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賀玲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困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尤為重要。
一、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另一方面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以及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要求自己必須聲情并茂地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依據(jù)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jù)教材,根據(jù)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感知、品味。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shù)那楦腥ダ首x課文,訓練語感。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愛的草塘》等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語速,有感情地朗讀。
三、重點段落,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當讀到《難忘的一課》中的“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和“我(下轉(zhuǎn)第53頁)(上接第52頁)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臺灣教師的手,但是想不到還有什么話,比他剛才教給孩子的那句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這些語句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后反復朗讀,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個禮堂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感使作者的眼睛濕潤了。也確實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全部感情。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表現(xiàn)出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落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真正達到訓練語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jù)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diào)、節(jié)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五百戶鎮(zhèn)第二小學