生活。
第三,打造優良班風。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一個由木板組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以及這個木桶是否有堅實的底板、木板與木板間的結合是否緊密。“木桶的木板長短”好比學生及其素質的參差不齊;木桶的“桶底”好比輔導員及其服務與協調能力;“木板與木板之間縫隙的銜接”好比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和集體觀念;“木桶能盛多少水”,就好比班級建設中班風建設取得多少成績。所以,要想打造良好的班風,就要求輔導員以學生為重點,努力減小“長短木板的差距與木板間隙”,增強班級的整體凝聚力。
第四,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我維護意識較強,要想充分調動全體成員的積極性,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勵機制。在班級的評優評先等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通過這些評比活動,班級可以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熱潮,極大地增強班級內部的合力,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同時,一套合理的激勵機制,是對優秀學生的肯定和對普通學生的鞭策,能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和工作熱情。
第五,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無論是主題班會,還是戶外活動,都要充分發揮盡可能多的學生的智慧和創造力,讓更多的普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應避免只有一幫學生干部獨自操作而更多的普通學生不能參與活動的現象。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你的助手。”健康積極的活動本身就是學生情感交流、增進友誼的平臺,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與同事的團體合作意識。
俗話說,“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添磚起高樓”,這些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俗語,講的都是團結產生力量的道理,都說明了團結的深刻意義。學生猶如一顆顆“珍珠”,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具有伯樂的慧眼,并成為那條將“珍珠”串聯起來的線。
(作者單位:商丘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