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摘 要】我國高職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對于完善高等教育結構體系,促進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們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并對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進行的展望。
【關鍵詞】高職教育 現狀 發展策略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一個重要分支,承擔著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高層次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任。因此,探討高職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研究其發展策略,對于當前的高等教育事業和國家的經濟建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簡要回顧
1.1職業大學興起階段(1980~1990年)
20世紀80年代初,一批以“收費、走讀、不包分配”為特點而明顯區別于普通高校的地方職業大學誕生,標志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正式起步。
1.2多種類型的高職院校興起階段(1990~1998年)
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通過現有職業大學、部分高等專科學校和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改革辦學模式、調整培養目標來發展高職教育,并利用少數具備條件的重點中專改制或舉辦高職班等方式作為補充,即“三改一補”的高職教育基本方針。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正式確立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法律地位,推動我國高職教育走上了依法辦學的新階段。
1.3高職院校蓬勃發展階段(1999年至今)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首次提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隨著當年開始的全國高等院校大規模擴招,以獨立設置高職院校迅速增長為主要標志,高職教育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教育部將原有的高職、高專和成人高校合稱為“高職高專教育”進行統籌,以形成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合力。
2 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
2.1發展的基本理念
2.1.1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的理念
立足于高等教育層次,突出職業教育特點,建設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的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高職戰線的共識,也正在為全社會逐步認可和接受。教學目標的基點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一特定的職業所必需的能力,高職教育已成為一種謀生教育。
2.1.2以培養技術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定位的理念
高職人才培養基本特征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和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職業崗位技術技能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并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學校與社會用人部門結合、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工學交替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
2.1.3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的理念
專業設置逐步從“條件驅動”向“需求驅動”轉變,只要有崗位需求,就可以設置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和理論教學體系同等重要,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產學研結合、質量保障體系改革等,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2.2發展的幾種基本模式
2.2.1辦學模式
我國高職教育已經有了較大發展,呈現出多元辦學的格局。主要有國家舉辦、個人舉辦、企業舉辦等,其中還有國有民營、股份制、集團化等多種模式。
2.2.2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比較成熟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有:產學研結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訂單培養模式、“2+廠模式、頂崗實習模式、工學交替模式等。此外還有能力本位型、任務驅動型、項目導向型等模式。遼寧科技學院廣泛采取“2+1”培養模式,取得顯著成效,畢業生供不應求。
2.2.3教學基本模式
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有:教學做融合教學模式、學校教學與崗位標準合一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合一教學模式、“講、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等。為了突出應用性,還有不少學校采取“項目——達標”教學模式、“情景——互動”教學模式、“認知一思辨”教學模式等等。在教學評價方面也做出了相應改革,打破了一張考卷“定乾坤”的傳統做法。
3 發展策略研究
3.1堅持以人為本,強化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國高職院校在全方位強化素質教育,一方面,為了勾勒新世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藍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從業人員的知識、能力、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2以能力為本位,深化產學合作
國際流行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為高職教學改革提供了打破學科本位課程模式的理論依據。因此,高職教育應該根據高職培養目標要求建立新的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學生相關能力培養體系,開發職業能力實訓模塊,加強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的培養。
3.3辦學模式與教學模式多元化,優化師資隊伍
我國高職教育的多元化體現在幾個方面:辦學主體多元化,經費籌措多元化,辦學模式多元化,服務功能多元化。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共同發展,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多元化等。近年來,不少高職院校注重研究和解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新問題,逐步探索“訂單式”職業教育體制,打造靈活開放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總之,雖然當前高職教育的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但我們應看到高職教育喜人的一面:社會生源充足、辦學方式靈活、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強、學生就業率普遍高于普通本科等。因此,展望未來,具體教育單位理清思路,結合市場辦出特色,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加強指導和監督管理,國家宏觀政策支持和調整等,這些都將保證高職教育朝著健康有序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斌.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28(5):11-12.
[2]黃敏慧.適應社會需求發展高職教育[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