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學科體系的課程已經不再適合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基于實際工作過程開發課程勢在必行,結合實際經驗,論述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檢驗與檢測》的課程的開發過程及內容。
關鍵詞:工作過程:開發:建筑材料:檢測
作者簡介:張瑞紅(1965-),女,河北省藁城市人,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材料在建筑工程應用的科研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7-0030-02
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學科知識作為系統化開發的課程,高等職業教育初始,高職的課程只是把學科體系的課程進行簡單的組合和刪減,但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學科體系課程已不適合職業教育,隨著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人們探索出一種新的課程開發模式——以工作過程系統化開發課程,目前已成為國家精品課程評審的標準,根據開發的標準,本文結合實際經驗,論述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檢驗與檢測》的課程的開發過程及內容。
一、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
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是工作過程課程開發的前提,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1,進行廣泛調研,確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建筑施工企業、工程監理公司、房地產公司,培養“懂技術、會施工、能管理”的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明確了學生就業的崗位群。2,通過召開企業實踐專家座談會,對專業對應的職業進行分析,確定出本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3,進一步歸納出行動領域,進行教學論加工,將行動領域轉換配置為學習領域課程,實現課程體系的重構。
二、檢驗與檢測課程內容的選取
《檢驗與檢測》課程的內容選擇主要是以建筑材料送檢工作過程為導向,各種建筑材料項目為載體,考慮目前實際施工中必須送檢的項目,按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對建筑材料送檢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排序,構建了8個學習情境,并在每個學習情境下以真實工作任務作為教學內容(見下表)。教學內容秉承“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完成學習內容”的原則,每個項目教學內容,打破原來學科系統化知識,把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檢測、材料驗收等課程內容重新按照材料送檢的程序整合、序化,形成若干個子任務,通過各子任務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常用的建筑材料質量標準,具備正確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能正確驗收和保管材料,能編制常用材料的檢測方案,能實際動手實施檢測和填寫檢測報告,并能根據檢測數據正確判斷建筑材料的質量狀況。具體課程內容如下表:
二、檢驗與檢測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
1布置任務。由教師給出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工作任務來源于實際工程載體中的某個學習情景中的某一個具體工作內容,如某一框架結構的住宅樓施工現場,混凝土施工需要進場一批水泥,檢測并判斷水泥的質量是否合格。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班8-10組,每組3-5人,每組作為一個知識技能團隊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分組并布置任務后,老師引導學生對該工作任務進行初步分析。

2教師導學。在每一次布置任務后,老師用多媒體課件講解水泥的性質、種類、應用和選擇,給出現行的水泥行業試驗規程、規范,播放水泥檢測的實驗錄像,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與完成該工作任務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自學欲望,引導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完成工作任務。
3模擬檢測。按照現行的工程材料檢測的水泥方案,分組實施檢測任務。具體包括:取樣、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檢測、記錄試驗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結果、填寫檢測報告并得出結論等,實施過程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分步驟進行。
4實驗結果評判。對于檢測結果而形成的檢測報告,學生自己根據水泥的檢測標準判斷是否合格,能否使用,教師對結果再統一點評,主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
三、檢驗與檢測課程的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根據企業實際建筑材料送檢的工作過程,整合課程內容成為8個學習情境。在進行每一個項目授課前,先根據某一實際工程提出具體任務,以完成建筑企業施工過程中材料檢測的項目為驅動目標,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以質檢員的角色完成課程的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最后又以綜合性任務來考核學生掌握專項技能的程度和水平。
2教師導學的環節教學方法。高職學生不僅要掌握材料的檢測技能,同時還應掌握材料的理論知識,這樣學生才能針對實驗結果判斷材料的質量。在組織該課程的教學時,設立了教師導學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主要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1)案例分析教學法,以實際建筑工程中出現的案例為載體,針對實際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關于該建筑材料的工程問題,引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材料展示教學法:建筑材料種類多,老師上課講解及學生觀看一些圖片后,對材料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學生對實際的材料還是區分不清,為了增加學生對材料的直觀的了解,學生直接觀看實際材料。如:石材,石材的種類很多,有人造石材、花崗巖、大理石等,學生分不清有何區別。通過觀看實物,對石材的分類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3模擬檢測環節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根據實際工程材料檢測流程要求,通過將某一項材料檢測工作過程以詳細的引導文列出,制成材料檢測報告單形式,讓學生到學院的工程材料檢測中心進行取樣、送樣、檢測、填寫報告,將課程學習與工作實踐相融合,使學生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增長學生的實踐經驗。
4實驗結果評判環節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材料取樣送檢后,作為技術員應能根據實驗結果判斷材料是否合格,能否在建筑中使用,為了培養學生正確判斷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主要采取小組討論、老師點評的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是在材料檢測后,根據檢測報告中的實驗數據,討論分析檢測結果是否符合材料的國家標準,為了能驗證學生的判斷的是否正確,老師最后進行點評。
基于工作過程開發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檢驗與檢測》課程,教學內容來自于真實工作,又高于真實工作,通過采用教、學、做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學生實際進行材料的取樣、送檢、檢測,嚴格按照施工企業的規程要求操作。由學校老師和企業有經驗的老師共同指導,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責任心,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預期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