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明
摘要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醫學影像技術的規范化問題愈益突出。本文從醫學影像技術隊伍素質的提高、醫學影像網絡工作系統的數字化建設以及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的書寫等方面,就醫學影像技術規范化建設進行探討。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 診斷 規范化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253-01
醫學影像技術規范化是指醫學影像診斷合乎一定的標準,即利用醫學影像檢查手段使其診斷水平不斷提高,它要求根據設備和儀器條件合理地開展檢查項目,并且在一定時期內達到一定的水平或質量標準,最終目標是提高診斷率,減少漏、誤診,并在最大限度內滿足患者需求,但我國地域遼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不同醫院的醫學影像技術設備和水平有較大差異,即使在同一醫院也可能使用多種型號的檢查設備。為了進一步提高醫學影像診斷水平,準確可靠地為臨床提供看得懂、能理解的診斷依據,因此,加強醫學影像技術的規范化建設就勢在必行。
一、提高醫學影像技術隊伍素質
醫學影像設備不斷更新換代,且周期越來越短,建立在高新影像設備之上的影像學正發生著巨變,不斷更新的設備所涵蓋的知識范圍,應用時的工作原理、性能無不涉及廣博的計算機領域和工程學領域的知識。傳統意義上的影像科技人員,無論老中青,都要從零開始,逐步地熟悉、掌握以致精通這門新的數字影像技術,也就是說,要從陳舊的工作模式轉為更為開放的、多元化的醫技理念。樹立新的醫技理念,至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應抓緊時間快速提高自身英文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數字化設備無論是界面顯示還是操作使用提示,無論是部位選擇還是投照方式,以及后處理內容均為英文顯示,英語既是基礎更是工具,同時,隨著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將更加頻繁,對先進技術與設備的引進速度也將加快。只有不斷提高英語水平,才能進一步進行圖像處理功能等方面的應用和開發,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設備。其次,要多閱讀一些有關IT網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專業或通俗刊物,了解網絡的運作,對圖像的攝取、刪除、處理、傳遞、存儲及打印等概念要清晰明了,并在與編程和網絡工程師的合作中積累和豐富這一領域的知識。
二、建立醫學影像網絡工作系統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醫學影像學這門綜合性學科開始逐步從影像投照、成像、閱片、報告書寫以及遠程會診諸環節進入全面數字化的嶄新時代。比如,近年來先進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的引進和臨床應用,拓寬了超聲檢查范圍、服務對象,超聲影像、診斷信息和工作量成倍增長,而原有的手寫報告、熱敏打印圖像、人工病案存檔、檢索查詢、工作量統計等,明顯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能更好地為教學、科研和患者的診療服務。這一切對于醫學影像網絡工作系統的建立與完善提出了現實的要求。醫學影像室作為醫院的醫技科室,與患者和臨床科室有著密切聯系。這種聯系簡單地表達為患者和臨床科室申請單的請求與影像室檢查報告單的答復。影像室從接收申請單到發出檢查報告單是一個有序的過程,每項工作的效率和服務質量及其之間的銜接良好與否,將反映影像室整體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三、完善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
(一)基本程序規范化
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是臨床醫生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又是重要的醫療文件。報告書寫的質量代表科室的診斷水平,也代表整個學科的水平以及發展的程度。這就要求醫學影像科室人員要通過審閱病歷,了解病情,全面觀察,系統分析,結合臨床進行鑒別、對照、綜合,寫出報告做出結論。
(二)基本格式規范化
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書的格式是一種形式,它反映的內容必須要符合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要求。縱觀目前國內外的診斷報告書,形式各種各樣,大小與繁簡程度也不一致。但是從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角度來看,醫學影像學的診斷報告書的一般格式應依次包括以下5項內容: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別、住院號、病區、病床、門診號、X線號、CT號、MRI號、DSA號、X片序號、檢查日期、報告日期等;檢查名稱與檢查方法或技術;醫學影像學表現或討論部分,如X線所見、CT所見、MH 所見、DSA所見等;醫學影像學診斷或印象部分;書寫報告與審核報告醫師簽名。在臨床工作中,上述五項內容可具體化為以下幾種格式。第一種是從影像征象或討論到影像診斷或印象的分段描述法。第二種是從影像診斷或印象到影像征象或討論的分段描述法。第三種是將影像征象或討論與影像診斷或印象混合描述法。第四種是表格式,是將報告設計成固定的表格。第五種是逐條列項式,是將各項觀察的內容按順序排列,在預留的空白處填寫正常、異常或意見等。其中,第二種報告格式是目前采用最多、最常用的一種,因為它滿足規范化報告的5項內容,符合檢查的標準,是目前公認的標準格式之一。
(三)注意事項
醫學影像報告是一份把病變影像轉換成文字、具有法律效力的醫療文件,講求客觀性、科學性、嚴禁摻雜主觀印象,不要武斷地單以圖像診斷疾病,也不要過于隨附臨床,故一定要寫得確切、客觀。這就必須運用規范的影像學術語或解剖學與病理學名稱來描繪,不能隨便下筆,按個人的愛好寫。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是對醫學影像技師的最基本要求。總之,加強醫學影像技術的規范化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醫學影像診斷的準確性,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臨床,造福于患者。
參考文獻:
[1]李晨,楊德民,苗壯.超聲影像網絡工作系統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中華現代影像學.2005(12).
[2]段少銀,蔡國祥,葉鋒.關于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書書寫規范化的討論.中華現代影像學.2000(1).
[3]林海波,曹然,葉暉.影像技術數字化建設面臨的問題.現代醫院.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