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宏
[關鍵詞]環境教育;化學教學;實驗教學;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09)08(B)-0030-02
環境污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環境保護也是世界各國所關注的熱點,環境意識更是當代人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由于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加之人口眾多,全面有力地治理環境污染還有一定困難、所以我國走出了一條以加強教育、強化管理為特色的環保道路。作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認為環境教育要從小事抓起,從學生抓起,從學科教學抓起,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環境意識。
一、寓環境教育于化學教學中
1.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中學化學教材為環境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幾乎每章每節都可緊密結合教材進行環境教育。如在學習《空氣》一章時,教師就應告訴學生這個維系人類生存、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物質,近年來已遭受了嚴重的污染。又如在學習一氧化碳時,當學生知道一氧化碳是無色有劇毒的氣體后,教師就要明確指出它是大氣污染物,由于其性質穩定,一旦生成就不易消失,因而在科學實驗和工農業生產中應盡量防止其排放,一旦放出就要用燃燒法將其除掉。這可讓學生在學習化學伊始就樹立起人和環境是一個統一體的環境意識,讓他們懂得環境是人類的生存基礎,而環境保護則是任重而道遠。
2.綜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科學分析能力,以增強環境意識。如在教學《硫》這一章時,教師可結合硫化氫、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事實,給學生強調人類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來防止污染和消除污染。如對硫酸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硫廢氣的回收利用,對含硫燃料的脫硫預處理,以及改直接燃煤為燒煤氣等。這樣不但防止了污染,同時還可以獲得有價值的副產品。另外,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也可穿插環境教育的內容。如用銅制取硝酸銅,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種:①銅和濃硝酸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②銅和稀硝酸反應:3CuO+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由銅到氧化銅:2Cu+O2=2CuO,再由氧化銅和硝酸反應:CuO+2HNO3=Cu(NO3)2+H2O。對比結果應采用第三種方法。第一、二種方法既浪費材料又污染環境。
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科學的發展雖然給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化工工業的迅速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因此,教師應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強環境意識的培養。
1.規范實驗操作程序。教師應要求學生對藥品的取用、物質的稱量、液體的量取和轉移、物質的加熱、玻璃儀器的洗滌、液體的過濾等操作做到動作準確規范、步驟熟練,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和科學的實驗方法,如此一來也能節省藥品,減少污染。
2.盡可能發展微型實驗以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3.努力改進實驗儀器裝置,向無污染方向發展。如銅跟稀硝酸的反應,按教材中的方法,在試管中做既看不到NO的本來面目又浪費藥品,而且在加入藥品的同時也會有氮的氧化物放出污染環境。因此教師可將此裝置換為10mL的一次性針管,只要1mL稀硝酸和一小塊銅片,反應就能順利進行,產生的氣體用針管便能直接推入到NaOH溶液中,這樣一來,實驗現象既明顯又節能環保。
4.培養學生妥善處理化學實驗廢棄物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環保意識。
三、利用課外活動開展環境教育
教師還應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項環境保護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的環境意識在活動中得到加強與體現。
1.學校可在遠足、春游、夏令營、支農等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讓其了解本地區水資源及水污染狀況,森林覆蓋及樹木生長情況;或通過與群眾交談,了解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及氣候的變化情況;或在活動中舉辦“文明環保小衛士”評選活動,讓學生將吃喝后的廢棄物及時收集、整理、回收并清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讓學生懂得了生活,鍛煉了意志,陶冶了情操,使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知道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2.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讓學生調查本地區固體廢棄物的主要品種、產生數量、如何分類清理、廢棄物對本地生態的影響和危害,以及它們的回收價值等。再讓其在大量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寫出調查報告,提出治理環境污染的科學方法。
3.舉辦環境保護知識競賽。以環保的相關知識為內容,以問答、搶答、必答、風險題、辯論等為形式,舉行年級與年級、班與班、組與組之間的對抗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4.利用校園網、校園小廣播、黑板報等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如讓學生以“環境污染的原因、結果、處理方法”為題材,在校園網上進行討論;或在校園小廣播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又或者在學校和班級的黑板報上宣傳環保知識,介紹環保經驗,展示自己的設計與創意,使其在環保教育的氛圍中得到鍛煉、成長。
5.開展“熱愛家園、熱愛校園,我為環保做件事”等活動。如教師可以通過宣傳教育,讓學生每天對校園和自己家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和回收,并用回收所得來資助貧困學生;或教育學生勤儉節約,開展“不浪費一張紙片,不丟棄一支鉛筆,不踩踏校園一株花草,不浪費一度電、一滴水”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