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華
小學生行為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對班主任來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需要班主任長期辛勤而富有智慧地工作。
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班主任工作,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良好的道德修養,達到教師引路、學生個性及品德修養全面提升的目的。我認為班主任既要有愛心培養學生、正確引導與評價學生品德行為的方法,還必須具有啟發、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堅持磨煉其自身意志、不斷修正行為習慣、養成良好品德行為的能力。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實施行為品德教育中用“愛”感染學生,達到教者施教的預期目的
愛是人類的一種需要,更不用說這些還在各方面依賴大人的孩子。學生希望老師像父母一樣愛護自己,只有在老師的愛使學生得到滿足之后,學生才會相信老師,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這時,老師用適當的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他們會從心里感覺到老師在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才會更好地與老師合作。特別對那些平時與老師唱“對臺戲”的學生,老師夸夸他、擁抱一下或說一句關心鼓勵的話語,撥動學生心靈,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學生才會自覺地改正自己的行為,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正確評價,有效施教
正確合理的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勇于改正自己行為習慣的一種手段,它能使學生知美丑、辯善惡、明是非。在平時的工作中,班主任必須盡可能找到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和引導學生健康發展,當然在許多時候批評也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批評學生時,要根據學生的不足,明確批評的目的,進行有效的教育。教者必須明白,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改正錯誤,而不是去刻意挖苦、侮辱學生。要讓學生知道,只要改正了錯誤,仍然是一個好學生。另外班主任批評學生時要掌握尺度,批評學生時心態要良好,要從保護學生自尊心、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目的出發,使犯錯誤的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和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批評的目的。
三、充分發揮班隊干部的作用,促進學生間良好的行為品德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班級,一定有一支良好的班隊管理隊伍。班隊干部的努力及工作中的良好表現和適當的工作方法,都能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使班主任的工作更輕松。班隊干部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品德修養的形成都需要班主任的精心培養,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做到以下三點。
(1)鼓勵班隊干部大膽工作,班隊干部在工作中雖然有時會出現一些過失,但班主任不要去指責而是要耐心指出他們出現過失的原因,幫助他們改正。力求班隊干部各方面都能在班上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2)要通過各種途徑,使班隊干部的優點、先進事跡在班上得以傳播,使班隊干部能在班上樹立威信,減少他們在班上工作的阻力。
(3)要鼓勵班隊干部從學生中發現問題,及時將信息報告給班主任,與班主任共同商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能提高班隊干部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又能提升班隊干部的工作能力,還能減少他們的工作事務。
班隊干部在班主任的精心培育下開始工作,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道德修養及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影響到每一個學生,滲透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發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加之他們的努力工作與監督使班主任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更容易落到實處和收到預期的效果。
四、注重主題班會與主題活動中品德教育的實施,使每次活動都能體現良好的教育效果
主題班會與主題活動的主題可隨時改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還可以根據某件事情在學校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學生中出現的偶發事件而定。例如,我針對班上同學之間打架、起綽號等現象,特意舉辦了“夸夸我身邊的人”的主題班會,趁機教育引導學生在與人交往中應遵循基本的相處之道,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的過失。
總之,班主任對學生的行為品德教育涉及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各個環境,稍不注意,就會前功盡棄。因此,還有許多的方法與許多的教育環節還需我們去發現。把教師的工作做細、這樣才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一個品性良好、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