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衡陽縣中科實驗學校定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側重招收農村留守兒童入學,致力于服務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家庭,努力探索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辦學四年以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多而雜,只有盡心盡力做好相關的工作,及時解決疏導,才不會釀成潰堤之禍。筆者現就衡陽縣中科實驗學校留守兒童問題和工作現狀,提出幾點看法,進行探討。
一、“留守學生”的類型
從監護人情況劃分,“留守學生”大致可分為隔代監護、寄養監護和無人監護等三種類型。
(1)隔代監護型。即孩子的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替孩子的父母承擔撫養、教育和監護責任的類型。在衡陽縣中科實驗學校,這種類型是“留守學生”的主要監護方式。比如:該校214名“留守學生”中,跟隨祖輩生活的達197人,占了總數的92.1%。
隔代監護型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監護人與未成年人之間存在著隔代血緣關系,且又多為獨生子女,這類孩子往往生活于溺愛和嬌縱之中。由于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年齡差距大多在40歲以上,監護人大多年老體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難以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往往是重“養”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發展。
(2)寄養監護型。即父母將孩子托付給叔嬸姑舅等親戚或鄰居、朋友看管的類型。在衡陽縣中科實驗學?!傲羰貙W生”中,屬這種類型的共有15人,占了總數的7%。
寄養監護類型有兩個特點:①是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不出事為原則,相對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以便當委托人——孩子的父母親回來時好交待,但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卻缺少關注。因為監護人往往擔心如果對孩子管嚴了,孩子會將自己的不愉快感受告訴其父母;②是由于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缺乏或完全不具備血緣上的親情關系,因而監護人對孩子的感情難以代替親生父母對子女的感情,這種差別是任何一個孩子都能憑直覺切身感受到的。特別是當孩子拿監護人對自己親生子女的態度與對自己的態度進行對比時,感受尤為深刻。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要么極易產生“寄人籬下”的自卑心理,沉默孤獨;要么因為心理自衛的因素,產生強烈的敵對抵制情緒,放縱暴戾。
(3)無人監護型。即完全脫離父母長輩而獨立生活的類型,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以大帶小”的情況。這種類型在全部“留守學生”中所占的比例極小,在該?!傲羰貙W生”中只有2例,但這種類型的“留守學生”卻最應引起社會的關注。
無人監護型孩子的特點表現為兩個極端:對于自控能力較強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鍛煉,相對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會顯得獨立生活能力更強、更自信、更善于與人交往。他們中甚至有人會成為學校里的好學生、學生干部或“尖子學生”;但對于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來說,這種類型的學生也極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出現逃學、迷戀網吧、夜不歸宿、早戀等現象,嚴重者還可能小偷小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多數“留守學生”因缺乏親情、管教和自控能力,在學習生活及其他方面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問題。從衡陽縣中科實驗學校的情況來看,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較差、行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發展、容易遭受傷害及對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等五個方面。
(1)學習成績較差?!傲羰貙W生”學習由于缺少有效的督促和輔導,在學校的學習成績普遍居于中等及以下水平,能夠進入優等生行列的不多。我們對衡陽縣中科實驗學校214名“留守學生”進行了有關學習成績的調查,在將總成績分為優、較好、中等偏下、差等四組的情況下,發現214名“留守學生”在這四組中所占的比例依次為12%、18.6%、28.2%、40.2%,也就是說有68.4%的“留守學生”學習成績在全校屬于中等以下水平。
(2)行為道德失常?!傲羰貙W生”的家庭教育的主體缺位,而絕大多數代理監管人(包括隔代監護和寄養監護)無力或不肯、不愿、不便對孩子履行到位的家庭監護和管教責任,致使許多“留守學生”成了無拘無束的“野馬”,并由此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如組織紀性差,經常遲到、早退、曠課,衛生習慣差,生活習慣差,不懂文明禮儀,愛說臟話,抽煙喝酒,等等。其中更為嚴重的是許多“留守學生”身上沾染了許多社會不良習氣,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據衡陽縣中科實驗學校教導處統計,本學期初二年級共有12人次嚴重違紀行為,其中就有8人次系“留守學生”所為。由于缺乏家庭溫暖,而且相對于一般同學,“留守學生”可以自主支配的零花錢又要多一些,所以,沉溺于網吧是“留守學生”常見的一種生活方式。但作為民工子女的“留守學生”手里的錢又是非常有限的,許多“留守學生”上了網癮,錢花完了就回家偷,從而沾染上小偷小摸惡習。另外,“留守學生”早戀的比例也明顯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嚴格的監管,這些學生可以“自由”地接觸一些淫穢印刷品或音像制品,幼小的心靈無法抵御誘惑,往往走上歧路,致使其身心遭受嚴重傷害。
(3)心理性格畸形發展?!傲羰貙W生”所受到的更深的傷害還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學生”的心理和性格呈現出了一些病態和畸形的趨向。普遍表現如下:①自我封閉,遇事不與人說。如一些“留守學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卻從不告訴監護人和老師。該校實驗五班有個叫張友福的學生,原來是個很聽話、花錢也很節約的孩子,但有段時間,幾個社會青年在放學路上強逼張友權索要“保護費”,張友權只好一次次硬著頭皮向爺爺要,直到爺爺產生懷疑,跟蹤他去學校,這才發現了他要錢的目的;②自卑感強,總覺得低人一等。自閉的性格源自于內心的自卑。一位“留守學生”說,他最怕學校開家長會,最怕在外面碰見自己的同學和父母親熱地在一起。為了躲避這一切,他從來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學家玩。;③缺乏愛心,有暴力傾向。在一些“留守學生”眼里,同學分為兩種:“惹得起的”和“惹不起的”。對“惹得起的”,他們就欺負人;對“惹不起的”,他們就人被欺負。由于缺乏愛,他們往往顯得對人生疏冷漠,不肯融入集體生活,不善于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4)容易遭受傷害。“留守學生”作為社會上的一個弱勢群體,在失去父母保護的情況下往往最容易成為傷害和攻擊的對象。該校就有一些“留守學生”假期在家缺乏父母的照管保護,加之年幼不善于保護自己,而遭受意外傷害。
(5)“留守學生”現象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從調查中發現“留守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已開始顯現了。①“貧困惡性循環”的承載者。如前所述,在幾乎所有地區的調查中,“留守學生”都是同齡人中相對弱勢的一個群體,這種弱勢不僅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同時也體現在生理、心理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各個方面?!傲羰貙W生”缺乏理想,將來不知道從事什么職業。雖然這些孩子對未來并沒做好準備甚至根本就沒進行過準備,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卻無可選擇地要踏進社會,要自食其力。擺在“留守學生”前面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是步其父母的后塵,進城打工,充當城市的廉價勞動力;二是守著自家那極為有限的土地,勉強維持生存。他們最終得到的是一個貧困代際相傳、惡性循環的結果,甚至成為社會的叛逆者;②“留守學生”由于有焦慮心理,有抑郁癥狀,易形成易怒性格,以這樣的心理基礎,在感到生活走投無路時,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事實上,“留守學生”犯罪問題現在就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了。
三、“留守兒童”工作的現狀
衡陽縣中科實驗學校自創辦以來,就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監護和資助體系,整合社會資源,拓寬社會援助渠道,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利益。優化留守兒童生存、發展和參與的社會環境,營造了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該校辦學的宗旨是:補償缺失的家庭教育,讓留守兒童品嘗愉快的“家庭式校園生活”,使每一名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
1.對“留守學生”的管理措施
對“留守學生”的管理應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留守兒童檔案;②建立心理保健檔案;③建立結對幫扶體制;④建立校外活動基地;⑤對涉及留守兒童的案件,百分之百給予法律援助;⑥成立周末留守班,精心呵護關愛周末無家可歸的孩子。
2.對“留守兒童”的培養實行三個優先
(1)學習上優先輔導。學校要從學習上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訂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教師牽頭確立一名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每個“留守兒童”進步檔案。
(2)生活上優先照顧。學校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食堂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有益學生身體發育?!傲羰貎和被疾r,要及時診療,悉心照料。要指導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3)活動上優先安排。學校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學校圍繞著“留守兒童”工作開展的活動主要有:新生入學軍訓、學生會競職賽、“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等各類演講賽,“迎奧運”等各類征文賽,手抄報和詩配畫展覽賽,廣播體操比賽,班級拔河賽,校級排球籃球等球類賽,登山和野炊等戶外活動,中秋和元旦等節日晚會、學生家長教師聯誼會,集中觀看愛國主義電影并評選觀后感,參觀王船山和夏門翰故居進行情感教育,周一舉行升國旗儀式進行愛國教育,等等。學校還成立了音樂、體育、美術、電腦課外興趣活動小組,每天的第八節課定期開展活動;成立了軍樂隊,聘請專家定期指導;成立校學生會,建立了“實驗之聲”廣播站,成為鍛煉學生的平臺。
三、加強“留守學生”管理的幾點建議
通過調查和實踐,讓人深深感到,“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更要主動負起責任。
(1)“留守學生”問題是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社會問題。建議學校要向社會、家庭宣傳“留守學生”的生存現狀,引起全社會、所有家長都來關注“留守學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國家的未來。各級政府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關心重視“留守學生”問題,“留守學生”家長為社會經濟、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大量的貢獻,作為一級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學生”學校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持,為“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2)建議學校把外出農民子女的教育問題納入工作目標之中。特別重視關愛“留守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不僅要負責他們的校內學習,而且要主動加強與“留守學生”監護人的聯系溝通,傳授基本的家教方法,指導監護人對“留守學生”進行校外學業輔導,促進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的養成。
(3)要動員在職教師、離退休老教師同“留守學生”中的“問題學生”結成對子,關心他們的思想、學習和生活。
(4)學校在繼續實施現有的關愛“留守學生”有效方式、途徑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探索關愛“留守學生”的新方法、新途徑。要爭取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對“留守學生”關愛工程的資金投入,為關愛“留守學生”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