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葛立娟
摘要:CIS代表一個企業的文化形象和企業精神。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發展需要企業精神,同樣,學校發展,特別是職業學校的發展,需要學校精神、學校形象設計。文章從CIS的內涵出發,論述中職學校引入CIS的實施前提、實施策略、實施功能,進而形成中職學校辦學特色,建立起良好的公眾形象,提高學校在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關鍵詞:CIS;中職學校;導入;管理
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著眼,為學生創立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物質環境,包括自然風光、校園美化、教學設備、室內陳設、圖書保障以及室外文化氛圍等。其獨到之處在于為學生提供一種精神環境,讓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每一條走廊、每一個室場、每一塊園地都發揮出育人作用,都能熏陶學生。蘇霍姆林斯基的“大自然”教育觀、環境設計教育理念值得我們思考,尤其對中職學校。
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縮寫,意為企業身份識別系統。CIS最初雖是為企業服務的,但教育作為特殊產業,經營理念同樣不可缺少。企業CIS理念有許多值得學校借鑒的內容,現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將其歸納為三個部分:理念識別系統(MI),即學校的辦學方針、指導思想等;行為識別系統(BI),即校紀、校訓及各種規章制度等;視覺識別系統(VI),即學校的整體視覺形象等。
中等職業學校引入CIS,將為學校提煉出有差異優勢的校本特色,并以此對內凝聚人心、激發內力,融合博取;對外聚焦公眾視線、強借外力,達到業超同行,最終使學校取得穩定發展的自然軟環境。在引入CIS過程中,學校須進一步考慮企業與職業學校在目標、功能、價值追求、品牌內涵、成果特色等方面存在的較大差異,在管理和文化建設方面其規劃和策略更應從不同的層面予以考慮。
CIS實施的前提──學校管理者的認同
學校作為一類社會組織,面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競爭越來越劇烈和復雜的社會,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擁有自己的強勢品牌。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高中階段教育大發展,在能不能上學的問題基本解決之后,人們上名牌學校、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就突現出來。因此,打造學校品牌的問題就擺在了學校面前,它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打造學校品牌、導入CIS理念、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提高學校競爭實力的有效策略。
良好的學校整體形象可以為學校創造發展契機。學校良好的形象易得到社會的支持、學生家長的信任和師生的認同,可以優化和拓展學校的發展空間,盤活辦學資源,為學校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它既是無形的精神財富,又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轉換為有形的物質財富,從而促進學校在良性循環中不斷優化。
良好的學校整體形象可以為學校增強教育能量。一所校風好、校容美、質量高、聲譽佳的學校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師生置身其間,在長期的熏陶感染中,行為得到規范、心靈受到陶冶、素質不斷提高,相互之間必然不斷產生正強化。
良好的學校整體形象給公眾一種正確的整體感覺、認知和印象,是學校客觀發展狀況與公眾主觀判斷的結合。學校形象設計則是通過一整套表達系統,將辦學理念、活動信息、教育教學條件與水平等學校辦學內容予以整合并傳遞出去,以凸現學校特色和精神,建立學校與公眾雙向溝通的關系,使校內外公眾產生認同感和共同價值觀,從而優化校內外環境,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活動過程。在職業教育日益為社會大眾所關注的今天,學校形象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辦學的社會信度。
CIS實施的策略──學校整體形象的構建
孔子曾將理想的政治狀態定義為“近者悅、遠者來”。在當今的社會發展背景下,這也是理想的學校狀態。CIS理念告訴我們為達到“近悅遠來”,在思想意識方面,學校要有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的觀念,要強調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要求師生員工理解整個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生命系統,應該重視校園環境一切生命的價值,愛護和培植自然萬物,養成員工的仁心善性,提高員工的精神境界。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有較強的個性和較獨立的價值觀念,CIS理念的價值觀能有效地將各種不同個性的人才團結起來,形成強大的集體力量,對于維系內部穩定和諧、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增強內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學校整體形象構建的內容,一是學校理念識別系統(MI)的建構。它能加強學校的角色定位和校情診斷、明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發展目標、選定學校的經營哲學和行為準則。二是學校行為識別系統(BI)的修煉。首先是其內部系統的建立,要加強教育政策與法律法規教育,增強師生員工的法律意識和守法、護法的自覺性;要制定好學校的章程,以便師生對校內事務“依章辦事”;要科學設置組織機構,以保證學校管理的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要健全人員崗位規范和相應的評估機制;要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綜合性的規章制度,對師生員工的某些行為加以約束和規范,從而形成群體規范。其次是學校行為識別的外部系統的形成,主要包括人際交往活動和專題傳播活動。人際交往面對多種目標公眾,要正確處理好與權力制約組織、個人的關系,充分引導和調動上級領導的積極性,爭取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和幫助;要正確處理好與業務往來組織、個人的關系,學校不僅要善于尋求權力的支持,而且還要善于尋求業務支撐,巧借強勢外力,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要正確處理好其他相關組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加強與社會各階層及相關團體和人士的聯系、交流和推介。對專題傳播活動,包括校內的各類活動、社區的各類公益活動等,要加強策劃,主動造勢,引導輿論,傳播學校品牌形象,盤活辦學資源,贏得社會各界的支持。三是學校視覺識別系統(VI)的設計。學校視覺識別系統由基本、應用兩要素構成。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學校名稱、標志、標準字、標準色等;應用要素主要包括事務用品、辦公用品、通信用品、宣傳用品、人員服飾、環境裝飾、交通用品序列以及整體布局和空間環境等。通過標準化、序列化、統一化的手法可將辦學理念、文化特質、行為規范等抽象概念具體化、凸顯學校個性,塑造學校獨特的品牌形象。因此,設計中應注意承載理念,吃透精神實質,準確深入地表達辦學理念;應注意講求美感,既表達愿景,又給人以美感;應注意個性展現,要與眾不同,富有個性色彩、易于辨識,讓人過目不忘。
CIS的功能──學校辦學資源的優化
隨著知識經濟大潮澎湃而至,職業教育的日益市場化使職校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但市場的空間是有限的,學校賴以生存的生源數量是有限的,那么在硬件設施不分伯仲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生源大戰中取勝呢?企業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向科學要技術、向管理要效益。”職業教育要融入市場,就必須進入市場,就有必要把企業的理念引入到職業教育中來。如果遠離市場,職業教育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就不可能發展壯大,所以必須進入市場,不斷塑造、發展、提升學校品牌,進而提高學校的競爭力。CIS的實施是領導者意志的體現,是學校品牌的精神載體,更是名校領航的引擎。
學校整體形象體現高品質的藝術標準、獨特新穎的思維模式、完美的創作與設計、誠實可信的作風,必將在無形中把美的瓊漿灌注到校園文化中去,創造一種積極向上,寬松和諧、靜謐優美的校園審美文化。學校整體形象的思維創新、設計精致,風格獨特的藝術性,形成不斷推進學校發展和提升的感性氛圍,也體現學校的創新能力和辦學理念的升華,是集體向心力的一種凝聚,它自然為師生塑造一種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調動其思維和情愫,起到怡情勵志的作用。
學校整體形象的內在關鍵是要不斷更新學校的管理觀念,建立與市場經濟和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學校管理新體制,其主要特征就是將學校管理由傳統的計劃管理變為瞄準市場需求的目標管理,由把職業學校當作公益事業機構來管理轉變為自主經營為主的管理,由封閉型管理轉變為面向社會的開放式管理。要完成這些轉變,首先學校管理者必須更新觀念,高度重視整體形象的塑造,那種辦學等、靠、要的做法,必將導致學校發展處于被動適應的境地。
學校整體形象建立是一種學校競爭戰略。依市場規律而論,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著調控作用,優勝劣汰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適用于職業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各個學校事實上存在的辦學效益、辦學質量的差異性,將是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政策傾斜、社會教育資源選擇流向的依據。特別是在職校分布較為密集的地區,校際間的競爭尤為突出。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經費體制的突破、事業編制意識的逐漸淡化,教師和學生的流動性增大,各個學校的發展差異越來越大,各校在聘用教工、招收學生、設置課程、籌措經費等方面各顯神通、各謀發展。強校要追求更高的發展目標;普通學校要脫穎而出,躋身強校;弱校要求得生存以免受到被合并或停辦的威脅。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學校整體形象的競爭。這就促使職業學校管理者必須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審時度勢,準確地對發展的形勢做出反應;以經營者的謀略為學校創造最好的辦學效益;以設計師的眼光在組織設計上為學校確立良好的組織形象,使學校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剛.學校品牌形象設計淺析[J].吉林教育,2008,(1).
[2]文麗.學校品牌形象策劃的特點、內容和程序[J].教書育人,2008,(8).
[3]王水玉.引入企業文化打造學校品牌[J].當代教育論壇,2008,(1).
[4]李少博.當代品牌視覺形象的表現策略[J].美術大觀,2008,(1).
[5]大眾工業學校:實施職業學校品牌建設戰略[J].當代學生,2008,(5).
作者簡介:
楊勇(1957—),男,江蘇灌南人,灌南縣教育中心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